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连续性(或继承性)。印度文化不仅古老,而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印度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看到今天的印度文化还能想象到遥远的过去,还能理解过去的文化,今天还闪烁着它的光芒。当然,不完全是原来的样子。有些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印度的纱丽,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还是妇女们的主要穿着,但其质料与式样当然发生了变化。历史上,多次遭到异族入侵,也不断地改朝换代,可是,一些传统机构、宗教、史诗、仪式、风俗等至今仍然流行,它们并未因时间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改而消失。
第四,哲学性。印度文化哲学性较强,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艺术家等,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富于哲理思想,而且在人们生活中也有广泛体现。
印度人科学世界观的萌芽早在原始公社末期的《梨俱吠陀》时代就已出现。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开始形成系统的哲学。在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奥义书》中已经看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斗争。唯物主义者认为,某种物质元素(地、水、风、火、金等)是世界的根源,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梵、灵魂等是世界的根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因此形成了许多派别。唯心主义哲学与宗教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印度国内外的一些哲学家一直渲染印度哲学是东方精神的产物,是“宗教的哲学”。黑格尔也曾说过:“我们叫做东方哲学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我们是很可以把它认作哲学的。”印度宗教所以发达,与此不无关系。但印度的唯物主义也很强大,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至今未曾中断。像印度顺世论那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神论在世界哲学史上也实属罕见。印度的唯物主义一般是在各种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天文学、数学中酝酿而成,它反映了各个时代进步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印度哲学决不单纯是少数哲学家的事,它是群众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时虽然和宗教信仰混在一起,但他们力图以逻辑思维或辩论的方式了解世界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寻求人生终极目的的意义,并且为了解人生和社会的矛盾而做了种种尝试。因此,印度的民间歌谣、寓言非常丰富,哲理性很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