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年蔡元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06402
  • 作      者:
    程新国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蔡元培毕生倡导“教育救国”与“科学救国”,早年如此,晚年亦如此。然而,人们较多地关注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以及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对其晚年的活动却著述不多,这有碍于对蔡元培思想面貌的整体认识与把握。
    这本《晚年蔡元培》(作者程新国)正是因此而作,主要讲述了其晚年的生活经历。
展开
作者简介
    程新国,上海市作家,现供职于上海《文汇报》。曾出版和发表《古镇》、《水巷人家》、《大江奔腾》、《生产美学概论》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主持撰写长篇科学家纪实文集《根系中华——著名归国科学家采风》,并在报刊发表散文、特写、随感等近百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蔡元培》(作者程新国)讲述了其晚年的生活经历。《晚年蔡元培》共分为返沪续新、欧陆问学等16章内容。
展开
精彩书评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他能罗致人才,能影响到全国大局,坦率真诚,休休有容。
    ——梁漱溟
    
    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
    才足以择之!
    ——北大诔文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一来,一向处事谦和的蔡元培大为愤怒,身为教育总长的彭允彝居然“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因罗文干同时是北大讲师(北大规定教授不可兼职,故兼职者皆为讲师),为属下权益计,自己“惟有奉身而退,以谢教育界及国人”。1月17日,蔡元培向总统府递交辞呈,离京赴津。本来,蔡元培并没打算离京。事发当天,北大新闻研究所讲师、《京报》主笔邵飘萍就将消息透露给胡适。此后,两人即约蔡元培、蒋梦麟、汤尔和等人餐聚议事。蔡当即表示不愿在彭允彝手下办教育,就由邵飘萍和胡适拟具了辞呈。大家初议,蔡不出京,但汤尔和却认为蔡应即日出京,因后事难料,蔡元培便依言而行。不料还真被汤尔和言中,接下来,虽然北大和北京国立各校发起了“驱彭运动”,并前往参议院及教育部请愿,可是,1月24日参议院仍然投票通过彭允彝任教育总长。这样,蔡元培就回不了北京了。正好,长女威廉、三子柏龄、内弟黄世晖、黄干臣之子纪霆、纪兴皆有出国求学的打算,家人便来津合计,决定由蔡元培亲自带子女及内侄出国留学。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彭允彝的表演尽管很拙劣,但是何至于引起蔡元培、胡适、蒋梦麟这些北京大学核心人物如此强烈的对立呢?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事情要回溯到1922年5月11日的夜晚。
    这天晚上,胡适熬了大半个通宵,做了一篇《我们的主张》政论文章,本来是给《努力周报》的,又一想,颇可用为一个公开的宣言,就半夜打电话同李大钊(兼校长秘书)商议,定次日在蔡先生家开会,并邀几个“好人”加入。
    这个“主张”,把建立一个公认的“好政府”作为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即建立一个“宪政的”、“公开的(包括财政公开)”、“有计划的政府”。同时,提出对政治问题的“意见”,即南北议和、召开和会;南北协商召集民国六年解散的国会;裁兵裁官,直接选举,严定选举法律;会计公开,统筹国家支出。这个宣言上的共同署名者,除蔡元培、胡适外,还有北京大学教员王宠惠、罗文干、张慰慈、高一涵、梁漱溟,北京医专校长汤尔和,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和政法经济科主任陶行知、王伯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哲学系主任陶孟和、教授朱经农、徐宝璜,美国新银行团秘书王征,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等。胡适此举并非突发奇想,也不是刻意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开出的一副改良社会的药方,而是出于对长期战乱的痛恨和厌倦,期望早曰结束南北两个政府并存所造成的混乱、衰败和分裂的局面。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返沪续新
第二章 欧陆问学
第三章 沪杭道上
第四章 大学院长
第五章 金陵梦残
第六章 科庐苦筑
第七章 “五四”文脉
第八章 中间道路
第九章 集贤御侮
第十章 边陲科考
第十一章 保障民权
第十二章 鲁林之间
第十三章 中美基金
第十四章 学术十年
第十五章 陕北鸿书
第十六章 最后岁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