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日本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2244
  • 作      者:
    冯昭奎,林昶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第一“少子化、老龄化国家”,安全、市场、能源的对外依赖大国,战后技术进步的辩证法,“走马灯政局”不断上演新戏,发展顺应世界潮流的中日关系,强震、海啸、核泄漏:日本如何重建。
展开
作者简介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顾问、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新工业文明》、《日本经济》、《对话:北京与东京》、《经济科技纵横谈》等十余种。主编、合著:《日本的新技术革命》、《高技术与日本的国家战略》、《战后日本外交:1945~1995》、《中日关系报告》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报告、评论、文章1500余篇。三种著作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林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华日本学会编辑出版部主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特约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中日关系报告》(合著)、《中日农村经济组织比较》(合著)。选编:《宦乡集》、《何方集》、《何方谈史忆人》。副主编:《中国的日本研究》、《中国的东北亚研究》、《日本蓝皮书》以及“中日青年论坛”、“21世纪的日本”、“日本发展报告”丛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二战结束后,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本东京的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没有技术的民族的末日。”当然更应加写一行字;“违背正义的国家的末日。”战后日本以推动技术进步为中心,以充满集团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企业组织和产业大军为主力,以全民关注教育、崇尚科技的社会价值观为支撑,紧紧地抓住了以科技革命、石油文明兴起、人口年龄结构年轻、有赶超目标、依靠美国军事保护得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等为内容的“发展机遇期”,经过战前和战后出生的一两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一亿总中流”的平等社会姿态成长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日本成为“世界老-”后,包括自寻的和外来的一系列苦恼随之而来。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经济上挑战美国,狂妄地声称要让21世纪成为“日本世纪”,这让战后曾援助日本的美国感到要狠狠整一下“得志便猖狂”的昔日战败国。美国整日本的最厉害一手就是通过打压、诱导、渗透等手段,逼日本政府在金融政策等方面犯错误,让日本政府在重大经济政策上“为美国服务”。
    成为“世界老二”后,在日本国内也出现了诸多难题,而很多难题或可归结为“发展为已发展的成果或后果所拖累”。在西方堪称“一枝独秀”的日本经济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陷入堪称“一枝独朽”、日趋恶化的财政困境。当今,日本的人口在老化,日本这个国家也在老化,国内政局被缺乏耐心和宽容的媒体及舆论翻云覆雨,在对外关系上则仿佛一个多疑、自私、仰赖护理的老妪。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面对这场空前的灾难,日本人如何重建心理、制度、内外战略和满目疮痍的灾区,人们拭目以待。
展开
精彩书摘
    鸠山由纪夫等民主党领导人以及聚集在他们周围的一批知识界精英在思想倾向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对“修宪”之类的国家主义议题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在对外关系上要“排除极端民族主义”,开展“友爱”外交。①他们这种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政治右倾化潮流中属于少数派。因此,民主党上台给人们带来一种希望,这就是引领日本国内的政治潮流走出右倾化、鹰派化和民族主义的泥潭。
    人们期待民主党上台或可成为扭转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治长期右倾化倾向的一次重要契机。但是,日本的右倾化潮流有着十分深刻的根源,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挫折乃至1991年苏联的解体。众所周知,在冷战时代,自民党与以社会党为首的革新政党之间“保革对立”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存在着“内外呼应”的关系,因此,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崩溃以及自民党的长期统治对日本国内政治不能不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右倾化保守化潮流。鸠山内阁上台后,尽管其领导层显示出“脱右倾化”、“脱民族主义化”的倾向,但是,长期与自民党磨合的日本主流媒体乃至整个舆论界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受舆论界所左右的日本国民思潮的改变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导致出现鸠山等民主党领导层与现存的主流舆论和习惯势力“上下脱节”的现象,进而使鸠山的“脱右倾”、“脱过度亲美”、“脱民族主义”的政策取向受到很大的牵制。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口问题
第一节 从“多生多死”到“少生少死”
第二节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少子化与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日本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对策

第二章 移民问题
第一节 日本的移出民与移入民
第二节 战后日本对待移民问题的态度和政策
第三节 日益高涨的要求实行“移民立国”的呼声
第四节 中国人成为日本移入民的最大源泉

第三章 气候变化
第一节 从《气候公约》到坎昆会议:日本的作用
第二节 日本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第三节 从“鸠山倡议”到“化石奖”
第四节 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竞争与合作

第四章 低碳经济
第一节 《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的确立
第二节 日本的中期减排目标、相关对策及预算
第三节 日本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与问题

第五章 粮食安全
第一节 日本粮食自给率及其国际比较
第二节 从日本农村看粮食自给率偏低的原因
第三节 日本人饮食等生活变化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
第四节 日本农业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节 从日本看世界:人类粮食够吃吗?

第六章 土地问题
第一节 “小农论”、“大农论”、“中农论”
第二节 保守政党需要保守化的农村做政治地盘
第三节 农地如同“虫蛀”般地遭侵食
第四节 农民担心租出去的地“有去无归”
第五节 高米价影响土地流转
第六节 强制“减反”限制了土地的流动性
第七节 日本能否克服土地流转之难?

第七章 农协组织
第一节 农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农协的组织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日本农协的功与过
第四节 农协改革是大势所趋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上)
第一节 社会需要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企业间竞争与技术进步
第四节 企业内关系与技术进步

第九章 技术进步(下)
第一节 从制造业看日本的技术进步
第二节 日本技术进步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日本技术进步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章 政局变化
第一节 1993与2009:两次大选的比较
第二节 留下重大历史意义的鸠山短命内阁
第三节 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共性”与“个性”
第四节 “脱官僚”政治的进退
第五节 从鸠山的理想主义到菅的现实主义
第六节 大地震后的日本政局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战后日本和平发展与中日关系
第二节 中国改革开放与学习“日本经验”
第三节 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对华ODA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日经济的不同表现
第五节 2002~2006年的“政冷经热”
第六节 民主党执政后的中日关系

第十二章 世界潮流与中日关系
第一节 什么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第二节 中美博弈与中日关系
第三节 对当前和今后中日关系的认识与展望
第四节 日本大地震后的中日关系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