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br> 大胡子老外托尔斯泰说:三代出一贵族。<br> 两句话加起来的逻辑就是:中国出不了贵族。<br> 中国出不了贵族,如果放在现代,是有根据的。诸位看看历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榜上的富豪们,有多少已经翻身落马。胡润富豪榜更是成了富豪们的落马榜,大倒霉蛋黄光裕坐上富豪榜,屁股都没捂热,就进去住单间了,更别说三代了。个中缘由,小三不去深究,只说现象。<br> 小三有个奇怪的发现: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没出现文化断点;但是,中国的名门望族却更迭轮换,很少有哪个家族兴盛不衰,即便是孔老二家族、孟夫子家族,延续传承的也只是排了几十辈的辈分次序而已,中国的家族史就好像是一部不断被革命的轮回史。<br> 从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传续三十代,计三十七王,前后七百九十一年。三十代,什么概念?按照托尔斯泰的计算,大周嫡胄个个都是超级贵族了吧,其实不然。我们看看大周那些王室嫡胄的分封国的多舛命运就知晓了。<br> 特别是自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拉开了春秋的序幕后,周天子脚下的这些嫡胄们就没有一日不在惶惶中度过。整个中原天下乱成了一锅粥,之前那种井然的秩序伴随着野心和杀戮,雄心和抱负,像一锅东北乱炖一样扑腾扑腾的都下了锅。<br> 如果把此时的大周王室比作证监会,那么其下的分封诸侯就是各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比如姜太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等;而像管仲、范蠡、乐毅、李斯之徒,无疑就是董事长任命的CEO--首席执行官们了,像我等各国小民无疑就是所谓的散户了。<br> 每一个分封国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至于这家公司的市盈率、散户的命运、机构的权谋,一切的一切,在这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在这个不图谋即灭亡的铁血时代,显得既是如此的现实和残酷,又如此符合动物界的生存法则。<br> 下面,不妨让我们逐一看下春秋战国的董事长和CEO们的表现吧。<br> 主要董事长和CEO职业生涯名片:<br> 一、大周CEO、齐国第一任董事长<br> 姓名:姜尚<br> 字:子牙<br> 曾用名:吕尚<br> 别号:太公望、姜太公<br> 生卒年:公元前1160-前1021(特别提示:139岁,你信神么,我现在信了)<br> 地址:齐国·临淄·齐国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大楼1001室<br> 电话:0533--00000000<br> E-mail:jiangziya@qiguogroup.com<br> 职业生涯:72岁前务农、当朝漂儿、杀猪、卖盒饭、做小公务员不等,后自谋职业专事钓鱼(该从业经历很重要);72岁继续钓鱼(史上最大的一条鱼--周文王);72到90岁任大周集团CEO,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获成就数筐、尊敬数筐、年薪数筐;90到139岁任齐国集团首任董事长(功成名就,139岁,轻轻的,他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身后却彪炳史册,光耀千秋)<br> 二、齐僖公<br> 姓名:禄父<br> 职称:齐国公司第十三任董事长<br> 在位时间:公元前730-前698,在位33年<br> 功绩:在位期间,公司业绩稳定,小霸于春秋。对公司最大的贡献--生了公子小白<br> 失误:亲自给自己的儿子齐襄公培养了一位杀手<br> 最喜欢的活动:户外Party<br> 个人嗜好:当国际裁判(多次调停其他公司间的矛盾)<br> 三、齐襄公<br> 姓名:诸儿<br> 职称:齐国公司第十四任董事长<br> 在位时间:公元前697--前686,在位12年<br> 业绩:延续上任董事长业绩,在位期间搞垮了纪国公司,为先祖齐哀公报了仇,打通了齐国垄断市场的任督二脉。<br> 个人隐私:跟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鲁桓公的老婆通奸若干年,为了两人行事方便,派彭生拉杀鲁桓公,自己死在老爸溺爱的堂兄公孙无知手下。<br> 四、齐桓公<br> 姓名:小白<br> 职称:齐国公司第十五任董事长<br> 在位时间:公元前685--前643,在位43年<br> 业绩:春秋时期,第一个大托拉斯霸业实现者,纵横市场40多年,所向无敌,春秋五霸之首,堪称齐国公司史上最成功的董事长。