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亚洲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37108
  • 作      者:
    (美)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家经典:作者罗兹·墨菲曾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三十余年浸淫于亚洲史研究和考察,著有多部关于亚洲的史著,推动了战后美国的亚洲史研究。《大学堂:亚洲史(插图修订第6版)》为他的代表作品,出版以来屡次再版,畅行不衰。
    从整体来讲述亚洲史:《大学堂:亚洲史(插图修订第6版)》聚焦于"季风亚洲"也即东亚、南亚、东南亚区域的历史进程,不过分纠缠于单个国家的历史和个别事件,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详述该地区从史前到2l世纪数千年的演变,建立起对亚洲历史的总的根本看法。
    材料丰富多样:除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大学堂:亚洲史(插图修订第6版)》亦关注该地区的社会和文化演变,采用了大量反映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材料。书中收集有大量的图片、原始文献、交叉文化短评等,多角度再现历史真貌。
展开
作者简介
    罗兹·墨菲,美国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专家,出生于费城,l95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此前曾在华盛顿大学任教,也曾任台湾大学和东京大学客座教授。1954-1956年为驻亚洲外交官联合会主席。l974年获密歇根大学突出贡献奖。作为亚洲研究协会前主席,曾担任《亚洲研究杂志》、《密歇根中国研究报》以及亚洲研究协会主办的《专论》等刊物的编辑。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福特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国家慈善捐赠会和美国学会理事会会员。著有《上海: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1953)、《地理学入门》(1978,第4版)、《地理学的研究范围》(1982,第3版)、《条约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1970)、《中国出迎西方:条约口岸》(1975)。其中《外来者:西方人在印度和中国》(1977)获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年度最佳图书奖。
    黄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退休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材料充实有新理、观点材料纵横贯通的著作。它聚焦于伊朗以西、俄罗斯以南的“季风亚洲”地区,即东亚、南亚、东南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述。从而,此书不致成为国别史的堆砌,而全面详细地展示季风亚洲从古代至今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历程。其中,尤以中国、印度、日本、朝鲜、越南为重点,是一本了解亚洲历史的很好入门书。
    罗兹·墨菲是著名的美国中国史学家,曾经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其理论框架和治史风格也继承了费正清的治史传统,对亚洲饱含热情和赞扬。他直言不讳的宣传:“亚洲人及其文化因而代表着全人类历史中最重要、最丰富、最多彩的篇章。对世界历史的任何探讨必须给予亚洲以显著地位,当然亚洲史本身也自有其重要的价值。”书中不但高度评价了亚洲各主要文明的传统成就,对于它们的现代化历程和未来的发展也持肯定和赞许态度。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一直很欣赏这本书,因为它内容全面,地图清晰,包含南亚、东南亚、东亚和中亚的地区安排……这本书至今仍是一部了不起的成功之作。
    --Sue Gronewold,基恩大学
    
    本书的极大长处是对亚洲的所有方面进行了考察,没有其他书这样做过或用同样的方式做过。
    --John F. Weinzierl,莱昂学院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罗兹-墨菲撰写的这部《亚洲史》足与其师费正清和赖肖尔等人的《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相媲美。对于一个西方学者来说,撰写一部地域广袤、文化复杂多样的区域史,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陈奉林,外交学院
展开
精彩书摘
    锡坎达尔·洛迪
    在德里苏丹国剩余控制区内,阿富汗洛迪氏族于1450年夺取王位,并产生了一位能十的统治者锡坎达尔(1489~1517在位)。他的出身体现了当时一种本属外域的制度正在印度化,因为他的母亲是印度教徒;他本人既是诗人,也是正在迅速形成的混合文化的赞助者。他鼓励学术和编写医学、音乐方面的书籍。虽然他是一个正统穆斯林,却爱上了一位印度教公主。在他掌权期间,以苏非派为代表的伊斯兰教神秘主义传统继续与相应的印度教传统融合--这121是伊斯兰教在一个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国家取得成功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锡坎达尔自己并未信服苏非派学说;尽管他有一位印度教母亲,并在其他一些方面有印度教倾向,却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令人遗憾地继续执行毁坏寺庙及其他印度教艺术的穆斯林政策。
    在公兀1000年以后的困难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加剧了周而复始变幻莫测的政治动乱,可以理解地,人们更加热心地转向宗教。10世纪,在较太平的南方出现了印度教内一种新运动--巴克提(虔信),并向北扩展,到14世纪时到达孟加拉。在那里,在恒河边的古圣城巴纳拉斯,一位后期信徒罗摩难陀宣讲了巴克提的神圣的爱的要旨。它普遍的感染力和安慰性,它强调对神的纯朴之爱,呼吁抛弃导致宗派或竞争的缘由,在印度所有地方赢得了大批追随者,其中包括很多穆斯林。这也是苏非派的要旨,穆斯林苏非派帮助了巴克提运动的传播,也提高了自己作为一种更人道同时也更神秘的伊斯兰教的吸引力。巴克提运动在它的南方起源地,以及后来传播到北方,都得到一大批诗人一圣徒的歌颂。可能,所有巴克提运动的拥护者中,最受人钟爱的是巴纳拉斯不识字的织工兼穆斯林盲诗人迦比尔(1440~1518年),他是罗摩难陀的弟子,他那关于巴克提要旨的感人诗篇,自那时以来鼓舞了数百万人。
    现代印度历史学家D.P.辛伽尔将德里苏丹国的历史归纳如下:
    德里苏丹国的历史充斥着短暂而弱小的王朝。300年问,在属于5个王朝的35位苏丹中,19位被穆斯林反叛者暗杀。但是,虽然国王、朝廷和征讨频频更迭,它却是当时所有伊斯兰教国家中最富裕的。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文化融合。它不是一个真正的伊斯兰教国家;它根据穆斯林法律对土地和利润课以超过20%的赋税。王位是世袭的而非通过选举,苏丹都是权力无限的暴君。甚至农业也未曾繁荣过,也从未采取措施改善耕作者的命运。……叛乱和军事征讨司空见惯,其政治后果亦难以逆料。突厥一阿富汗统治者缺少对任何政府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的全民支持,以及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健全的行政管理。在他们的统治下,没有一套责任划分明确、处于有效监督之下的行政机构。由统治者和军事贵族控制的中央政府的权威很难超出首都、宫廷和要塞,其他地方则掌握在野心勃勃的地区长官手中,他们在向德里交纳了贡品和礼物后,就能随心所欲地继续实行专制统治;但他们的统治同样很难超出他们自己的宫廷之外。……在穆罕默德·图格鲁克统治末期开始的分裂,因帖木儿入侵及其后的无政府状态而最后完成。北印度在洛迪家族统治下的复兴过于短暂,因而无法实质上改变局势。
    ……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序言  重构东方世界的历史图景
前言
致中国读者
导言  专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
习单元  
地理环境
人口密度
共同的文化特点
农业
社会等级结构
对季风亚洲的研究
第l章史前亚洲
1.1 古代的和旧石器时代的义化
1.2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1.3 东南亚农业的发端  
1.4 东南业的居民
1.5 史前中国
1.6 朝鲜和日本
1.7 古代亚洲的商业文化交往
讨沦题

