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当代,仍在延续。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似乎已知之甚少,年轻人更是不暇致详。因之,有必要先为字辈谱作一界说。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农本主义是意识形态中的普照之光;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则是以农业文化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家庭的最大特点。由中国传统家庭衍射出来的道德价值网络,首先是儒家所倡导的“亲亲”原则和由此产生的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道德价值观念,并用家族成员约定俗成和继承下来的习俗与习惯来有效地维护血缘秩序,保障各人在血缘等级关系中被确认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及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人的姓名系统是昔时维护血缘秩序的重要环节;而。字辈谱“,正是象征这一血缘秩序的文化化的符号标志。字辈谱,又称字派、行第、派序,即用以表明同宗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典型的中国人”姓一名“形式,是由一字姓与二字名所构成。姓为祖先遗传;名字中的第一字(如张正权中的”正“字)是作为家族辈分的象征,须按字辈谱所定;名字中的第二字(如张正权中的”权“字)则按父母意愿自由选取。因字辈谱为同宗族人所共有,大家均需按系谱取名,所以这类名字在民间又弥”族名“、”谱名“。字辈谱所用之字,一般是由开基祖(始迁祖)厘订的,并被写人家谱,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井然有序咆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天南海北,关山阻隔,或年代久远,支張浩繁,谱系错杂,昭穆互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所以,这套高度文化化的辈谱制度,实在是保证家族血缘秩序永不紊乱的重要手段。关于字辈谱的这一作用,昔时一般家谱在编订字派之前,均有明确的诠释。如明代《太原郡王氏宗谱》:“行第原为合族定名分而殳,使子子孙孙,承承继继,不致有干犯之嫌。故凡世家巨族,莫不皆然。事为至巨,而非泛立也。”<br> 在中国,以字辈取名是汉族人的文化习俗,但也有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一样讲究字辈谱。如生活在广东凤坪的蓝氏畲族,就有比较严格的按字辈良名的习惯。蓝氏畲族从六世到十三世生前的字辈为“友、元、奕、世、德、真、金”;死后则以“千、万、大、小、百”五个字辈称呼。死后另立字辈,这是畲族字辈不同于汉族字辈之处。如蓝氏一世祖叫蓝千七郎,二世祖为蓝万五,6,三世祖蓝大二十三郎,四世祖蓝小大郎,五世祖蓝百一郎。到六世祖又循环刻千字上,如蓝友权,死后称为蓝千六郎。从第九代起,去世后改以谥号,如九比祖蓝世亭,谥纯谨蓝公;十世祖蓝德桥,谥性善蓝公。畲族的这套姓名制度,显然是认同汉族文化的产物。<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