一生功名无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晚年昏朽,死无葬身之地。<br> 个人爱好:女人<br> 五、管仲<br> 名:夷吾<br> 字:仲<br> 别号:仲父<br> 级别:齐国公司CEO<br> 称号:史上最牛CEO之一<br> 业绩:辅佐齐桓公纵横春秋四十年,公司管理、人事权谋、市场营销无所不通,人臣之极,无以复加,历任CEO之楷模。<br> ………………<br> 超级操盘手--姜太公<br> 大家知道,姜太公不是人,他是神。小三经常用"额滴神啊"来表达我对太公如滔滔江水般的仰慕之情。<br> 姜太公活了一百三十九岁,七十二岁才被周文王姬昌发掘从政,辅佐武王灭商纣、定大周,九十岁获封于齐。要知道,武王姬发平定天下后,为了巩固周政权,旋即成立了大周证监会,大批姬姓王孙被指定为各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外姓获封的屈指可数,这极少数精英分子就包括姜太公,而且是首封。虽然,为了表示大周证监会"公平公正、充分竞争、尊古敬贤"的博大胸怀,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裔也被安排到小公司任董事长,以服天下。但这种分封跟太公名正言顺当之无愧的首封不可同日而语。<br> 姜太公被文王发现之前,长期被忽视达七十年之久。七十年啊,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们一辈子有几个七十年?小三实在不敢想象,这么一支超级绩优股,一个超级操盘手,为什么年过七十才被发现。幸亏他不但文韬武略,而且善于养生,否则像我等小民,活到七十就算不死也老年痴呆了。但太公七十多岁仍旧身体倍儿棒,精神矍铄,跟随武王,到处开发市场,终于搞垮了商朝证监会,自立门户,做起了庄家。小三揣测,太公高寿,跟他长期在河边钓鱼不无关系。<br> 下面我们就仔细研究一下姜太公,这位文武二王时期的首席执行官,后来齐国的首任董事长。<br> 姜董事长七十岁前在干什么<br> 股神姜太公如此的文韬武略,如此被后人敬仰膜拜,为什么潦倒穷困长达七十年?难道他的出生只为等周文王一个人么?投资风险太大了吧,果真如此,太公这钓大鱼的长线也放得太不靠谱了。<br> 据《史记》记载,太公的出身那叫一个根正苗红,是炎帝的某某后裔。太公祖坟上也曾冒过一缕青烟,先人当年因参加大禹的抗洪救灾,获得过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而且分到了一小块领地--吕。因此随封改姓为吕,姜子牙姜尚即所谓吕尚是也。<br> 吕氏传到太公一代,封地随着朝代更迭和家世沉浮早已被强征、没收了。太公虽说翻出族谱来还能跟先贤扯上点关系,但是却一点也没受到祖上的荫庇。可以说,遇上文王之前,他就是一个废柴,干啥啥不行,想啥啥不来,要筹点钱买手股票都难。要不是心态超好,早就郁闷得跳楼了。<br> 《说苑》:太公七十而不自达。这个评价很客气,也没揭太公的短儿。<br> 《荀子》:行年七十有二,浑然而齿堕矣。这个就有点不客气了,都老掉牙了,还一事无成呢。<br> 《战国策》毫不留情地用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总结了七十岁之前的姜太公: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这是啥意思呢?且听小三慢慢道来。<br> 《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可行性最大,也最合情理。既然大家都争得喋喋不休,又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权且如此吧。<br> 太公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史料也没依惯例说当时有七色云彩,或者打雷下雨、黑龙出没、文曲星冒白光等等。总之,太公来得很安静。<br> 家里添了男丁,好歹咱也是炎帝的后裔,受过封的,取个正规的名、字是必须的。于是取名尚,字子牙。家人也叫他望,后来文王尊称他师望。<br>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孩子从小继承祖业,务农。可是,子牙的家乡靠近海边,盐碱地,并不是很适合庄稼生长,所以务农没有很大开发价值。当时的海滨,还不像现在寸土寸金,房价呼呼直窜。相反,古代人都不愿住在海边,每天咸乎乎的海水、海风,搞到身上相当不爽。所以,达官显贵是断然不住那里的,住在那里的都是黎庶百姓,非穷即困。姜太公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说明这时的太公家族已经没落。<br> 过了十几年,子牙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儿,脸上也有青春痘了。