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02764
  • 作      者:
    任浩之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浩之,青年作家,读书无算,大隐于市,潜心研读文史典籍二十余载,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从浩繁的卷帙中探究传统文化中适合当下的新观点、新理念。发愤著述,成果颇丰,已出版畅销书《国学知识全知道》、《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王道: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等,引起广泛的反响,并被引进到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展开
内容介绍
  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化是目前人类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活下来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也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今天的我们因过度注重物质,把精力大都用在了追求金钱上,结果忽视了精神,也因忽视精神而导致出现了一些困扰,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本书正是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使我们能够将中华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展开
精彩书摘
  【仁者爱人】
  中国儒家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仁”。儒学就是仁学。中国人一直有重德行、讲仁义的传统,温厚而亲人,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科学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距离反倒更远,金钱与权力冲淡了亲情,社会生活过度物质化和外向化。我们应找回仁爱的传统,追求内心的幸福,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温馨稳定。
  诚实守信,修己慎独
  “人无信不立”,做人讲诚信,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有名的公子,德才兼备,誉满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与徐国国君会晤,席间,徐君看到季札腰间的宝剑,欣赏不已。季札考虑到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而佩剑是使者的必备之物,不能送人,当时他就没有表态。
  等他完成出使任务回国时,又经过徐国,他想把那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徐君却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约定。
  诚信,是一个人心中的道德律,有时候全靠自觉,别人是无法监督的。
  东汉时期的杨震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以前曾经受到杨震的荐举,一直把他看成恩人,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了十斤金子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你难道不了解我的为人吗?这个礼物我绝不能收!”
  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就说:“现在是夜晚,没有人知道。”
  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
  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做事的时候,要掂量掂量,人在做,天在看,不能以为没人监督就无法无天。不管有没有人监督,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内心的道德律,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春秋时的蘧伯玉是位贤人。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在宫里,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辚辚地响,到了宫门口,就不响了。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主的宫门口,一定要下车;在路上看见君主的马车,要表示礼敬。凡是君子,哪怕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会这么做,不会放弃了他的品行。伯玉就是这样的君子,绝对不会暗中废了礼节。”卫灵公第二天派人一问,果然是蘧伯玉。
  人和人的差距,就在这里。要想受人尊敬,首先要自己重德。尊敬是别人给的,更是自己争取来的。
  做人的诚信不能丢,卖菜商贩不能缺斤短两,生产牛奶的不能添加三聚氰胺,盖房子的不能偷工减料,这是起码的做人标准。光靠法律约束是不行的,有些小动作法律更是鞭长莫及,只能靠自觉约束。有些无良商人专打擦边球,法律出台有个滞后期,怎么办?还是要重建道德,加固自我的道德防线,增强人们的“耻感”,即违背诚信是可耻的,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社会的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八荣八耻”的教育是必要的。中华传统伦理曾被我们视为敝屣,认为是国家落后的根源,现在人们把它拣拾起来,细心擦拭,原来它仍然熠熠生辉!
