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中国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36171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凤凰华章”共叙共和国往事,抒写赤字爱国热情
  贺龙、叶剑英、刘少奇、廖承志、习仲勋、谷牧、周南、鲁平、胡耀邦、吴学谦……
  忆16位高层护卫中华的激昂往事,回看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曾子墨&陈晓楠联袂主持!
展开
作者简介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全权运作凤凰卫视所有出版项目运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那些他们在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时间或空间里,于纷乱时局中慷慨而起,于战火硝烟中昂然奋斗,于波谲云诡中密密筹谋,于疯狂岁月中坚守持正,于改革浪潮中锐意创新,于骨肉分离中曲意穿连的故事。于我们是浩瀚的历史文卷,于他们是拿全心、全意、全情凝塑的一段人生。
  我们遍寻其后人的追思、亲友的回忆,然而万千资料的累积也只映见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爱我邦家,护我邦家。
  这是未曾言说,却矢志不渝的赤子之歌。
  不管你有过什么经历,我相信你心中有爱,所以你会敬重他们
  不管你秉持什么理念,我相信你独立有思,所以你会理解他们
  而他们开创的,将由我们继续
  不是为谁歌功颂德,而是前辈们的拳拳之心,让人无法不动容
  不是为谁演唱升平,只是回望身后的历史,眼见着这国一步步由纷乱而往稳健,这是他们用心血凝注的,也将是我们用未来承袭的
  不管你信什么,爱什么,看完这本书,你会更加坚定
展开
精彩书摘
  刘少奇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的诞生地,距离毛泽东的老家只有一山之隔。
  这直线距离约30公里的两个地方,先后诞生了新中国的两任国家主席,这也许恰是历史的奇迹。他的名字也和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几可视为时代的缩影。从工人领袖到国家主席,从万众瞩目到在“文革”中含冤离世,他的慷慨和跌宕都映照着这个国家的荣耀和灾难;他所经历的那些非常岁月,他的奋斗和抗争,都正是共和国命运的真实写照。
  他有着一个在中国无人不知的名字:刘少奇。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者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他出生的时候,大清王朝早已陷入内忧外患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异族将侵略的黑手频频伸向这个古老的国家。危亡之时,风雨飘摇,国人的救亡图存运动方兴未艾。最终,无数次的起义引响了辛亥革命的枪声,民国建立,举国共和——但共和之后的中国,却开始了军阀混战的乱世。
  农家子刘少奇一路看着这些兴亡变化。虽然年少的他那时还不能全然明白那些救国、治国的大道理,但朴实的正义感和爱国心早早地教会了他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随着年岁增长,他开始投入到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中,开始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并把自己的名字从“渭璜”改为“少奇”,取“少小立奇志”之意。他开始为着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战斗。
  当共产主义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开始席卷中国时,刘少奇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经罗亦农和袁达时的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一年后,毕业回国的刘少奇,已是一名有着坚定信仰和坚强意志的战士。
  刚刚回国不久,他就与李立三等人一起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大罢工的胜利让刘少奇声名鹊起,此后他又在湖北和上海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工人罢工,成了中共白区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紧张又残酷的斗争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也更加透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越发加深了对毛泽东的了解和认识。这两位湖南老乡,在逐渐的接触中积累了认同与信任,开始慢慢成为密不可分的“亲密战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少奇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奔赴敌后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参与重建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保家卫国的奋斗中,他无论走到哪里,都积极地宣扬党中央的政策。
  姚力文(刘少奇秘书):武汉军区的一个中将副司令以前是安源工人,知道李立三(原名)叫李隆郅(就在组织安源工人罢工期间,李立三改名),但他一直不知道毛主席,还是刘少奇1938年去华中的时候,他听了(刘少奇的讲话)才知道毛泽东的。他还说,刘少奇给他们作了个系统的报告,分析抗日战争怎样怎样,他才有了(抗战的)信心,表示“就得跟党走”。
  战争的考验让刘少奇逐渐成了党内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41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亲笔电邀刘少奇回延安。刘少奇回来了,但这条路他走了9个多月,穿越了103道封锁线,危机重重,一路颠簸。在路上,他收到了十余封发自毛泽东的电报,要他一路上“安全第一”。
  1942年12月31日,刘少奇到达延安。抵达的次日正是元旦,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庆祝新年并欢迎刘少奇回家的盛大晚会,两人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和刘少奇在党内的重要地位,皆由此可见。3个月后,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成为新改选的中央书记处的一员。他和毛泽东、任弼时一起,担负起了领导共产党的重任。
  黄峥(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应该说从1943年3月份开始,刘少奇就正式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实际上他已经成为党内的二把手。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央五大书记第三位。七大结束后不久,毛泽东、周恩来赶赴重庆参加谈判,临走前毛泽东为中央起草报告,正式宣布,在他离开延安期间,刘少奇代理主席职务。
  黄峥: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党内就形成了一个惯例,凡是毛泽东外出的时候,都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职务,或者主持中国共产党的日常工作。研究发现,刘少奇有文字规定的代理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职务的有三次。
