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味日本:刘迪细品东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9074
  • 作      者:
    刘迪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要想了解一国的文化与时事,必须要以开放的心胸深入日常百姓的的生活。《三味日本》的作者除了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还拥有优美的文笔。他用多年的旅日体验为向国内读者介绍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以风趣、幽默、通俗的定位,阐述国际时事,分析国际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迪,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先后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1988年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任记者、编辑;后旅居日本,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同时担任《环球时报》《大公报》专栏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味日本》从政治文化入手,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日本的万象百态,剖析中日关系的未来。作者曾是《人民日报》记者,深谙国际关系的三味,从小处下笔,最终阐明中日关系的庞大问题,可谓微言大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台场即景
    台场是东京的一块半岛,三面环海,街道宽阔、建筑新颖,对东京年轻人来说,这里如同解放区,是约会圣地。为什么呢?一个朋友说,这里是“近未来”。的确,日本人很喜欢在这块“近未来”的地方拍电影,国内看到的很多日剧,都在这里取景。
    虽然这儿与新桥仅一水之隔,但却呈现完全不同的气象。半岛上有不少建筑出自名家之手,如上过照片的富士电视台,设计者是曾经设计过东京都市政厅、日本国立’室内体育馆的丹下健三。还有“bigsight(会展、餐饮中心)”、“日本科学未来馆”、“Tokyojoypolis(情侣等游乐场)”等各种设施。
    “台场”一名源于江户末年,1853年,佩里将军携美国总统亲笔信,率美国东印度舰队抵达横滨附近的浦贺,要求日本开关。幕府大惊,下命严防。这年,幕府在江户(东京旧称)城外的品川匆匆建成六处炮台。现在称“台场”的这个地方,原来是第三炮台场,此后,日本人便把“炮”字省去,简称“台场”。
    明治后,这座炮台被废弃,但20世纪80年代,东京又想起这块被遗忘的地方,想在这儿搞东京都第二中心,缓解城内拥挤。1995年,青岛幸男当选东京都知事,他觉得这个工程花费太大,便让这个工程下马。但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台场却人气鼎盛,这是当年青岛知事所始料不及的。
    我曾是这座半岛的居民,住在“东京国际交流馆”。天气好时,从楼上西望,能看到瓦蓝天空背景映衬的富土山。这座交流馆,仿佛小联合国,有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研究员。在这里,可以听到全世界各地的语言。学生们常常举行派对,我在这里,总会收到朋友的邀请,或者朋友的朋友的邀请。而我,也常邀请朋友参加我的派对,或者邀请朋友的朋友参加。那时候,日子过得非常愉快。
    这座半岛上有很多蛮好的餐馆、咖啡馆,对我这样一个不做饭的人来说,真是太合适不过。那个时候,我在多数时间过着普通学生的平淡生活,在附近的小店吃份意大利面条,或在国际交流馆下的面包店买上两个面包,加一小桶牛奶。但是,收到稿费时,我便找家好饭馆,大快朵颐。让我最不能忘怀的是一家海鲜馆,他们料理龙虾的手段实在高明。厨师把活龙虾做成刺生,而在外壳内腹制成汤,鲜美无比。
    “台场一丁目商店街”是一处模仿20世纪30年代昭和下城区氛围的商店群。走进这些店铺,能体验到50多年前日本人的生活环境与氛围,看到老式的衣服、生活杂货,甚至可品尝到当年日本人向往的“洋食”是何种味道。
    半岛上有家叫“大江户温泉物语”的地方,偶尔,我会自己跑到这里过上一日,躲避俗世的尘嚣。朋友来访,我也把他们带至这里。泡过温泉之后,我们选几品菜肴,一壶清酒,便可海阔天空地畅叙通宵。
    夏夜,我有时沿着海岸,在海边散步。假如运气好,偶尔可在台场看到免费演出,我曾在这里听过滨崎步的大型音乐会。她演出时,观众几乎把这座半岛挤至沉没。
    尽管这里是热恋男女的天国,但日本年轻人在公众场合,少有亲密举止。其实日本女孩子的着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开放,而男孩子也非十分大胆、前卫。他们手牵手,已经算很大胆了。有时,我能看到他们无法掩饰的羞涩。这里有好几家影院通宵营业,周末,不少情侣白天在此整日流连,晚上则在电影院过上一晚。
    对热恋男女来说,这种不寻常的异国情调很令人振奋。岛上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小店,销售全世界的奇物珍品。尽管多数店面不大,却布置得精致、考究,内部也显得层次分明。岛上还有一个叫“台场小香港”的地方,集中了20多家港式店铺,既有粤式早茶,也有四川陈麻婆豆腐店。此外,还有好几家“中华物产店”,店内总是熙熙攘攘。
    有不少咖啡屋并不很贵,有的甚至很便宜。有的店,一杯咖啡只相当于人民币10块钱。暑假时,我会去喜欢的那家咖啡店读书,直至天明。
    对了,去台场,—般来说,从新桥站乘无^驾驶电车“Yurikamome”(日语“海鸥”意)比较方便。电车从新桥站出发后,十几分钟后即可抵台场。
    塑造日本之旅
    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洋的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应属“岩仓使节团”对美欧的长期出访。这次出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修改不平等条约。虽然,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目的没有达成。但这个使团的多数成员,对此后日本历史的发展方向,,都发挥了重大影响。
    关于这次访问,随行的汉学家久米邦武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其记录后来公开出版,书名为《特命全权大使美欧回览实记》。而久米本人,此后成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
    这个大型考察团共有107人,他们一行于1871年12月乘美国轮船“美利坚号”离开横滨,经过22天的海上颠簸,于1872年1月15日抵达旧金山。
    岩仓具视(1825~1883)是这次考察团的总负责人,他被委任为“特命全权大使”。这个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做过孝明天皇的侍从,明治维新后受到重用,曾任右大臣。“维新三杰”中有两位——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加入了该考察团。大久保时任大藏省大藏卿,统辖财政、产业,乃至内务、地方行政。而木户孝允则任参议。伊藤博文也在这个考察团中,时年31岁,任工部省大辅(次官),因为正职“卿”(部长)空缺,实际上相当于正部长。他通晓英文,在幕府末年与明治维新初年曾分别留学、出使英美,是考察团中的欧美通。
    考察团抵达旧金山后,受到当地政府与市民的盛大欢迎,当地名流、记者的来访络绎不绝。当时,在欧美人眼中,东方国家不远万里前来学习,这是-个相当稀奇的事。
    一行抵达旧金山后,当地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宴会。特命全权大使岩仓具视强调,此行目的是“为了攀登欧美文明的最高峰”。他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的陆海军、学术教育已用欧美方式。我们对外贸易日益繁荣,文明知识不断流入。”
    同时,岩仓特意把明治维新大大宣传了一番,他说:“我们的进步,不限于物质文明,我们国民的精神进步则更加显著。我们未放一枪一炮,滴血未流就废除了数百年之久的封建制度。试问,在世界历史上,哪个国家,在做出如此重大改革时,能不假战争之手而能实现?”
    伊藤博文则在宴会上说:“我们使节团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学习所有文明的成果。”他表示要学习欧美的科学技术,以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同时,伊藤利用这个机会,称赞了欧美文明。他说:“我们国旗上的赤色日章,象征在大洋上升起的太阳,而非闭锁帝国的封印,而这个太阳,现在正朝欧美文明的中天不断跃进。”据久米记录,晚宴参加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此后。考察团访问了欧洲12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丹麦、瑞典、奥地利、意大利、瑞士等。最耐人寻味的,是该考察团在德国的一番经历。
    考察团一行在德国受到了热烈款待,俾斯麦也曾宴请他们。面对日本来客,俾斯麦滔滔不绝,讲了一番强权政治的道理。他说:“当今之世列国,仿佛均以和睦礼仪相待,其实此乃肤表之象,真实则是强弱相凌、大小相侮……所谓万国公法,尽管世人称其为保障列国权利永恒不变之法,其实此乃大国之权利,一旦不利,即以武力代替公法。”
    俾斯麦的“弱肉强食”宏论,让一行人颇为震撼。大久保利通在给西乡隆盛的信中写道,他对俾斯麦已是“思属心往”。俾斯麦的“语重心长”,对未来的日本则是意味深长。本来,伊藤博文出访欧美之前,曾醉心于共和制,但是此后他改弦更张,呼吁要维护日本传统的价值观。而这次“洋行”回国之后,木户孝允与大久保利通分别提出制定宪法的建议,但他们所参照的既非美国的共和制。也非纯粹的君主制,而是“君民共治”。
展开
目录
第壹章 历史深处看日本
台场即景
塑造日本之旅
绝望与希望
探讨日本民主制度之源
民主制与自由主义传统
两种民主观
日本的“崛起”为何顺利
日本是一个很大的“口号国家”
日本要迈一个大坎儿
日本农村实况

