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励志修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57028
  • 作      者:
    谢冕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百年经典散文:励志修身》收录的这些文字,有的深邃如哲学大师的启蒙,有的活泼如儿童天籁般的童真,有的深沉而淡定,有的幽默而理趣。我们手执一卷,犹如占有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在聆听大师,整个世界都在与我们平等对话,我们像是在过着盛大的节日。这里的奉献,不仅是宽容的、无私的,而且是慷慨的,我们仿佛置身于精神的盛宴。举世滔滔,灯红酒绿,充满了时尚的诱惑与追逐,使人深感被疏远的、从而显得陌生的精神是多么可贵。
展开
内容介绍
  《百年经典散文:励志修身》收录的一些别样的文章,值得一生阅读下去,每一个阅读者,会被文字间弥漫的美感动,为大师们的思想所震动。这样迷人的文章滋养生命,透过那些精湛的文章,我们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寻找人生的诗与真,痛苦与欢乐,博爱与温暖。
  经典的书是一个人最好的导师,对于成长的读者,给未来的人生竖立崇高的理想、前进路上的一座正确的路标。
展开
精彩书摘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地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总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所以教育应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智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食,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它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智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所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听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费的事,我想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样。“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人格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来。所以仁字从二人。总而言之,要彼我交感互发,成为一体,我的人格才能实现。
  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
  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日忧成败,二日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哪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两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
  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地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自然会“无入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有了不惑不忧工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名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语说得好:“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
  ”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会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刚强极难。一个人有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须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
展开
目录
少年中国说·【中国】梁启超
为学与做人·【中国】梁启超
青年与人生·【中国】李大钊
“今”·【中国】李大钊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中国】蔡元培
野草·题辞·【中国】鲁迅
未有天才之前·【中国】鲁迅
沉默·【中国】周作人
致文学青年·【中国】夏丐尊
早老者的忏悔·【中国】夏丐尊
创造宣言·【中国】陶行知
差不多先生传·【中国】胡适
落花生·【中国】许地山
蜜蜂和农人·【中国】许地山
旁若无人·【中国】梁实秋
马蜂的毒刺·【中国】郁达夫
一个行乞的诗人(节选)·【中国】徐志摩
画虎·【中国】朱湘
论气节·【中国】朱自清
论老实话·【中国】朱自清
艺术家之功夫·【中国】徐悲鸿
兴趣与人生·【中国】冯友兰
傅雷家书(节选)·【中国】傅雷
谈学文艺的甘苦·【中国】朱光潜
“慢慢走,欣赏啊”·【中国】朱光潜
灯·【中国】巴金
我的苦学经验·【中国】丰子恺
我的读书经验·【中国】曹聚仁
白杨礼赞·【中国】茅盾
我的读书的经验·【中国】章衣萍
干·【中国】邹韬奋
闲暇的伟力·【中国】邹韬奋
向光明走去·【中国】郑振铎
伟大与渺小·【中国】臧克家
官·【中国】臧克家
勇气的力量·【中国】梁漱溟
野草·【中国】夏衍
松树的风格·【中国】陶铸
论快乐·【中国】钱钟书
成功·【中国】季羡林
共通的门径·【中国】邓拓
事事关心·【中国】邓拓
略论自大之类·【中国】唐弢
久病延年·【中国】冯牧
重返书房·【中国】叶君健
摆渡·【中国】高晓声
上山的和下山的·【中国】陆文夫
庄子现代版(节选)·【中国】流沙河
不设防·【中国】王蒙
风中黄叶树·【中国】刘心武
五十自戒·【中国】刘心武
面对苦难四题·【中国】周国平
光阴·【中国】赵丽宏
我们向歌德学习什么?·【中国】绿原
我很重要·【中国】毕淑敏
珍惜愤怒·【中国】毕淑敏
永远的校园·【中国】谢冕
战胜自己·【中国】罗兰
心灵上的舒展·【中国】罗兰
我的一天·【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海伦·凯勒
我有一个梦想·【美国】马丁·路德·金
负重·【奥地利】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每一天的决战·【日本】池田大作
年轻时代·【日本】池田大作
一生的资本·【美国】奥里森·马登
论嫉妒·【英国】罗素
合作的精神·【美国】拿破仑·希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