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凉最高统治层忙于争斗的过程中,河西地区一片混乱,李暠的羽翼却丰满起来,敦煌世族公推他为护羌校尉、领秦凉二州牧、凉公,于400年正式脱离北凉,改元庚子,建制于敦煌,史称西凉。有史以来,敦煌第一次成为一个国都。
李嵩是在敦煌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建国的,所以对当地士人特别重视,西凉政权的大小官职基本都为他们所把持。敦煌又是西凉政权的发源地和建国初期的国都,在地方建设上也很受重视。仅举敦煌城及其辅助设施的建设为例,西凉在敦煌城南门外修筑了靖恭堂、谦德堂、嘉纳堂,并仿照中原的“明堂”,于其内图赞人物,在城外还修补了敦煌旧塞、土河,又在南边的子(紫)亭山上筑城,以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这些措施为敦煌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极大改善了敦煌的城市建设。
西凉立国之初仅领有玉门以西地区,以敦煌为国都完全可以实施有效统治。但庚子二年(401年)以后,因北凉大乱,原属北凉的酒泉、凉宁二郡投降了李暠,西凉的国土向东扩展到了张掖弱水附近,国都的位置就显得太靠西了,难于管理东部领地和继续向东发展。405年,李暠决定迁都酒泉,任宋繇为敦煌护军,与其子敦煌太守李让一同镇守敦煌,继续保卫、经理这一地区。但就在这次迁都时,李暠将前秦时从江汉、中州移入,和后凉时自武威、张掖以东西奔而来的大部分移民又东迁到了新都所在的酒泉,这次强行迁徙的移民超过了23000户,对敦煌的影响不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