第贰章 缺乏自我的日本人
日本民族的心理动力
忍耐创造日本
加藤周一访谈
渡边淳一的超越
“邂逅”山口百惠
漫画与日本人
内村鉴三与日俄战争
那珂通世与“东洋史”
神佛并非对立
普遍的微笑
追忆三浦先生

第叁章 日本社会也在变
日本中秋习尚浅话
镜中的陌生人
下一个社会何时到来
“1亿总中流社会”
给订户送洗衣粉的报纸
日本杂志:种类越来越杂对象越来越窄
日本大学生怎样选择职业
学问独立
早大点滴
谁有资格做教授
理想的留学与留学的理想
流浪者的网吧
受助者的尊严
东京饮食录
日本人的口味变了
菠菜原则
谈日本的规矩
“忍耐秩序”与城市自由
高密度城市的公共领域
微笑的一瞬间
日本人,为什么不愤怒
技术改变文学
日本人的阅读
浅阅读,或脱离阅读
索引文化大国
青春之行

第肆章 远看近瞧日本政治
超越左右看日本
走进日本国会
剑客一去不复返
日本何以对美丧失“敌意”
日本政客爱玩电视秀

第伍章 转型,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未来,东亚IT业不战而败
汽车社会与环境
中国汽车社会,学美国不如学日本
面对高油价,日本有两手
高油价呼唤新价值观
构建节能价值观
粮价上涨,为什么日本没慌
奥运会与中产阶级
体育,最终还是每个人的事
怎样做“文化大国”
“拜数教”与文明转型

第陆章 中国和日本究竟有多远
对日本,我们为什么要“知彼”
谁是日本的“中国通”
“客观派”的中国研究者
依田憙家的中国观
秋冈家荣与周恩来
中日关系中的早稻田大学
日本把中国当成新坐标
中国,需要的是坚忍

第柒章 如何稳定中日的未来
面对世界,日本不自信
中日关系的世界意义
两大政党格局下的中国对日外交选择
中日关系,最高决策层的互信很重要
中国应怎样应对日本的三大危机
发展中日关系,媒体应该先行
怎样看待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