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里称为种群,所有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生物群落连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复杂的环境条件相结合所构成的自然基本单位。
按主体特征分,有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河流、湖泊、沼泽、海洋、农村、城市等生态系统;按地域特征分,有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平原生态系统、岛屿生态系统等;按性质分,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农村、城市、水库等生态系统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所组成。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或称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路域生态系统的范围,应包括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用地,宽50-70m,长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地带。它的非生物环境包括: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上下边坡、排水沟、隔离栅、隧道、桥梁、声屏障等构造物及其周围,以及立交区、服务区、管理所等,还有取弃土场地、临时道路等需要复垦的土地,以及水体、空气等。
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稳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而不平衡才是绝对的。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即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般有三种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