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铁器时代 公元前3102年,在印度河流域,从北方来的人们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开始 建造城镇 当基什王向在幼发拉底河上来往的船只收取贡品时,当孟斐斯的白色高 墙建起时,第三个伟大的古文明还不过是河流平原上的一系列小村落。从那 时算起至少六百年内,印度都不会出现大型城市和领土扩张。 印度河流域的居民还不是城市居民,他们也不像苏美尔人那样有一份记 录在册的王表。他们既没有把领袖形象刻在石头上,也没有把丰功伟绩以碑 文形式记录下来。我们对印度最早的历史知之甚少。 我们可以从印度史诗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虽然撰写史诗的时间非常晚 (在早期聚居点出现几千年而不是几百年后),它们还是保留了一些古老的资 料。尽管这样,也只有一个国王和一个年代清晰明了。公元前3102年,智慧 王摩奴开始统治并开创了我们现今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的时代长达四十万年 。 早在公元前3102年前,牧羊人和游牧民族就来到了印度。有些是从中亚 穿过北部山脉的缺口(今开伯尔山口)来到这里的。有些则是直接穿越喜马拉 雅山(偶尔发现的尸骨表明,那时的喜马拉雅山和现在一样险峻)。 他们发现,山的那一边,气候更温暖,水源更充足。喜马拉雅山就像一 个抵挡严寒的天然屏障,有了它,哪怕在冬天,气温也不会低于10摄氏度。 夏天的骄阳将印度的农村烤得炽热,但因有两条大河,次大陆并未变成寸草 不生的沙漠。融雪和融冰顺着山脊流向印度河,印度河向着西北方向穿过印 度最终流入阿拉伯海;这些山脉还养育了恒河,它沿着喜马拉雅斜坡一直冲 向远在东海岸的孟加拉湾。当撒哈拉还是一片绿洲时,印度河东边的塔尔沙 漠也是一片绿洲,当时还有一条大河(虽然它早已干枯很久)穿过塔尔流向阿 拉伯海。 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种植粮食两千年后,北部居民开始在印度河 西侧山区定居,他们在今天被称为俾路支人。小型村落沿着印度河下游和上 游的五条支流(旁遮普)逐渐发展起来。其他村落则沿着恒河发展起来。考古 学家在印度南部发现了很多类似于非洲南部使用的工具,这说明曾有勇敢无 畏的人从非洲海岸起航,一直航行到印度西南岸,在此定居下来。 但这三个地区——南部、东部、西北部——彼此之间都为巨大的天然阻 隔所隔断。数百英里长的平原和温迪亚山与萨特普拉山这两座大山,隔断了 南北居民的往来,他们的历史直到很久之后才为人知。随着气候不断变暖, 一个将近五百里宽的沙漠横亘于恒河河谷与西北部定居点之间。在印度历史 早期,南部、东部和西北部的生活完全是相互独立的。 临近印度河的西北部村落最早发展成为城镇。印度河谷的早期住房没有 建在河流平原上,而是建在距离河流三里远、洪水线以上的地方。泥砖可能 会被河水冲散,粮食作物也可能会被冲走。与埃及和苏美尔一样,生活在印 度河流域面临着同一个现实:水既能带来生命,也能带来死亡。 印度的第一位国王是摩奴毗瓦斯瓦多(Manu Vaivaswata)。在他之前传 说有六位半神的国王。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头衔都是摩奴,每个人都统治了四 百多万年。这基本上是神话。但据传说,在第七位摩奴统治时,神话开始演 变为历史。这位摩奴,有时我们直接叫他摩奴,有时叫他的全名:摩奴毗瓦 斯瓦多。一天早上,他正在河边洗手,一条小鱼向他游来乞求保护,根据“ 河流的规矩”,会有更大更猛的鱼以这些小鱼为食。摩奴动了恻隐之心,保 护了这条小鱼。 由于没有被大鱼吃掉,小鱼为了报恩就告诉摩奴,很快就会有一场大洪 水,天堂和地面都会被淹没。摩奴造了_\艘木船,与七位贤人一起上了船 。大洪水退去后,摩奴将船停在遥远北部的一座山上,下船后他就成了印度 历史上第一位国王;七位贤人则成为北斗七星。那年是公元前3102年。 为了重建印度历史,这段故事仅可作为参考。摩奴毗瓦斯瓦多的真实存 在性要远逊于埃及的蝎子王,虽然他们看起来像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其实公 元前3102年这个非常奇怪的准确年代是由文献史家在两千多年后才编纂出来 的,因为直到那时,人们才开始将口述历史转为文字历史。但是这个年代本 身却出现在很多印度历史中;由于很难获知远古的印度历史,坚持这个年代 会让很多历史学家倍感宽慰,但其准确性仍有待考究。(“这是印度历史上 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年代,”约翰·凯伊写道,“虽然它不可能很精确,但至 少值得尊重。”) 关于公元前3102年这个年代,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在这个时间前后,印 度河流域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城镇。两层结构的房子开始出现;印度河流域 的居民开始在转轮上制作陶器并使用铜制工具。他们开始砍伐森林并在窑中 烧制黏土。经由炉火烧制的砖头比太阳烘干的砖头更为耐用,不会在洪水来 袭时显得不堪一击。而且在公元前3102年之后,洪水的威力也渐渐变得没有 以前那么大。 我们可以在最富裕的房屋遗址中找到出产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平原的绿 松石和青金石。实际上,城镇居民离开他们的河谷一直走到底格里斯河和幼 发拉底河来进行贸易,他们的贸易对象都是向基什王、尼普尔和乌尔提供次 等宝石的商人。 尽管印度河流域的城镇仍旧兴旺发达,但是印度的这段史诗却没能继续 下去,它逐渐走向了衰落。洪水冲走了这段宝贵的年代,开启了一个崭新的 铁器时代。这个时代自摩奴下山开始算起,尽是财富和工业。与此同时,人 们头脑中关于信任、同情、慈善及奉献的概念也在慢慢淡化,只剩下之前那 个年代水平的四分之一。铁器时代的法典中清清楚楚地写着,领袖应该从他 的子民那里强征钱财。强者可以从弱者那里掠取财产,可以用暴力方式谋取 财富。富人逐渐放弃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他们每天想的都是如何保护自己 的钱财。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沦为了财产的奴隶,而不是知道如何使用土地的 自由之人。 由于这些文字写成的年代相对较晚,它们反映的可能只是对一个较为成 熟的社会的担忧:,社会中可能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无需劳作只会榨干国 库的贵族阶级。但是,讲述这段故事的人把这段堕落历史的开头放在了公元 前3102年,这时印度河流域的村落才刚刚开始向城镇规模发展。 摩奴本人此时正蹲在水边与一条小鱼说话,他面前那条溪流日后会变成 汹涌的波涛,吞噬掉在那之前的时代并带来铁器时代的衰落。印度的文明之 路才刚刚起步,但与苏美尔一样,行走在这条文明之路上的路人,走得越远 ,离天堂也就会越远。 P21-2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