  成为党内二把手的刘少奇对于党的路线和方针已有了更深的认识。面对当时的形势,他越来越觉得,该是时候系统、全面地整理出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所总结出的斗争经验和思想方法了。他为这套方法起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毛泽东思想”。
  1945年4月23日,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夜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而刘少奇则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论述。
  黄峥:“毛泽东思想”应该是刘少奇最早提出来的,他在七大之前就写文章宣传“毛泽东思想”了。当时宣传“毛泽东思想”也很重要,因为根据地比较分散,有很多山头,那全党就必须来个思想统一,让大家统一步调去作战。
  而刘少奇的功绩主要还在于,他在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全面的、完整的、准确的概括和阐述,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日后的革命实践也证明,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
  姚力文:当时提“毛泽东思想”也是很自觉的,就是国民党有一个旗帜——蒋介石,我们也应当有一个人物来作为标杆。那时很自觉地提出了毛泽东,而且很自觉地来突出个人,以此来跟国民党形成对抗。
  毛泽东的接班人
  1949年9月30日。
  此时,全国解放已指日可待,新的政权即将成立。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遍邀各民主党派,一起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天。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刘少奇当选为副主席。次日,他们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共产党从以往的革命党,一举变为新政权的执政党,建设成了今后工作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刘少奇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黄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一开始党内都是有共识的,就是要搞新民主主义社会(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其中既包括社会主义,也包括资本主义)。
  刘亭(刘少奇之女):他提出了民主化和工业化,搞土地国有化、股份制,其他的(经济形式包括)自由贸易、合作社等一系列的做法,这实际上是结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实践。我觉得他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实事求是的平台,他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实践不断发展。
  新政权成立后,宪法的制定被提上了日程。1952年10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应邀出席苏共十九大。在克里姆林宫,他和斯大林就制宪问题进行了讨论。
  黄峥:斯大林建议我们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己的宪法,刘少奇就解释说,我们有《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斯大林就建议还是应该正式地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一个正式的宪法,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就会受到帝国主义的攻击,说“你们连一个宪法也没有”。所以刘少奇后来就加快了这方面的工作。
  1953年下半年,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启动。在整个制宪过程中,毛泽东和刘少奇两位中共最高领导人兵分两路,毛泽东亲自挂帅宪法起草工作,刘少奇则主持选举及开会等具体事务。
  刘亭:当时酝酿中国宪法第一稿的时候,他是选举委员会的主席,一共写(修改)了十几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要求全民提意见。当时我们有6亿人,(3个月内)一共有一亿二千万人(实为1.5亿人)给宪法提了意见,基本上有知识的人都参与了,最后提了约118万条意见。
  在20世纪50年代能够做到这么民主的一次讨论,在全世界、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上,这都是一次民主和法制的大进步,也是最大的一次普及民主的教育,中国的民主进程走了一大步。
  这部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9月15日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得到通过。这让所有人都备感欢欣鼓舞。也是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而这个名头却让他感到很不习惯。
  黄峥:他身边有一个秘书杨俊,开会回来进刘少奇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时候,就在门口喊:“委员长。”刘少奇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就装作没听见,头也没抬。杨俊以为他没听见,又提高了声音说“委员长”,刘少奇还是不理。杨俊又叫了一声后,刘少奇的头抬起来了,说:“你怎么突然叫这个?你不感到别扭吗?”弄得杨俊很不好意思。
  后来刘少奇还专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在党内,只有三个人(以职务相称),就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因为多年来大家都那么称呼,已经习惯了,可以不必改。但对其他人都应该称‘同志’。我们党内有一个好习惯,互相不称职务,一律称‘同志’,在我们这里还是照旧。”所以,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秘书、警卫,包括他的部下都直呼他“少奇同志”。
  之后的工作愈加繁忙。1955年,为了写好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一个一个地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座谈,以期切实调查国家各个方面、各条战线的情况。这个汇报座谈会一直进行了3个多月,他先后听取了三十多个部门的汇报,搜集资料、总结问题、提出要求,刘少奇的工作堆积如山。
  他也从这些事实资料中,准确地判断出了国内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主要矛盾。
  1956年9月15日,中共八大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会议的第一天,刘少奇在开幕式上作了政治报告;在闭幕式上,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黄峥:一批秀才起草了一个关于八大报告的决议的稿子,其中有一句话就是,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了。
  姚力文:在这个矛盾基础上就确定了,要把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来发展生产,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现在来看,这是里程碑式的一次大会。
  ……
展开
目录
毛岸英:志愿军第一兵的短暂人生
幼年时他流浪在混乱而动荡的中国街头,少年时他游学于激昂着红色理想的苏联,青年时他“上山下乡”,跟着延安的农民埋首田间,最终他将生命留在了为新中国稳定时局、赢回尊严的抗美援朝战场上。