  另外,外部约束机制也是必要的,比如舆论压力、征信制度等。现在国内已开始实行征信管理,一个人如有不良信用记录,将影响他的信贷、就业、商业交易。如果道德品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诚信寸步难行,那我们社会的诚信指数会越来越高。
  忠恕之道
  忠恕是孔子实行“仁”的具体方法,也是他全部伦理学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何为忠?竭力为人为忠。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在《论语?雍也》中,他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何为恕?推己及人为恕,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是对待自己的方法,恕是对待他人的方法。朱子在《四书集注》中说得十分明了:“尽己之谓忠,推己之为恕。”一个忠,一个恕,道尽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奥秘。
  为人处世,也就是如何对待别人以及如何对待自己。在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的科举考试中,举子张和文才出众,廷试时已准备将他点为状元,只因他眼生白翳,形象有损,故把他的名次压至第四,点为本科传胪(历朝科考要求,状元除才学兼优外,还须有福泽之相,以象征一个王朝的吉祥和体面)。尽管如此,他却常常以这样的话来自勉:“我一目已废,双肩厚薄不一,手一大一小、脚一长一短。通身上下,美而不丑的,只有一颗心了。”凡遇到有人议论别人是非时,张和总是很严正地说:“人应当在自己的过错中寻求改过的途径,而不应当在没有过错的人身上寻找过错。”这就是张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忠,就是对他人的忠诚,所谓忠心耿耿,赤胆忠心,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者如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尽忠,就是尽心竭力,玉汝其成,对人、对君、对国都是适用的。孔子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对他人的忠;诸葛亮的“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世说新语》中的“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就是对君主的忠;岳飞的“精忠报国”,杜甫的“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就是对国家的忠。
  尽忠在自己,凡事总要先行一步,替他人设身处地,替他人打算谋划。即使办自己的事情,也总要先想到他人。
  恕,就是将心比心地理解别人,为人着想。我对人忠是我的事情,人如果对我不忠该怎么办呢?要宽容,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的儒家没有上帝,他们只有人,他们的宽恕是彻底的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中庸》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申鉴?政体》说:“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中说?魏相》也说“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这正如曾国藩所说:“圣人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歼灭了袁绍的主力军,统一了北方。战后,曹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一官员抱着一大捆信件,急匆匆地来向曹操汇报:袁绍仓皇逃走,扔下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书信,是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信,翻了一下,让人一封一封念出来。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而去。
  曹操的亲信得知这些信件的内容后都很生气,都气愤地说:“吃里扒外,这还了得!应该把他们全部抓起来问罪。”曹操却微微一笑,开口说:“把这些信统统都烧了吧。”
  亲信们听了这个命令,都当场愣住了。曹操说:“是的。请你们想想:当时袁绍力量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这就是将心比心。
  曹操捏住了部下的“短”,却不揭“短”,他的宽容赢得了军心,那些部下都坚定地愿在他的军队中效力。之后,曹军的军心更振奋了。
  孔子所称道的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三国蒋琬对杨敏的宽恕自省,唐代郭子仪对鱼朝恩的宽厚相待,都是宽以待人的典范。不是他们没有道理,不是他们不够强大,不是他们没有报复的机会,而是他们觉得宽恕比复仇更有力量,事实上他们的宽恕不仅化解了彼此的仇隙,而且赢得了对方的敬重和钦佩。
  后退一步做人,并不是失败,也不存在某一个人怕某一个人。与其说不敢,毋宁说不愿,他确实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万物小了,万事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这就好比一滴水,任你打,任你拍,任你摔,它还是一滴水,哪怕你用火烧,大不了变成水汽,飞到天上去,它还是一滴水,看上去它在不断地后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它并没有失败,因为你并没有战胜它。海绵也是如此,你用手掌压过去,它就退下去,你不断地压,它不断地退,只要你把手掌缩回去,它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它根本就不怕你,你再压,它再退回去,它并不恼怒,不意气用事,也不计较或者反抗,它相信宽恕的力量,直到你缩回手去。它也并不一定要赢你,它不过是让你明白:暴力解决不了它,最后你从它的宽恕中获得了战胜不了它的失败感。儒家的宽恕做人就像这水、这海绵,是没有失败的,相反,儒家总是最后胜利的收获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世说新语》中记载说:东汉末年,管宁与华歆一起求学,两人关系非常要好。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菜,捡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干活,而华歆则捡了起来,端详了一阵后,也把它扔了。又有一次,两人正在房里读书,有贵人乘着车马自门外经过,热闹非凡。管宁自顾自地静坐读书,华歆却扔下书本跑出去看热闹。
  管宁对华歆的行为非常鄙夷,竟因这两件事而与之割席绝交,而他的清高也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
  管宁的境界的确比华歆高,不过作为朋友,管宁如果能帮助华歆提高一下境界,而不是武断地与他绝交,是不是更够朋友呢?
