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辛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562954
  • 作      者:
    陆建国著
  • 出 版 社 :
    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陆建国,笔名司马路,曾任中学历史教师,获上海市教师比武一等奖,参加过上海、香港多个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对历史的认识不拘于传统,别有一番理解,著有《汉朝的密码》、《东吴帝国》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何说辛亥革命像是一次擦枪走火的意外?为何说孙中山不是辛亥革命的总导演?全面揭示辛亥革命内幕的民国风云百科全书。
展开
精彩书评
      辛亥革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
      
      辛亥革命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金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任)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辛亥革命在整个亚洲建立了民主共和的一个新的政权。这个就是辛亥革命的伟大的空前的历史意义。
      ——冯天瑜(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川之事,外面传得很凶,说采帅仁兄如何如何,真是不值一提。想我朝廷也不乏明智之士,居然没有一人出面为仁兄说一句公道话,实在是太遗憾了!在赵某看来,采帅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岂是为了一条铁路一点钱款,内阁的处置,太过分了!”
    赵尔丰信中的“采帅”正是王人文,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身为地方父母官的王人文对川人很是同情,力主朝廷怀柔安抚民众,不可采取刚硬措施激起民变,结果被内阁断定为“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严厉斥责,就地革去顶戴花翎,由陕西巡抚看管拿问。随即,朝廷一纸任命,紧急征召驻藏大臣兼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进川,接任四川总督一职。
    在这个时刻调任四川总督,这几乎就是曹操说的:“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赵尔丰不禁自问:“为什么是我?”
    在赵尔丰的记忆中,朝廷一直把他视作解决难题的利器,哪里有麻烦就派他去哪里。八年前,西藏发生叛乱,驻藏大臣遇害,朝野棘手,赵尔丰受命于危难之际,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的叛乱。接着,又充任川滇边务大臣,在西康推行“改土归流”政策。1909年,西藏达赖发动叛乱,又是驻兵康定府的赵尔丰,给予叛军迎头痛击,乘胜入藏,迫使达赖喇嘛逃往英属印度。
    如今四川出问题了,朝廷又想到了赵尔丰这个能臣干将,然而赵尔丰自己摸摸胸口,却觉得这份差使太难做了,四川的老百姓又没有叛乱,他们只是反对铁路国有、和平请愿而已,难道我赵尔丰要将枪口对准赤手空拳的老百姓吗?
    然而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王人文是怎样倒台的呢?
    1911年5月16日,川省铁路公司第一次紧急股东大会,总督衙门派出了主管工商业的官员劝业道周善培出席会议,其实就是监听。
    据周善培的报告,整场股东大会就是诉苦与痛哭,尤其是主席讲话结束后,场下有一人长叹一声,说了一句:“四川亡矣!”引发诸人同感,顿时哭声相和、声振屋瓦,就连监督会场的警员也丢弃手中警棍,伏案而泣,历三十分钟不止。
    ……
展开
目录

上卷1911年--上半年的沉寂

第一章 革命大佬:孙中山的错愕
从1895年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已经为自己的民主革命事业奋斗了整整16年,然而结果却是屡战屡败,饱尝挫折滋味的他一度以为中国的革命花一百年时间才能成功--直到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在一份美国当地的报纸上,孙中山才看到了“武昌为革命党占领!”这句话。可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

第二章 渔父之思:忍见黄花凋零
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令许多人悲愤心伤,赵声的愤懑而亡、黄兴的痛哭失声、孙中山的扼腕叹息……然而悲伤不能改变事实的进程,失败之后痛定思痛,琢磨出推翻满清的革命新思路之人,正是年方三十、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革命者宋教仁!
槟榔屿之冬
宋教仁何许人也?
难道叫我们都学陈天华,蹈海去!
放开革命的视野
这就是陈星台殉国之海!
广州:起义筹备者的雄心
湖北:宋教仁之革命三策
广东:革命的是非端口?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第三章 故人来访:袁世凯的韬晦
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国内形势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贬官在籍的袁世凯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曾是袁的良师益友,又是亲密同僚,然而一度翻脸成仇,不相往来20年,如今恩怨烟消云散,故人来访,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十年前事的散忆
二十年中事的叙说
三国结盟:袁世凯的大清奇想
洹上其实并不如梦
中卷1911年--中程的爆发

第四章 一触即发:辛亥年的怒吼
宋教仁的“中央革命”,本是打算花两年的时间在南北各省做周密准备,然后于1913年南北齐发、同时起事。然而1911年四川和湖北两省形势之迅猛发展,终于提前点燃了革命的火药桶……
四川总督的妙算
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
川变--革命之源头
“八月十五杀鞑子!”(1)
北方的老长官们
“八月十五杀鞑子!”(2)
……
下卷 1911年——关于未来的商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