贺龙:梦回吹角连营
国民革命军的军长贺龙抛下了已得的功名利禄,脱下了穿惯的皮鞋长靴,站到了当时几乎一无所有的共产党的队伍中。这条“湘西之龙”一跃而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湘鄂川黔起东风”了。

李宗仁:青春戎马 晚节黄花
他怀抱革命理想,首先促成北伐;他领兵抗日,打下中外闻名的台儿庄大捷;他与蒋介石内斗,被蒋介石视作党内最大的劲敌。1949年离开中国时他的身份是中华民国代总统,而1969年在北京逝世时,他的遗愿是盼两岸统一。

叶剑英:亮剑总在风雨时
他是孙中山的护卫,也是蒋介石的爱将;他曾经搭救过毛泽东的性命,更把邓小平推上了时代的大舞台。他无数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刘少奇:一蓑烟雨任平生
后来通知要批斗他们俩的时候,我妈妈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一起,这次我们俩就真要分别了。”我爸爸就最后跟她说了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廖承志:一封家书抵万金
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习仲勋:杀出特区血路来
1928年,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白色恐怖中,一名三原师范的学生因参加革命活动而遭到逮捕。当时西安的最高军政长官宋哲元见这个孩子稚气未脱,立即将他释放,但他没有想到,这位只有15岁的年轻人已在监狱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谷牧:改革开放的工程师
1978年5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这一举动,悄悄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紧接着,成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放珠三角和闽南三角洲,成立海南经济特区——邓小平画下的蓝图,谷牧将它变为了现实。

汪道涵:渡尽劫波兄弟在
时间:1993年4月27日;地点:新加坡,海皇大厦4楼;人物:汪道涵、辜振甫。当两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隔着长方桌握手时,全场沸腾。镁光灯频频闪起,将这一瞬间永恒地记录了下来。

卓琳:隐在邓小平身后的女人
他下命令,不准任何人带家属,连我们也一样。我不干了。我说:“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了不管,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我是共产党员,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

周南、鲁平:舌战在港澳回归之前
谈判一直在剑拔弩张中进行。撒切尔夫人的盛气凌人激怒了邓小平,在场的周南和鲁平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气。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后来曾报道:邓小平对一位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

胡耀邦:浩荡春风定可期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胡耀邦这个名字意味着一个逝去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们健康、纯真、蓬勃向上,那个年代有文学、有诗歌,那个年代清贫却激情洋溢,那个年代的关键词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吴学谦:有大美而不言
他本名吴庆德;走在街上,他是风度翩翩的“林清”;在自己的秘密小圈子里,他被称做“老吴”;他爱写文章,“辅民”这个名字常常出现在地下刊物上。他上午是大学生,下午就成了米行老板,晚上他又成为一名家庭教师。

张澜:清流离垢浊 知希有余荣
1945年,重庆。来渝参加谈判的毛泽东特意到特园拜访了民盟主席张澜,两人推心置腹,侃侃而谈。在目送毛泽东离开之后,一向谨言慎行的张澜竟发出如此感慨:“得天下者,毛泽东。”

顾毓琇:爱我邦家 护我邦家
他亲沐“五四”之风,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毕生追求;他无党无派,却运筹帷幄,紧随潮流。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成为科坛巨擘、文坛翘楚。他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学者、教授、诗人,清风、明月、劲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