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1096852
  • 作      者:
    高梦龄著
  • 出 版 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是一部用随笔形式反映清史大文化的作品,不但有较高的文艺价值,文献价值和认识价值,它还大幅度反映了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面貌,记录了中下层社会与芸芸众生的思想状态的与生活状态,同时作者高梦龄还大量用了民俗掌故:问卜、算命、扶鸾、相宅、祛邪、婚娶、丧葬科闱规程,跑马卖廨、市廛景色、佛道风光,男女着装,四季风俗,设意遣辞,多姿多态,既是民俗资料,又可供文学欣赏、借鉴,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社会历史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出现了蜚声全球三大君主,既法国波拿王朝的路易十四,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清王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以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康熙之治”。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铲除陋习,鸿博开科,召贤纳士,完成了满族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过渡,使大清帝国腾飞而起,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
    康熙在国内外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值得重视的篇章。在其统治期间,在封建的经济文化这个条件下,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相当坚强统一的封建国家,屹立于亚洲东方,这使正在把触角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了遏制,并对亚洲近邻国家抵制西方侵略势力给予了有力支持。
    《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的作者高梦龄以浓郁的文学色彩,笔酣墨饱,以史实为根据,经过合理的艺术处理,再现历史芳容,再现了历史真实,描绘了康熙这位清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康熙皇帝的一生:他的家事、少年生活、14岁亲政、智擒鳌拜、平定内乱、收复台湾、抗击外敌、安定蒙藏、治理河害、发展经济、文化建设、招贤纳士等历史功绩、以及他个人的浪漫的感情生活,《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既有较强的历史凝重感,又富有可读性,启迪性,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
精彩书摘
    京师寂静的夜,突然被一阵马蹄声踏碎,吴三桂骑着高头大马,后边是一顶兰色小轿,护兵前簇后拥保卫着,他从金鱼胡同东口出来,走过南小街,折向东四北大街,直奔安定门锣鼓巷而去。吴三桂在京的官邸在这里,往北出德胜门,便是他的大营。
    在马上,吴三桂不时回头,微笑地看看身后的四人小轿,颤颤悠悠地尾随其后,此时他的心境比方才崇祯皇帝岳丈田畹招待的腐乳鲈鱼、三丝鱼翅、燕窝鱼羹、芙蓉蟹球、白汁原鱼还要有滋味,又好像多喝了古井老酒,他有点醉意陶然了。他这样高兴,当然是得到了心中爱慕的绝色美人,同时也是跟田畹这个老皮货商、皇帝的老泰山一次斗法的胜利。他在应邀赴宴之前,只想饱开艳福,听听陈圆圆的江南小曲,目睹一下芳容,有机会再攀谈几句,说说玩玩,开开心,这样也就不虚此行了。
    当然,吴三桂自己也不讳言,他在宫内同她邂逅的那一瞬间,已经被这个江南娇美的女子吸引住了,他想如能得到这样风情万种、天姿艳丽的女子,那将是三生有幸,不枉南征北战半辈子。
    想到他同田畹明争暗夺陈圆圆,终于得胜。他不觉冷笑一声。
    马蹄声阵阵,吴三桂悠然,陶然,回忆着得识陈圆圆的一幕幕图景。
    人们也许没有感到大明江山已经日薄西山了。在此之前,崇祯皇帝在李白成起事后,从陕西一路杀来时,已经觉得他的“龙墩”坐不稳了,其实要说崇祯皇帝,非亡国之君,何以处处皆显亡国之象?他昼思夜想最怕祖宗留下之大明江山失在他手中,无颜去见祖宗于地下。他决意亲自与李闯王决一死战,虽战死疆场但死而无憾。大臣们一听皇帝这番慷慨昂奋,要求上阵杀敌,纷纷请缨。大学士李健泰首告奋勇,表示愿替皇上出征。可是这个李健泰的所有军事常识,都是书本上的,根本没带过一兵一卒,打过一次仗,他带着军队,出北京城没走几百里。便闻讯李自成大军已经过了黄河了,一仗没开,就吓得屁滚尿流撤兵到保定,然后举起双手,投降到李自成部将刘芳亮那里了。
    崇祯皇帝盛怒之下,斩了他的全家,可这有什么用。最后他接受几位大臣们的齐奏,调宁远总兵吴三桂回京师护驾卫戍。皇帝认为很好,可是谁去辽东担任那个风险角色呢?那地方后金正在崛起,八旗劲旅英勇善战,窥视中原已久,谁能够与之对抗呢?一旦失守,身家姓命就难保了,况且说当今皇上,生性多疑,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人们更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崇祯一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议政会成了“闷锅”会,便点名指着大臣陈演的鼻子让其拿出良策。
    陈演久在宫廷,是个很有心计的官僚,他哪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呀,他便谦恭、含混不清地说,这种重大的国策,臣等还是请皇上圣裁!
