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建立与形成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质,在于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3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建立与形成,是当时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有四个要点:
一 是晚清民初资产阶级史学的最新成果“新史学”,为它奠定了学术基础与平台。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与扬弃。二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为标志,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根本改变;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为标志,中国的政治生态及文化、思想环境,也发生形态性转向。国际、国内两大因素相互作用,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提供了时代基础和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上述国际、国内两大因素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化及深入发展的结果。三是作为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核心内容的全球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列宁领导下的新生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直接指导了大革命运动,大革命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态势,直接催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四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一大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史学家的涌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建构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由此四点可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产生,乃历史之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后,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及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互动中逐步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走向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基本脉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