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100084
  • 作      者:
    王浩著
  • 出 版 社 :
    南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是以现代人的角度重看倭寇犯中国那段历史,挖掘包括边边角角的所有史料,从中日朝三个国家的状况来牵起这段历史的领子,使之立体呈现。通过读《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我们所了解的将不再是一个维度里的历史,也不再是片面主观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更多细节、更多角度、更多有趣的故事,史倭寇不再是日本叩边一个简单的概念。
    《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将颠覆许多人对倭寇的看法,很可能从此你将不再厌恶、憎恨倭寇,甚至还能涌起一份民族自豪感。因为,从《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里你能发现,原来最牛的倭寇都是中国人,他们甚至曾统治过日本的一部分领土。比如,明代真正的海贼王王直,号称五峰船主,统治者日本的五个岛屿,在整个日本都拥有很大势力,而且至今仍被许多日本人崇拜着,称其为真正的海贼王。在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它的故居和雕像。可惜,这位一直当“红顶商人”,为大明海贸做点儿贡献的大海盗最终被明朝皇帝绞杀了!
    《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角度多样化,在表述中国当时状况的同时,将日、朝的社会状况也作为重点进行了分析,三国并重,从而更明晰。比如,当朱元璋去信质问日本皇帝为何不管管海盗时,却不知道日本国内正杀的天昏地暗,群雄逐鹿,谁还管得了谁呀!而且,有明一代,到底都没有一个皇上知道日本的皇帝到底是谁!
    《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里更多我们熟悉的人的不熟悉的事儿。很多我们熟悉的人,因而这本书会给人亲近感,不会产生距离感,却有我们许多不熟悉的事儿,因而引人猎奇心。同时,从我们熟悉的人里引出了许多大家不知道的人和事,因而具有知识性,不会给人乏味感。当然,《五十三个暴走族引发的战争:中日关系特别史》里还会有许多许多故事……是你不曾听说过的。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浩,南京人,新锐作家,学者,资深新闻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日关系史、民俗史等领域,写有几十万字相关论文手稿。现任江苏一家媒体周刊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自古重陆地轻海洋,世代英雄也多是马上驰骋,地上横行的主儿。乃至大明一代,虽有郑和七下西洋,却也是个劳民伤财的事儿,大明遂施海禁。反而是岛国日本,聚民成寇,借助海势,劫掠中朝(今朝鲜、韩国)。倭患犯边,海波不平,倒也引出了几位英雄人物,更引发了中日朝三国海中逐鹿之战。说起这些英雄人物,自有戚继光、俞大猷等明军将领,却也有王直、徐海等海中霸王;更有日本一代雄才丰臣秀吉,朝鲜不世天才李舜臣:这些人物在太平洋上搅起一阵飓风,足足在东南亚刮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三国关系,也未完全脱出当时的影响。且让我们来看,中日朝当年在这海路上的来来往往、你争我夺,更瞧那倭寇中谁是真、谁是假。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这里不得不提明朝正规军的战斗力。明朝的世兵制度是朱元璋一手草创的军户世袭制,军士编制在卫所中,平日屯田,战时保护地方。明朝开国时期士兵总数高达一百八十万,这样庞大的军队,如果不能自给自足,全靠老百姓供养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曾得意地宣称:“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这部巨大的军事机器已经千疮百孔,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克扣军饷的将领,不堪重负的士兵,都使得军户的大量逃亡变得司空见惯。到了嘉靖年间,军户的逃亡率已经高得吓人,大量卫所形同虚设,有的卫所竟然只剩下一个人!就连滨海前线的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卫所都只剩下30%的兵员,更要命的是,因为承平已久,将领和士兵的素质都差得惊人,有的世袭将领连马匹都不会骑,连旗帜都弄不清楚,平时和同僚喝喝酒、吹吹牛就算是尽职了,而士兵更是战斗力低下,忙于屯田,乐于领饷,就是不会打仗,上阵后一触即溃。前线官员章焕曾上疏皇帝,痛心疾首地这样描绘前线官兵:“上阵如同儿戏,将无号令,兵无纪律,往往隔着敌人老远开完火、放完箭就算完事,临阵脱逃、杀民报功者数不胜数。”
    一方是“贼中之精选”,一方是“上阵如同儿戏”的官兵,难怪区区五十三人能横行一时。
    ……
    1. 日本刀有多犀利?
    锋利,是日本刀最可怕的地方之一。
    中国古代对刀剑的最高评价是十三个字:“吹毛立断,削铁如泥,杀人不见血。”《水浒》中有杨志卖刀一章,在泼皮牛二的纠缠下,杨志不厌其烦地演示了吹毛立断和削铁如泥的功能,只不过杨志剁的是比铁软很多的铜钱。你如果有兴趣,回家找把工艺好、分量重的菜刀,也能剁断铜钱。
    “削铁如泥”当然是艺术上的夸张之说,事实上,现代最锋利的刀具,应该算医院里掺有金刚石粉的眼科手术刀,却也无法达到削铁如泥。
    说起刀枪的锋利,古代日本有很多文学色彩很浓的传说。比如将一把宝刀插入溪流中,刀刃冲着上游,随波飘来的落叶碰到刀刃会自动分成两段。比如战国名将本多忠胜有把名枪“蜻蜓切”,更是锋利到极致:一只蜻蜓如果不小心停到枪尖,会因为自身分量的压迫而被切为两截。甚至,日本传说中还有把杀人不见血的名刀,叫“村雨”,斩杀人后,从刀锋会有露水自动流出清洗血迹。
    这些传说令人心旌摇动,但仅此而已。日本刀虽然锋利,但绝对切不断铁制的铠甲,当然更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切断汽车。
    从日本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浪人持着新铸的刀躲在树后,等待过路的商人、游方僧侣、乞丐路过,用以斩杀试刀。如果满意,还可以当场命名此刀。比如斩杀了一个米贩,就叫“米贩刀”。
    不过更多的有钱人是选择花钱买来死刑犯的尸体,底下垫上稻草,聘请专门的试刀师傅,选择吉日试刀。如果一刀斩断一具尸体,就可以在刀柄处得意地铸刻上“一胴切”的字样,推而广之,可以“二胴切”、“三胴切”等等,据说日本名刀“童子切”(日本平安时期源赖光的爱刀,因传说其斩杀了妖怪“吞酒童子”而命名。此刀为著名的刀匠大江安纲制作,日本国宝),曾一刀斩断了六具尸体,而且刀刃都透过稻草碰到地面了。
    小小岛国,如何能制造出这么锋利的宝刀?明代人对日本刀一直充满疑问,连大科学家宋应星也疑惑不解:“(倭刀)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嘉靖年间的抗倭大臣唐顺之猜测:“闻道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明末的博物学家屈大均则有更离奇的考证:“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比及丁年,仅成三刀。其修短以人为度,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初冶时,杀牛马以享刀师,刀师卜日乃冶,以毒药入之,刀成埋诸地中,月以人马血浇祭,于是刀往往有神。其气色阴晴不定。每值风雨,跃跃欲出,有声,匣中铿然。”很明显,明代人的思维方式,仍然摆脱不了中国传统铸剑的“滴血刃内,投身于炉”的窠臼。
    到了今天,我们终于能解释古代人的疑问了。
    
