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物还可以这样写
口罗忠敏
微博,微博,真成了无所不在的围脖儿。
人太渴望温暖和关照了,即使在夏天,也有冷意。
为什么在如此便捷的通讯传媒时代,人们还需要在短信、彩信、QQ、MSN、博客之后,又想出一个微博呢?人们太需要别人的认知了。尽管人们保护隐私的意识逐步趋强,但还是有点显摆的欲望。
有的人在微博上还是讲着隔墙隔山的大道理,没人理会。而有的人一句“我今早上刚吃了根油条”,便引发了成百上千的人关注和转发,其实微博的作用就是让别人看见我,并且随时随地。
说了这么多微博,主要是有感于手中这部有关保险人物的作品集。我身在保险业江湖许多年了,见了许多人,也看到了许多写保险人物的稿子,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中国保险报》编辑、记者方磊所采写的人物报道,却让我记忆深刻。我感觉到了文中人物的鲜活,我不仅记住了作者,也认识了他所写的人物。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现作者将之汇集成书,肯定会集中展现出它的内在价值。
说起人物采访或人物通讯报道,我们以往的此类文章,习惯于一种既定的调子,经济类的大谈其建树,管理类的大谈其能力,劳模类的大谈其高尚,营销类的大谈其辛劳……
这不仅毁了文本,也毁坏了人物原型。因此,这类稿子大多被称为“软文”,具有广告的功能,既然拥有了收益,也就可以安心放弃读者的阅读了。
方磊这些人物采访并不是如此。首先,人物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写法全是凭他自己的感受所至。如果不入他的法眼,你再大腕,再有名,出再多钱,他也不会为了采访而去采访。有自己的独特品格和思想,我认为这是一个记者最弥足珍贵之处。
这是一本以人文的襟怀、文学的笔触写就的人物采访录,甚至它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文学维度和品味,大于它的金融保险专业性。这是一本直指人心的作品,思想深邃,内容丰厚。因此,它具有感人的魅力,具有传播力。
伊万‘布莱迪在其《人类学诗学》中谈到折射的问题时指出:“一旦对某个问题有了深切的体悟,一旦要对其进行分析(抑或要有审美的考虑),其结果必须表述出来,必须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只要写作在艺术和科学中占有位置。‘文本化’的步骤就不可避免,因此就会具有文学性。”
文学性是支撑一本书可以感人的基础,也是塑造感人的真实性的一种手段。
伊万’布莱迪还指出:“对充满想象空间的现象,具有异常的敏感性和感受力,对阐释人类行为以及撰写一个充分的,具有感悟力的文本是必要的,但那些平凡的民族志作者满嘴却是晦涩的行话,在传统的‘本’学科不能如此陈述的传统下,下笔颤颤巍巍,他们写不出好作品,无法进行明白无误的交流,也不具有贴近日常生活并激发想象的能力,而只能罗列经历的某些事实。只有精通文学和艺术的手笔才会写得更好。”
方磊作为一位已有多部著作出版的作家、诗人,其所拥有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及敏感的诗人情怀,成为本书的亮丽底色。
谁可能想到写老格林伯格这个保险人物,方磊竟用著名诗人叶芝的名句“当你老了”做题,而且这是方磊与格林伯格老人仅仅10分钟会见的感悟,让人惊奇。
方磊在文中挥洒文采和激情:
与老格林伯格无限人格魅力相伴相随的是人们对他的种种无尽争议和评说。我记得去年在北京见到他时,正值中美建交50周年,作为全球保险业内的标志性传奇人物,他的到访顺理成章,然而,更有意味和敏感的是,当时的背景恰恰是他本人和ALG深陷各种漩涡之中,ALG更是危机四伏。在我与他相见之前,我能从各种渠道所了解到的老格林伯格大多是铁血硬派,甚至有人评价他专权,铁腕,即使在事业的开拓上对他的儿子们也远远不够柔情和温存。甚至有集团员工开玩笑说,ALG更应该是“All Is Greenberg(一切属于格林伯格)”的缩写。
就像北岛的诗句,“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命运”。我无意于去评点老格林伯格这样一个全球保险业瞩目的光芒四溢而又饱含争议的传奇人物,我只是能真实地体会到他性情里流溢着感动到我心怀的东西。以往在采写人物报道时,我总习惯于最后写下大标题,而在写这篇并不怎样太像人物报道的文章时,我似乎毫不犹豫率先写下了“当你老了”这个大标题,然后我一遍一遍回味着爱尔兰诗人叶芝那首使人心醉心碎的诗作《当你老了》: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方磊同样写到了老格林柏格的儿子——埃文·格林伯格,在这里不仅体现了方磊的一贯文学技巧,而且见到了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冲击的碰撞。这可能又和他曾身为半职业足球运动员,创建过摇滚乐队的经历有关。正是方磊丰富的爱好充分的个性和生活经历,使这位年轻的作者呈现着一种深邃的成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