老爸心想,子牙该有个女人了,攀龙附凤咱没指望,娶个媳妇能过日子就行。于是,给子牙张罗了一门婚事。太公这个媳妇,是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位熟练使用武林绝学"河东狮吼"的,在家里经常对着太公嗷嚎:你是不是个男人,我闭眼抓一个也比你强八倍,隔壁脑血栓吴老二也比你强。<br> 每天面对媳妇的数落,想必太公一直隐忍谦卑。然而,婚后没几年,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了:在当时男权至上的世风下,太公居然被媳妇赶出了家门。奇耻啊大辱!太公出门而去,又创了"离家出走"的先例。但是,在几年后,太公家嫂子就必须亲自以头抢地,改卖后悔药了。<br> 太公在家乡待不下去,动身前往商朝大都会、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证监会所在地--朝歌,去那里碰碰运气,做起了"朝漂儿"一族。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嘛。<br> 太公到了朝歌,暂时安顿下来。初来乍到,身边没有认识的朋友同学,日子当仁不让的异常艰难,朝歌的星探是不屑于给这么一个既没脸蛋也没身材的土老帽机会的。有一天,太公坐在门前晒太阳,眯着眼儿,靠打盹儿迎战辘辘饥肠,可是怎么晒就是饿得睡不着。太公心里琢磨:这首都毕竟不同于老家啊,在老家老老实实种地就有口饭吃,但在这里就不一样了,没地种啊,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br> 既然公务员做不成,事业编混不上,白领也当不了,还是降低身价先做个蓝领吧。于是太公挑了一个貌似要求不高的工种:杀猪。<br> 杀猪不需要技能么?开玩笑!朝歌牲口协会不干了,会长说:有种你来给我杀一头。我看看先!结果,太公上手一试,还真没搞定。朝歌废屠,就是这么来的。<br> 太公在朝歌"漂"了一段时间,事业没有起色,温饱也成了问题。理想和期望逐渐干瘪,像他松垮的肚皮一样。太公说,我……我……都蓝领了,咋……咋……还不行?<br> 不过,人没有一辈子倒霉的时候,王八还有个鳖时气呢。一天,太公鸿运当头,遇见了子良一个官员。太公跟他搭讪,有时用朝歌语,有时用东夷语,这个官员很欣赏他,于是带太公回了子良,推荐他谋得一个当地小公务员的差事,好歹也算事业编吧。<br> 太公到了子良,工作兢兢业业,但是子良毕竟只是个小地方,太公又没有显赫的业绩,根据末位淘汰制,他下岗了。商朝的公务员采取聘任制,看你不爽可以随时解聘你,太公就被这个残酷的机制给踢出局了。<br> 下了岗的太公,回到朝歌,去劳动部门办理了失业证。但是,那时的商朝已经无力应付如此庞大的失业人群,失业救济金迟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无奈之下,太公去了当时档次最低的一个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想靠出卖劳力赚点生活费。市场的蛇头看太公年高体弱,挥挥手说,那儿,那儿看到了吧,对了,就是太阳窝里,去吧,一群呢。太公抬眼望去,一群老头,蜷缩在太阳底下,眯眼睡觉。哎,这是一群"等死队队员"。<br> 可是,日子总得过,肚子总得填。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那么密,数着指头过生活,凄惶得很。太公坐在石头上,冥思苦想,所有智慧细胞都集中到一个目的--吃饭!<br> 他想了好久,突然灵光一闪,一拍大腿,有了!<br> …………<br> 大家好。<br> 没错,我就是你们说的管仲。<br> 其实,也有人问过我,你怎么不去死?<br>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多遍。但是我始终觉得,死还不容易吗?半杯敌敌畏,两米枯井,三尺白绫,都可以把我送到公子纠那里。但是我没死。如果讲死,我前几年服兵役的时候,就应该死了。可是我没死,我逃跑啦。<br> 就像召忽替我辩解的那样,哥,我去死,你留下实现咱俩的大志。<br> 很惭愧,我当时没想到怎么去死忠我的上司公子纠。我还有很多事没做,不能把自己的小命这么糊里糊涂地交出去。我痴活了半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心酸苦楚,我心里最明白自己想要什么。<br>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我不会想到这个晦气的字眼--死!你们后人经常说,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吗?错!有勇气有胆量活下去的,才是大智大勇。<br> 因为只有经历过很多事情,才会明白,活着,真的不容易。<br> 关于我的经历,本书的作者会在后面仔细地告诉你们,告诉你们当年的我是如何如何的糗。