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当代史研究.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10343
  • 作      者:
    韩钢主编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户籍制度具有明显的苏联因素,但不是对苏联户口管理制度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共在全面引进斯大林体制中自然延伸的结果。毛泽东点名邀请王芸生北上,并许诺《大公报》可以做到沪、滓、渝、港四馆不易名、不换人,照原样出版。王芸生喜出望外,很快即表态:甘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官方档案、报刊报道、历史记述、访问、回忆,以及大多数被文学化的相关作品中,穷棒子社故事都与国家历史高度同构,村庄史就是国家整体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
    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的改造
    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路
    “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
    接生的故事
    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国内战争结束不久,一方面毛泽东巧施谋略,另一方面各将领知趣而退,很快就再现了一场现代版的“杯酒释兵权”。
    国家权力摧枯拉朽般地取代了上海文化消费市场,但新政权对上海文化人的掌控,却不像延安时期改造从卜海投奔革命的“亭子间文人”那样得心应手。
    共产党接管上海前夕,刘鸿生权衡比较了几种选择。他最喜爱的一句英语格言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筐子里。”
    中国当代史研究(三)
    一场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重塑了中国城乡的所有制结构与民众经济生活。但是不久便有了一个回潮,许多小商贩恢复了个体经营者身份,成了“社会主义中国”里的边缘人群。
    1949年毛泽东对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巾其为什么不打算马上占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时,明白地告诉米高扬说,早占领上海一天,就要早一天负担几百万人的粮食和燃料供应。
    《上甘岭》和《猪排山》是1950年代中美各自反映朝鲜战争的早期冷战宣传的经典影片。半个世纪以后,当我们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欣赏时,它们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冲击?
展开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中国大陆高校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相关专题的研究,搜集整理民间资料和地方档案,加强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当代史教学体系,培养中国当代史研究和教学的新人,以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展开和深化。目前编辑有《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等出版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当代史研究(2)》以中国当代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系列出版物。举凡1949年以还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国防、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历史问题,均属本出版物讨论范围。本出版物以还原和解读历史为宗旨,奉行学术自由、治学严谨、力求新知之原则,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稿件取舍惟以学术质量为尺度。
展开
精彩书摘
    按照上述规定,各报理当还能采访本地一般新闻。但实际上,本地一般新闻,新政权亦加有种种限制。如新华总社明文规定:应由各地新华分社“负责交换各报社所采访的其他重要新闻,使各报能同时刊出,以利各报与通讯社之分工合作,避免包办或无政府式的竞争。”且所有新闻的报道,均应采取事后报道的方式,“因事前报道容易失真,且有种种妨碍。”涉及民生问题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尤“应慎重发表”。即使是地方新闻,只要涉及政府或各机关,还要层层送审报批或经相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见报。哪怕是民众极为关心的诸如在上海击落国民党飞机的新闻,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才能见报,因为说是事涉军事。私营报纸要报道地方信息,许多还要经过地方党报同意。如王芸生就曾在会议上抱怨过这种情况,说:复旦大学开坦白大会,《大公报》去了记者,结果《解放日报》说要统一发稿,外勤白跑了一趟。同济大学地下党公开,通知各报前往,也是《解放日报》说要统发,其他报纸便都不能发消息,而事后《解放日报》不知为何又不发统稿.最后没了下文。@如此办报,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新闻功用基本丧失,各报消息之单一,言论之一律,造成千报一面,自不可免。
    夏衍在上海解放之初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军管会文管会副主任、文艺处处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兼文化局局长,职务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不大。然而即使是他,也不能稍微改变一下上海这时的新闻统制办法。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专题研究
从政治控制到社会控制: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建立过程的考察
新中国新闻报刊统制机制的形成经过——以建国前后王芸生的“投降”与《大公报》改造为例
政治生存与经济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营之路?
中共对城市的接管与改造——一个初步的研究回顾与思考
“穷棒子社”故事中的权力与社会裂痕
水旱之争的历史审视——1950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与农民
私人历史叙述的解读与考证:以天津地震日记为例

外稿选译
接生的故事——1950年代中国农村接生婆
回忆和口述
怪诞莫名法官路

史料辑录
一位中学教师的整风笔记(一九五八年)

学术评论
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
书评书介
王亚志回忆,沈志华、李丹慧整理:(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龙应台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贾植芳著:《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
李思慎著:《李立三后半生——前中央常委及中央秘书长、中国工运先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