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94821
  • 作      者:
    周岚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保护和整体创造》系关于古都南京城市历史空间研究的第一部跨城市规划、历史学、文化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专著,综合利用考古文献、历史资料、历史地图、现代GIS技术,在现代地图上转译复原了南京城市发展各主要历史阶段的空间状况,并通过对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背景的文化解析,多维生动再现了各历史阶段的南京城;通过对南京城市空间历史演变的纵向比较,清晰刻画了历史南京城的生长脉络;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城市规划的理论,深入分析了古都南京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优良文化传统。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的困境
1.1 由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引发的思考
1.1.1 怎样的老城南——历史的辉煌和当代的衰败
1.1.2 不同的视角——历史保护中的多元社会声音
1.1.3 引发的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的困境
1.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及基本情况
1.2.1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过程
1.2.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基本情况
1.3 当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困境分析
1.3.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1.3.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困境的成因分析

第2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趋势
2.1 早期欧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2.1.1 “风格修复”运动
2.1.2 “反修复”运动
2.1.3 “文献性修复”和“历史性修复”运动
2.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 的发展
2.2.1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威尼斯宪章 》(1964年)
2.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2.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内罗毕建议》(1976年)
2.2.4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
2.2.5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佛罗伦萨宪章 》(1981年)
2.2.6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华盛顿宪章 》(1987年)
2.2.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年)
2.2.8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国际文化旅游宪章 》(1999年)
2.2.9 国际建筑师协会的《北京宪章 》(1999年)
2.2.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
2.2.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
2.2.1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2005年)
2.3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2.3.1 保护的理念和导向:“保护”与“发展”的双向融合
2.3.2 保护的内涵和方法:内涵日益丰富、方法日益多元
2.3.3 保护的实施和支撑:强调综合联动、多元制度支持

第3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说——“积极保护、整体创造”论
3.1 城市发展论——从静态的历史遗址到动态发展的城市
3.2 历史资源论——从历史保护的负担到文化发展的资源
3.3 科学保护论——从价值观的争论到科学务实的保护行动
3.4 整体设计论——从孤立的历史保护到整体的文化创造
3.5 渐进更新论——从一蹴而就的改造到试点渐进的有机更新
3.6 文脉承创论——从历史传统的割裂到文脉的继承发展
3.7 战略协同论——从“就保护论保护”到综合战略的协同
3.8 社会支撑论——从专业技术的历史保护到社会支持的公共政策

第4章 城市发展论一以历史南京城的演变为例
4.1 早期南京地区城镇的发展和空间演变
4.1.1 春秋战国时期
4.1.2 秦汉时期
4.2 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六朝的兴盛
4.2.1 东吴的定都
4.2.2 东晋的南北交融
4.2.3 南朝的兴盛
4.2.4 六朝的都城建设
4.3 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南唐中兴前后
4.3.1 隋唐时期南京的衰变
4.3.2 南唐的中兴
4.3.3 宋元的延续
4.4 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明初鼎盛前后
4.4.1 明初的鼎盛及清代的沿袭
4.4.2 太平天国的变革
4.4.3 清末近代化的变迁
4.5 南京城市发展的第四个高峰期——民国时期
4.5.1 民国首都计划
4.5.2 民国近代化的努力
4.6 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五个高峰期——改革开放前后
4.6.1 改革开放前的南京
4.6.2 改革开放后的南京

第5章 历史资源论——以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例
5.1 南京六朝以前的历史文化遗存
5.1.1 汤山古人类遗址
5.1.2 北阴阳营文化遗址
5.1.3 春秋固城、棠邑遗址
5.1.4 金陵邑、石头城遗址
5.2 南京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
5.2.1 六朝建康城遗址
5.2.2 六朝陵墓石刻遗存
5.2.3 栖霞寺千佛崖
……

第6章 科学保护论——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构建为例
第7章 整体设计论——以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例
第8章 渐进更新论——以南京老城南的保护更新为例
第9章 文脉承创论——以南京城市营建传统的继承发扬为例
第10章 战略协同论——以南京城市综合发展
第11章 社会支撑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支撑制度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