第2章 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
2.1 印度教
印度教的教义和经籍
转世
2.2 印度的佛教及其向东方的传播
耆那教
走近乔达摩佛陀
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
2.3 儒教
孔子和孟子
儒教的观点
2.4 道教
2.5 犹太教在亚洲
2.6 伊斯兰教在亚洲
2.7 神道教
2.8 关于亚洲宗教的若干反思
讨论题

第3章 亚洲的传统礼会
3.1 社会等级
印度的种姓和社会组织
东亚的社会等级制
东南亚 
3.2 家庭
婚姻
3.3 性风俗
子女养育  
3.4 妇女的地位
3.5 教育、识字和印刷品
3.6 物质福利
3.7 价值观
3.8 法律、犯罪和刑罚
讨论题

第4章 占印度文明
4.1 印度文明的起源
4.2 印度河文明
与苏美尔的关系  
印度河文明的城市
衰落和瓦解
4.3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的统治
吠陀文化
4.4 帝国的兴起:孔雀时代的印度
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
4.5 孔雀王朝
4.6 华氏城和孔雀印度的光荣
走近“神所钟爱的”阿育王
4.7 贵霜人和希腊人
4.8 南印度和马杜赖城
4.9 锡兰
4.10笈多王朝和戒日王帝国
笈多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笈多王朝的崩溃
4.11古印度的妇女
4.12印度的遗产
4.13笈多王朝在孟加拉湾地区的遗产
讨沦题

第5章 古中国文明
5.1 中国的起源
5.2 商王朝
5.3周王朝
战国
走近圣人孔子
5.4 秦的征伐
5.5 秦王朝的独裁主义
5.6 汉王朝
汉武帝的扩张
中国与罗马帝国
贸易规模扩大
汉文化
汉制度的崩溃
走近古代中国的城市
5.7 汉代的成就
讨沦题

第6章 中世纪的印度
6.1 伊斯兰教对北印度的早期影响
6.2 伊斯兰教向北印度推进
6.3 德里苏丹闻(又称奴隶王朝)
走近著名的苏丹:阿拉丁·卡尔吉
图格鲁克王朝
锡坎达尔·洛迪
6.4 南印度
寺庙建造者和对立诸王国
6.5 朱罗人  
维查耶那加尔:胜利帝国
讨论题

第7章 古代的和中世纪的东南亚
7.1 环境
7.2 居民的起源
……
第8章 中国的黄金时代
第9章 远古、古典和中世纪的日本和朝鲜
第10章 莫卧儿时代的印度和中亚
第11章 中华帝国的新辉煌:明王朝
第12章 西方人来到亚洲
第13章 清趄中国和德川日本
第14章 英国势力在印度的上升
第15章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胜利
第16章 中国和印度的屈辱、民族主义与革命
第17章 争夺亚洲
第18章 日本复兴和中国革命
第19章 近现代朝鲜和东南亚
第20章 南亚:独立、政治分裂和发展
第21章 21世纪的亚洲
年表
延伸阅读
索引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