    崇祯一听这话,愤怒地几乎要骂出口,心想这里怎么豢养这么一些酒囊饭袋、奸头滑脑的家伙们。他宣布调吴三桂进京。
    吴三桂出生在辽东,追其先祖应为江苏高邮人,其父吴襄是贩马的出身,往来于辽东海城、盖平之间,遂寄籍为辽东人,原是在明朝镇东将军李成梁麾下.因为他会相马,便把军中购办战马交给他办,后来升为副将,又升锦州总兵。
    有人这样评价吴三桂:明朝的忠臣,清朝的功臣。他从小就爱舞刀弄箭.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使他决心做一名驰骋疆场的军人。他父亲对他说:“我从小跟着你爷爷当马贩子,自幼没用心读书,多亏李成梁将军看重我,提携我,可李将军一死,我们原来靠山就像冰山遇热一样,全坍了,不是朝廷明见,我这个官根本保不住。你这样年轻,应该好好学习,树立凌云壮志,免得人家笑话我们。”
    吴三桂听了他父亲一番老生常谈,笑着对他爹说:“爹的意思是一片好心.让我读书学习,可是你看,现在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文臣只顾贪污腐化.自己积敛银两,尽做太平文章,粉饰太平,欺骗君主,天下没有变乱尚安,如有风吹草动,怎么办?几个会吟诗作赋的文人,只会纸上谈兵就能担起保卫朝廷和国家的重任吗?”
    吴襄一听,觉得他儿子说得有道理,称赞其胸怀大志,有远大抱负,十分欢喜,从此不但不再鼓励他为仕,坚决支持他习武,有朝一日“上报国家,下光门户。”
    吴三桂好像天生就是一个武胚子。他从此更加努力练习弓马,研读战术,那时董其昌在朝,十分重视武备,开科取士,由于吴三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开科之后,位居榜首。在董其昌的提携下,吴三桂平步青云,二十岁时升为游击,几年之后又被任命宁远团练总兵,成为一名大将。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热情地召见了吴家父子。虽然朝廷等级森严,君臣之礼庄重,但对这两位武将,却是格外宽容,像接待老朋友、亲戚那样,给予赐坐、赐茶。
    “朕早就知道臣是足智多谋,勇猛的武将”,崇祯对吴三桂夸奖道:“当年你挥舞大刀,单骑冲人清军包围之中救父,朝廷上下,是无不交口称赞的。”
    他的父亲一听皇帝赞赏他儿子的武功,便得意地说:“那次战斗,我冲杀了三天三夜,最后在人困马乏的情势下,陷入了清军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我当时想到,我这是为皇帝最后尽忠的时候到了,可谁想三桂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杀得清军人仰马翻,把我救了出去。”
    说完他向儿子那里看了一眼,投去赞许的目光。吴三桂觉得他父亲不愧是疆场、官场一员老将,在皇帝面前不失时机地夸奖自己的儿子,没有比这再顺理成章的事了,他向父亲微微一笑,转口把功劳写在皇帝的账上,他说:“爹,那不是神兵天将,是皇恩浩荡。作为武将,我想的是怎样忠于皇上,怎样打败敌人,就这么简单。”
    崇祯听了非常舒服、受用,心情很激动,在朝廷多事之秋,国难当头,谈话之中,提到“忠”字,他十分注意,并给予高度评价。他眼下多么需要像吴家父子这样的忠臣呀!
    其实,这段历史也不是像吴家父子所编的这样。清太宗皇太极率兵打锦州,当时的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统兵十三万,急忙赶到宁远救援,结果中了清军军师范文程的计,陷于埋伏,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吴三桂虽是猛将,他父亲幸免作俘,可是他并没救出洪承畴。
    这时,崇祯把话转入正题,收起微笑,郑重地说:“吴将军,朕命你镇守山海关,这里是内外之限,也是京师之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依山带海,地形之强,最为重要,由你来掌管这个门户,京师才能安稳呀!”
    一个人能得到皇帝这样信任.无疑这是作为臣民的最大荣幸,但他又深知.山海关这正如皇上所说,是个险要的门户,历来为兵家所争,眼下清军全面备战,欲取中原,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再没有人比吴家父子清楚,清军该是一支多么强悍的劲敌了。 。崇祯注视着吴三桂,仿佛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愿:“大明江山社稷,就靠吴将军了!”
    “请皇上放心,末将一定不负圣恩,为了皇上,为了国家,赤胆忠心,把好山海关的大门!”吴三桂慷慨激昂地说。
    崇祯听了吴三桂如同宣誓一般的话语,心里也很激动,久聚心中的阴郁、空气好像一下缓解了许多,他对相貌堂堂的年轻将军寄予殷切希望,但他又对手握重兵、把守门户的吴家父子不是那么十分放心,他是明将祖大寿一手扶起来的人,而祖大寿不久前已经投降清军了,谁能保证吴三桂不见风使舵,走他舅舅的路呢?
    接着皇帝下诏要他尽快准备回山海关。但不能与其父亲同往,皇帝说。朕身边需要一些人、一些老将军们,特别是熟悉辽东方面的人,口气很强硬。 吴三桂明白,你这个皇上,嘴里对我们吴家父子唱赞歌,褒奖一番,表示对我重用,实质上还没有脱开你的本质,那就是对所有的人不信任,都怀疑把我父亲留在京城,这不是作为人质吗?
    ……
展开
目录
猎艳
悲喜交加的剧目
通往宫阙的路
哭庙
探花不值一文
圈地
逃人
《明史辑要》上的血
盛世的奠基
在东方迷人的国度
古老龙船的舵
鳌拜擅权乱政
建宁公主下嫁
雄才大略的“海上之王”
海氛波浪何年靖
漫长的等待
乘槎酹酒祭炎黄
阿廖莎的风情
猎鹿人
夜幕下的雅克萨
托尔布津的签字
谈判桌上的角逐
追剿噶尔丹
明将叛明,投清反清
东摇 巡
“南党”与“北党”
圣明君主的脚步
大清命官于成龙
博学鸿儒开科取士
畅春园的晚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