我在这里,只是想告诉你们,别以为我该死,别以为活着很简单。<br> 让我来告诉你们,要怎么活着。<br> 活法有很多,轰轰烈烈地活,苟延残喘地活,浑浑噩噩地活,明明白白地活……不论怎么活,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才活得有意义。<br> 毫无疑问,我是这种人。<br> 我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啊?<br> 我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自己的理想。我是想在死之前,活出个名堂来。我已经憋屈半辈子了,如果憋屈地死了,这辈子可就太不值了。<br> 你们后人都说,为这个活,为那个活,这样的人才算伟大。<br> 狗屁!<br> 人,如果不是首先为了自己活着,那么他说为谁活都是扯淡,相信我。<br> 一个人,连承认这点的勇气都没有,说明这个人太他妈的混蛋了。<br> 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我,管仲,当初坐上了齐国的囚车,就是想在齐国证明自己是齐太公姜子牙以来,最伟大的职业经理人。我死可以,但是死之前,我必须释放出自己的价值来。<br> 好了,剩下的关于我的事,由本书的作者讲给你们听,我没什么要补充的了。<br> 齐国集团史上最牛CEO终于登场了。<br> 管仲,名夷吾,谥号"敬仲"。按惯例,先掘一下管老师的祖坟,看看有没有遗传基因。后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族谱往先贤望族上靠,朱元璋称帝后非说自己是朱熹的多少世子孙,韩国人还说中医是韩国发明的呢。<br> 管仲,祖上本是姬姓。姬姓我们都知道了,是大周证监会的姓氏,也就是说管仲是有贵族血脉的。不可避免的,我们要说,管老师家道中落,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之类的套话。说白了,管仲不过是一个没落贵族的不知道哪一支分支。哎,中国人如果追溯起来,都能追到先祖黄帝、炎帝身上的。小三也可以证明,我是如假包换的炎黄子孙。<br> 废话不多说。<br> 真被我猜对了,管老师果然自幼丧父,家有老母,是彻底的无产阶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必须的。<br> 管仲年轻时并没有表现出经天纬地的才能来,这点跟姜太公十分相似。万幸的是,管老师结交了一个令他受益终生的好兄弟鲍叔牙,所以管老师出道比姜太公整整早了四十年。管老师辅佐小白的时候,才三十几岁,可算是春风得意了。<br> 管老师跟鲍叔牙是老乡,都是安徽颍上人,甚至发小也说不定。在世袭的制度下,一个没落家族的后人想直接晋级公务员,或者进入公司管理层是很难的。管老师没有晴天打闪的本事,所以他只能面对现实、自力更生了。他年轻的时候,齐国正处于最稳定的齐僖公时代。这意味着齐国集团没有多少职位空缺,所以管老师只好先从个体户干起,做点小生意。<br> 摆地摊、赶夜市也需要本钱。这时,他的好兄弟鲍叔牙出场了,鲍叔牙说:"夷吾,我听说你要做生意。"管仲点点头,"大公司进不去,白领是够呛了。不做点小买卖,难以糊口。"鲍叔牙从兜里掏出一些钱,递给管仲,"哥很看好你哟!给我入个股先!"其实,管仲自己心里也明白,鲍哥这是怕自己难堪,说是入股,他往里投钱的时候,就已经做好打水漂的准备了。<br> 管仲不客气,客气就不是兄弟了。兄弟是什么,兄弟就是用来出卖和依赖的。当然,管仲没出卖过老鲍,却依赖不少。他接了钱,拉上老鲍一起,在齐鲁两公司的边境,做起了生意。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在边境做"倒爷"的生意人。实话说,这份买卖没有给两人带来大富大贵,好生意都让齐鲁两家大公司垄断了,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捡些撒漏的汤水。大宗的散货、渔盐贸易,他们是没有经营资质的。<br> 老鲍同志家里比管老师富余,他跟管仲一起出来做生意,好像心思并不在生意上。他觉得管夷吾这个人,有些怪,用算卦人的话说:骨骼清俊,面相奇异,必非一般人。呵呵,老 鲍同志不是算卦的,他没有这样的眼光。他只是隐约觉得夷吾身上有一种气质,别人都没有。<br> 什么样的气质呢?<br> 管夷吾有一颗赤裸裸的心。别人想要什么东西,都是半遮半掩、半推半就、欲语还休、想要又不好意思大声喊,所谓君子不言利。可是夷吾不一样,他对想要的东西有一种蚊子见了血的执着,对事物的发展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判断。任何人,任何事物,到了夷吾眼里,都会拂去"秕糠",看到"M牛真果粒"。<br> 一句话,管夷吾是一个结果性很强的人。<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