  其实,华歆当时所做的两件事,在我们今天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大缺点,何况年轻人都有些浮躁,坐不住。华歆捡了金子,后又将它扔掉,这说明他不过是一时动了贪念。而后一次扔下书出去看热闹的事,更是人之常情了。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朋友,为什么不能相互体谅一下,或是与他探讨人生境界的问题,帮他提升品位呢?
  很多生逢乱世的知识分子,不愿同流合污,抱定独善其身的打算,只图内心的宁静。这不是中国士大夫的最高境界,以天下为己任,才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遭受着苦难,国土被列强瓜分,百姓也愚昧麻木,整个社会死气沉沉。鲁迅生活在那个时代,内心也非常苦闷。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钱玄同来看他,问他最近在做什么。鲁迅漫不经心地说:“抄古碑。”
  “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钱玄同翻着他抄的那些古碑问道。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们正在办《新青年》杂志,目的是唤醒民众,改变中国落后愚昧的现状。”钱玄同诚恳地建议道。
  但是鲁迅并没有钱玄同那么乐观,他悲观地说:“假如有一间牢不可破的铁屋子,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这时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可是他们又无法冲破铁屋,只能在绝望中死去,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你应该这样想:既然有人醒来,就不能说绝没有打破这铁屋的希望!”钱玄同坚定地说。
  鲁迅被他说服了,此后他不再抄古碑打发时光,而是开始“做文章”,写出了很多惊世之作,成为一位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思想家。
  鲁迅早年抄古碑,是一种独善其身的想法,而后来他转变了思想,肩负起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责任,所以他要呐喊、要战斗,毫不妥协。
  孔子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自己立身修德,也要帮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使别人通达事理。能与别人一同进步,而不是独善其身,才是一位真正的仁者。佛讲究普渡众生,而不是为了一人到达彼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看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使多少人受益。在施惠于人的过程中,这个人的人格得到最大的完善,内心也会获得最大的幸福。
  ……
展开
目录
序: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仁者爱人
诚实守信,修己慎独
忠恕之道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个好人可以带出一群好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中国人缺少慈善精神吗
传统美德哪儿去了
善良、丰富、高贵
君子以自强不息
好学不倦的吕蒙
勤奋坚忍的曾国藩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开辟人生新风景
机会来了你抓得住吗
求人不如求己
靠山能靠多久
君子修道立德
柔弱之人未必君子
益友与损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
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己成功,也要成全别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人情有时也是负担
养浩然之气
多见大世面
外表与内涵并重
董卓为什么不成气候
君子之争
视公事须如己事
私怨不入公门
大事精明,不计小过
刘秀的人格魅力
善于识人的宋太祖
三省吾身
时刻不忘反省
心存敬畏
不要让自己过得太安逸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李斯的老鼠哲学
远去的师道尊严
后院的珍宝
士不可不弘毅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人要勇于担当
古代的史官
人不能跪着
看人要看后半截
智者叔孙通
劝谏的艺术
孟子的雄辩
留白天地宽
留白的艺术
我们不做偏执狂
做人不可无趣
艺术是人生的寄托
中国士大夫的山林情结
中国人的悠闲
养生亦有道
人生的逍遥
琴瑟和谐
夫妻应相得益彰
历史上的贤内助
孔子歧视女性吗
大节不亏的柳如是
做有力量的好人
青春饭吃不了多久
自尊自爱而不骄
要学大智慧,不学小聪明
和顺,齐家之本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敬,不要忘了那个“敬”字
兄弟相互扶持
历久不衰的《曾国藩家书》
为子女计长远
不能永远做“保护伞”
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宠辱不惊的狄仁杰
韬光养晦,以屈求伸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恩威并施,宽猛相济
居安思危,深谋远虑
兼相爱,交相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如何对待财富
做事先做人
道义的力量
见危授命
做人须带三分侠气
说复仇
处事务合人情
违背人情行不通
可贵的“近情”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把事办得妥帖
吕端大事不糊涂
讲道理也要讲实惠
行仁义而王天下
有恒产者有恒心
居上位者做表率
见牛未见羊
施政以德
名正言顺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
刚健自强
以和为贵
俭以养德
重新认识郑和
中国的礼乐文明必将复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