    ……
    日本男人下了班到居酒屋里喝酒海聊,谈起丰臣秀吉,都会羡慕嫉妒恨:那个运气奇好的家伙!
    如果不是明智光秀喊出了“敌在本能寺!”那句日本战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话,历史就会按部就班地下去,织田信长将就任幕府将军统治日本,丰臣秀吉将会以凌烟阁第一功臣的名号载入史册。那本身就是个奇迹了,谁能想到一个农民的儿子会成就这么一番事业!
    但历史就是这样奇妙。丰臣秀吉注定要站到日本的最高峰。
    ……
    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说过:“如果你对日本人说,你像德川家康,两人一定吵起架来。要是说,你像丰臣秀吉,那他就难掩喜悦之情。”
    从一介平民成为日本的霸主,丰臣秀吉完成了无数日本人心中最隐秘的梦想。这个草根英雄尽管恶名在外,但在日本人心目中,他是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了不起的人物。
    丰臣秀吉可不是完全凭运气。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五十三个暴走族 / 005
1. 野猪一样的战斗力 / 005
2. 史上攻打南京城之最 / 007
3. 一个活口都不能留! / 009
4. 九州就是倭寇的老家 / 011

第二章   那个隐藏在大洋深处的“双面国” / 014
1. 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 / 014
2. 人畜无害的“化外岛夷” / 016
3. 唐朝把日本狠狠地揍了一顿 / 018
4. “蒙古来袭”的后患 / 020

第三章   朝鲜怒了,出兵日本! / 023
1. 渡海抢高丽人的大米去! / 023
2. “岳飞后代”一箭射死倭寇首领 / 026
3. 朝鲜大军兵发对马岛! / 027
4. 日本震惊:第二次蒙古来袭? / 029

第四章   朝贡的故事(上) / 031
1. 使臣被斩!耳光打到朱元璋的脸上 / 031
2. 屡遭羞辱,为何不征日本? / 033

第五章   朝贡的故事(下) / 037
1. “铜钱将军”足利义满 / 037
2. 郑和舰队为何放日本一马? / 040
3. 乌烟瘴气的日本使团 / 042
4. 一个中国人引发“宁波争贡” / 045

第六章   真倭和假倭(上) / 047
1. 乱世日本太难混了! / 047
2. 真倭的姓名哪里去了? / 050
3. 勇憨不怕死,狡猾如狐狸 / 052
4. 真倭最喜欢抢什么东西 / 053

