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走来的尼罗河在非洲东北部,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尼罗河。它发源于非洲中部高原,自南向北,穿越无数峡谷险滩,浩浩荡荡,注入地中海。尼罗河全长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是埃及也是人类的母亲河。每年六月,尼罗河流域进入雨季,丰沛的降雨使河水猛涨。湍急的水流挟奔雷之势,咆哮汹涌,倾泻而下,冲出河床,吞没了宽阔平坦的下游谷地。原本生机勃勃的河谷变成了一片汪洋。直到十月,雨季终于结束了,河水逐渐退去,尼罗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温柔,被洪水驱散的鸟兽,又回到了昔日家园,尼罗河谷又是一片生机盎然。洪水使生活在河谷的众生饱受灾难,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洪水带来的淤泥,千万年来日积月累,在尼罗河下游造就了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在尼罗河的滋养下,孕育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它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并称为人类四大文明,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摇篮。大约三千万年前,尼罗河流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人类远祖埃及法尤姆“原上猿”就生活在这片森林中。它们在树上攀援腾跃,以甜美的果实和嫩叶为食。千万年过去了,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大片森林枯萎了,森林之间开始出现广阔的草原。森林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一些古猿不得不到地上寻找新的食物。为了防止猛兽袭击,它们开始用后肢行走,前肢逐渐解放出来,学会了使用天然石块和木棒,在生存斗争中变成“正在形成中的人”。到距今三百五十万年至一百五十万年,古猿终于进化为早期猿人。早期猿人的手已经比较灵活了,能够自己把石块打砸成更适合需要的形状,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取食物,抵御猛兽的侵袭。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尼罗河上,生活在岸边森林中的古猿人,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的进化,已经比他们的祖先更聪明,更能适应环境。他们已经学会了打猎、捕鱼,并用火将食物烤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可以制造更复杂的工具,如把石矛、渔叉装上木柄,能够用兽皮缝制衣服御寒等。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住在固定的洞穴里或搭建的简陋的草屋里,开始相对定居的生活。大约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终于在尼罗河谷定居下来。善于观察的古埃及人发现洪水退去的谷地,植物生长得更加旺盛,更适合种植他们喜爱的农作物。于是,他们用简陋的工具,砸掉灌木,铲去杂草,在尼罗河谷开辟农田,转入农耕生活。丰足的谷物使更多的人生存下来,古埃及人部落更加繁盛、强大。为把高地的可耕地也利用起来,他们建设了复杂的小运河系统进行灌溉,用桔槔将水从河面汲引到高岸,再通过纵横交错的水渠引入田地。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带给古埃及人富足的食粮。古埃及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滋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这条古老的长河,不仅给埃及带来了生命的繁荣,而且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大约公元前四千年的时候,古埃及部落之间通过不断的战争互相兼并,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王国。北部叫下埃及,南部叫上埃及。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亲自率军攻打下埃及,准备建立统一的国家。上埃及和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决战。美尼斯国王头戴饰有白鹰的白冠,意气风发地在阵前督战。上埃及战士受国王的影响,士气高涨,战斗热情旺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下埃及国王带领群臣,跪在美尼斯国王面前,恭敬地呈出了自己的红色王冠。第二天,美尼斯将决战地命名为“白城”,即后来的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城,并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高高在上的美尼斯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他头戴象征埃及统一的红白王冠,接受众大臣的朝拜。埃及统一后,逐渐形成了一套专制统治机构。国王被尊称为法老,下设各级官吏,对全国人口、土地、财富进行管理。在统一的国家统治下,社会相对稳定,为古埃及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埃及人在文字、艺术、历法、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了更高的发展。一七九九年,拿破仑率军远征时在尼罗河驻扎。这次驻扎,意外地使埃及古老的图画文字之谜大白于天下。一位法国青年军官在百无聊赖时去参观尼罗河三角洲遗址。在遗址中,他发现一块别致的黑色玄武石上,雕满了小像,上面还刻着三种文字,其中一种是希腊文。好奇的军官将这块石碑带了回去。原以为对照希腊文可以搞清楚另两种文字的意思,没想到竟没有一个人能弄懂这些文字的意思。这便成了一个历史之谜。一八二二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弄懂了石碑上部分小图画的意思,这个谜初步解开。后来经过其他学者的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这是用希腊文、埃及草体、埃及象形文字记载的一段祭司颂词。通过破译这块石碑的文字,人们终于搞清了埃及古庙宇、旧宫殿的墙壁上、纸版上那些奇怪图画的意思了。