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外有关传统人伦关系与乡村基层政治关系的研究
1.相关著作
目前,国外对传统人伦关系与乡村基层政治运作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没有发现,国外学者大多从人伦的某个角度来研究,例如宗族(家族)与乡村社会关系问题。这是因为“宗族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存在时间最长、分布最普遍的社会组织,拥有的民众之广泛为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中国人的宗族关系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宗法精神贯穿于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结构中,是维系社会结构的纽带,是稳定社会的因素”①。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对宗族组织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的探讨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教授提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和“国家政权内卷化”问题。弗里德曼出版了《中国东南区的宗族组织》和《中国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书中从分析乡村社会的宗族人手考察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规则,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弗里德曼宗族研究模式,这一模式是从乡村社会、社会分化与国家一宗族关系视角研究中国宗族社会。杜赞奇提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包括了由乡村社会中多种组织体系以及塑造权力运作的各种规范构成,它包括在宗族、市场等方面形成的等级组织或巢状组织类型,还包括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如血缘关系等,并将这种对文化及合法性的分析置于权力赖以生存的组织为基础。但是,杜赞奇对20世纪30年代的华北农村分析结论及概念并不适合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的分析,如果不加分析批判地套用一些概念于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关系的分析也是肤浅的。美国学者詹姆斯.R.汤森(James R. Townsend)、沃马克(Brantly Womack)的《中国政治》,书中叙述和讨论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构架、政治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及其变革、政府运作和管理方式等,其中也涉及了传统人伦关系与中国政治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社会是伦理政治型的,“从表面上看,只有君臣的关系是有关政治的,而父子、夫妇关系则是有关家族的。但中国纲常教义的真正精神,却正好在于它们之间的政治联系”。①国内学者比较早的探讨伦理与乡村政治的关系的是梁漱溟,其代表性论著有《中国文化要义》和《乡村建设理论》,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中国乡村政治发展进行探讨,论述了伦理与政治的关系。“村落家族文化构成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视角。分析村落家族文化,不仅对认识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②家族“作为一种先赋性的和所属性的实体群体,农民生活场景的很大部分都在家族之中展开,农民生命意义的很大部分也都与家族相关联”。③国内比较早的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研究这一问题的有:1948年林耀华出版了以福建玉田县黄村调查为基础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该书以小说式体裁展示了生活在闽江中游的一个名为黄村的村庄中两个家族不同的命运,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地方农业、商业、地方政治、法律、民俗、信仰、宗族等日常社会生活,讨论了一个村落中人与文化的关系。林耀华的《义序的宗族研究》和《金翼》等著作,从中国乡村的宗族组织和人际关系的视野分析了族权与绅权形成的背景和表现形式。2000午出版的庄孔韶的《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全书融人类学随笔、民族志、访谈、史料与田野分析、实证与直觉观察于一炉,所提供的写作系统与方法论,旨在阐明中西文化撰述的同一性与差异。《银翅》与《金翼》一起成为人们理解乡村政治权力结构与特性的基本文献。赵文词(Richard Mads-en)撰写的《一个中国村落的道德和权力》(1984年),对广东陈村的社会权力结构和干部权力的道德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人伦问题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是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面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