第七章   真倭和假倭(下) / 055
1. 剃头梳髻的就是日本人?错了 / 055
2. 海滨人人皆贼,诛之不可胜诛! / 057

第八章   中国皇帝和日本国王 / 060
1. 倔皇帝朱厚熜的怒火 / 060
2. 后奈良天皇穷得连下葬钱都没有 / 063
3. 严嵩是明代第一奸臣?别开玩笑了 / 065

第九章   狼兵,被神化的部队 / 069
1. 壮族人自古最能打仗 / 069
2. 六旬女首领率“不可败兵”出征 / 071
3. 狼兵的神话终于破灭 / 072
4. 宁遇倭贼,毋遇客兵 / 074

第十章   手持三十斤铁棍的僧兵 / 076
1. “僧兵”不一定是和尚 / 076
2. 少林僧两则“私下比武”的秘闻 / 078
3. 你有日本刀,我有大铁棍 / 080

第十一章   秀才、士兵和船夫 / 082
1. 一首诗救了一条命 / 082
2. 明代版“四郎探母” / 085
3. 王长年海上斩倭贼 / 087

第十二章  大明头号坏和尚 / 093
1. 虎跑寺和尚下海当倭寇 / 094
2. 徐海中计三部曲 / 095
3. 王翠翘,一个美丽的虚假故事 / 097

第十三章   海贼王(上) / 100
1. 徽州浪荡子,天生冒险家 / 100
2. “五峰船主”在日本通吃 / 103
3. 大明“黑名单”上第一人 / 105

第十四章   海贼王(下) / 107
1. 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 / 107
2. 传首海滨!犯禁冒险者的下场 / 109

第十五章   死间 / 112
1. 男儿到死心如铁 / 112
2. 王滶给戚继光上了生动的一课 / 115

第十六章   千古谁识胡宗宪 / 119
1.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 119
2. 独撑东南,臣罪当诛! / 121
3. 喝人头酒、吃倭贼心的奇男子 / 123

第十七章   头牌师爷徐文长 / 126
1. 大才子也写马屁文章 / 126
2. 徐渭一生,不在酒中在病中 / 129
3. 空有三千食客,更无一个国士 / 131

第十八章   天下无敌义乌兵 / 135
1. 义乌人就是金矿 / 135
2. 戚继光招兵,比皇帝选妃还挑剔 / 138
3. 谁是最可爱的人 / 140

第十九章   戚家军是这样练成的 / 142
1. 怕死的,千万别当戚家军 / 142
2. 戚继光的四堂军训课 / 145
3. 我们都是木头人,拿起枪来打敌人 / 147

第二十章   鸳鸯蝴蝶梦 / 150
1. 鸳鸯阵VS蝴蝶阵 / 151
2. 全歼!全歼!戚家军匪夷所思的战绩 / 153
3. 替天子守边十六年 / 156
4. 鸳鸯阵法成绝响,世间再无戚继光 / 158

第二十一章   日本刀和火绳枪 / 160
1. 日本刀有多犀利? / 160
2. 刀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使刀的人 / 163
3. 鸟铳,来自倭寇的重礼 / 165

第二十二章   天妒之才俞大猷 / 168
1. 俞大猷升职记 / 168
2. 提笔能吟诗,提刀能斩将 / 171
3. 戚继光“操行”不如俞大猷? / 172
4. “远洋海军”第一人 / 174

第二十三章   最后一个海盗 / 177

第二十四章   最大的倭寇
——丰臣秀吉 / 181
1. 猿面冠者 / 181
2. 杜鹃鸟不叫,怎么办? / 183
3. 山雨欲来风满楼 / 186

第二十五章   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 / 189
1. 朝鲜将领惊呼:敌人是神兵! / 189
2. 小西行长枪刺加藤清正 / 192
3. 朝鲜人最恨“鬼上官” / 195
4. 一座遗臭万年的坟墓——鼻冢 / 196

第二十六章   大明援军驾到 / 198
1. 一个被掳福建人的密报 / 198
2. 丰臣秀吉的大东亚梦 / 201
3. 三千铁骑被七百日军全歼! / 203
4. 明朝派出个“韦老宝” / 204

第二十七章   王牌对王牌(上) / 207
1. 生子当如李如松 / 207
2. 平壤大捷! / 210
3. 朝鲜的弓箭,日本的鸟铳,明朝的大炮 / 212
4. “金甲倭”的殊死一搏 / 214

第二十八章   王牌对王牌(下) / 218
1. 天兵天将也是凡夫俗子 / 218
2. 皇恩浩荡!封尔为日本国王 / 221
3. 困死清正!蔚山之围 / 223
4. 杨镐,“最无能”也“最冤枉” / 225

第二十九章   最后一战,明军统帅一夜白头! / 227
1. 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 227
2. 大逃亡,石曼子的反噬! / 230
3. 无敌的海上怪物——龟船 / 232
4. 李舜臣的最后一战 / 234

第三十章   谁是胜利者 / 2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