例如,一块纪念古埃及第一王朝创建者那美尔胜利的石版上,刻着那美尔用权杖责打一个下跪的俘虏。俘虏头上有只鹰,鹰爪一只牵着穿在人鼻上的绳子,一只踩着六根草。这幅由个别象形符号组成的表意图形,意思是那美尔在这次战争中俘获了六千名俘虏。通过这些象形文字,我们了解到,公元前一七五。年,埃及发生过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公元前一二九六年,埃及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赫梯人建立的国家,迫使这个攻占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洗劫古巴比伦城的大国签约停战……这些古老复杂的文字,不仅向人们讲述了尼罗河四千多年的故事,还深刻地影响了西亚乃至整个欧洲的文明进程。我们不能不对尼罗河蕴育出的杰作表示叹服!古老的尼罗河,她目睹了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和发展;仁爱的尼罗河,她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儿女,生生不息;智慧的尼罗河,她孕育了不朽的古埃及文明,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新世纪的朝阳又从东方升起,美丽的尼罗河闪耀着金光。她见证了人类的历史,又将和人类一起去创造未来的辉煌。时间这样开始——公历的由来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子夜,都会有许多人静静守候,聆听新年的钟声,并在钟声敲响时为新年许一个心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十二个月,以一月一日为新年的开始,这已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可是你知道吗,人们把计时单位分为年、月、日,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最后总结出来的。看似简单的划分,却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在六千年前的古埃及,每年六七月,尼罗河开始暴涨泛滥,古埃及人搬到高地上居住。十月,河水退回河床,在河谷地带留下的淤泥,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古埃及人便回到河谷,耕耘、播种。到第二年三、四月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为了确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古埃及人注意观察尼罗河水的涨落,在木杆上用刀划横进行记录。年复一年,聪明的古埃及人通过比较历年的记录,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大致相同,水涨水落的周期几乎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左右。更令他们惊讶的是,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于是他们把尼罗河泛滥的周期三百六十五天定为一年,并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在地平线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并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为便于计算,又把一季分为四个月,每月三十天。年末的最后五天就作为年终节日。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产生了。古埃及人的太阳历确定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只差四分之一天,在当时的条件下,已是非常准确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七百多年后,太阳历和实际的时间已经差了半年,寒暑都颠倒了,只好由统治者做临时性的调整。尽管太阳历有缺陷,但在当时已是最先进的历法,因此被传到欧洲。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儒略·恺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改革:设平年和闰年,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单月每月三十一天,双月每月三十天,但二月在平年为二十九天,闰年为三十天。恺撒对新历法很满意,因此用自己的族名命名新历法,“儒略历”就这样诞生了。恺撒的继任者屋大维发现恺撒出生的七月是三十一天,而自己出生的八月却只有三十天。为表示自己不比恺撒地位低,就把二月减少一天,把八月增加一天,后面的月份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儒略历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没有规定哪一年应为起点,因此各地历法起算点各不相同,造成了很大不便。直到公元六世纪时,基督教会把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的纪年称为公元前××年,以后的年份称为公元××年。这样,使用公历的广大地区就有了统一的纪年方法了。儒略历被称为公历。儒略历比埃及太阳历更精确了,但与回归年相比,每年仍有十一分十四秒的误差,第一百二十八年就又差了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们能更加精确地计算,并且认识到儒略历的误差。一五八二年,掌握欧洲最高统治权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专门组织天文学家改革历法。规定:将当年十月五日算作十月十五日,以弥补与回归年的差数;将儒略历每四百年设一百个闰年改为四百年设九十七个闰年。每百年整数不能被四百除尽的不再设闰年。新历法在欧洲推行并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地,被称为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更高了,但也有缺陷,比如二月一般只有二十八天,比大月少三天,这都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造成的,从历法上来说是没必要的,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许多学者呼吁设立更加精确、科学的历法,但由于现行公历应用实在太广泛了,要推行新历法,必须克服很多困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