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张爱玲与李清照隔空对话的唯美读本。
若你读张爱玲,就不能错过李清照
所有人都知道,她们是旷世奇才,少年成名,却鲜有人了解,她们的傲骨与聪颖来自哪里。
所有人都知道,她们身处乱世,颠沛飘零,却鲜有人清楚,她们所经历的种种坎坷遭遇。
所有人都知道,她们各有一段情,刻骨铭心,却鲜有人明白,她们因爱而生的柔情与悲戚。
所有人都知道,她们留有数册绝世作品,妙笔生花,却鲜有人理解,她们文字背后的坚强与委屈。
在这里,《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李清照和她的情花词》,为你讲述逢着赵明诚半生暖情的李清照,遇上胡兰成刹那枯萎的张爱玲;为你解析《醉花阴》里相思满纸的李清照,《倾城之恋》里惘惘绝望的张爱玲;为你呈现乱世浮沉里不让须眉的李清照,战火纷飞里觅得清净的张爱玲;为你揭示年老再嫁公堂离异的李清照,失去赖雅寂寂无声的张爱玲……
《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所有你知道不知道的,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全新的诠释。在桑妮唯美的文字里,你能阅尽李清照波澜起伏的苦乐人生,能触摸到那些千年词作的冷暖温度,能体会到李清照和张爱玲在爱与离散里的喜悦和伤悲。
存在于那字里行间的,有不忍沉默的时间,有唯爱女子的缱绻柔情,有更为鲜活的李清照,有更为真实的张爱玲,还有,为她们感动、为爱感动的你。
《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诗:李清照和她的情花词》为“比烟花寂寞”系列丛书(包括《民国女子》、《爱眉小札》、《你是人间四月天》……)又一佳作,唯美精致,值得珍藏。
浣溪沙:一面风情深有韵(姻缘)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
与他为连理,她便将自己生成
——那“不落情缘的一个人”,亦甘愿为他洗手做羹汤。
看爱玲的过往,心最痛的是她在好年华的时候,路遇的是一个只要“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的情种胡兰成。
爱玲为着他,生生成了一朵低至尘埃的花朵,亦甘愿放下傲骨为他洗手做羹汤。只是,她深爱着的那个他毕竟不是那情爱红尘中如《诗经·白驹》所言的“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的爱得热烈专一磊落的人。虽然,他也曾“晨出夜归只看爱玲,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只是,这贴景入心的时光短如流经的溪水,稍纵即逝得紧。
这以后,爱玲剩下的全然是无尽的伤怀了。渐渐地,她甚觉得自己枯萎了,凋零得不能再爱人。那曾经的“一夜就郎宿”“通宵语不息”,只成了浮云。
阅过爱玲的人,便皆为她唏嘘了。
……
回头来看清照,心底遂温暖了起来。
在清照的心底,赵明诚之于己,好比胡兰成之于爱玲。所不同的是,赵明诚给予清照的要比胡兰成给予爱玲的多好多倍。如此这般,清照的爱情因为有明诚这一人而充盈着完满。
所以,十八岁的清照,携着自己的好年华以决绝的身姿赴于那个有明诚的婚姻殿堂。
佳偶天成的缘
时年,爱玲虽深知胡兰成是那心性使然之人,仍是与他结了姻缘,婚书如是——“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由此,爱玲的世界便再无了静好。
由此,世人在她逝去多年后,再深读她时,便也只落了个“不知不识,未曾为这繁华富丽心生了惊怯”的唏嘘而已。
清照的姻缘则不然,你看后会心生几许艳羡的。
因,是如此的佳偶天成。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于汴京,清照结束了自己的少女生活,和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结为夫妻。彼时,清照芳华十八,赵明诚年二十一。
……
两情相悦
早年间,读爱玲写的《爱》时,便记住了那句潋滟的话语——“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写出如此暖情又让人惊诧的话的爱玲,和她的“永结无情契”的胡兰成,就那样在岁月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地相遇了。
于清照和明诚而言,他们的相遇也如同爱玲和胡兰成的相遇,在时间无涯的荒野中,明诚刚好赶在了清照的眼前,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如是,他们顺应情缘地结合在一起。如同一对璧人,在那时的年代里流转飞旋。
清照婚后的生活,亦是爱玲不可张望的。
她和明诚,不仅情感甚笃,还志趣相投得紧。他们将婚后的生活过得甚是丰腴,常常一同搜求金石字画,研读古书。这样的生活情趣是深被世人所艳羡的。
也有小别离的。
那时,明诚还是太学生。因为在太学求学的缘故,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这样,清照和明诚的生活里,便也充盈着或短或长的离别。不过,这小别离于他们的婚姻生活而言却并非坏事。因为,正是在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们二人的感情才更为深笃。因为,离别最能滋生相思,而相思则最能滋生眷念。所以,那时刻的二人,虽然同在一个汴京城,却仍是觉得如同隔了迢迢云汉般的远的。
那,蚀骨般的相思便也时刻咬嚼着他们相连的心。
由是,每每的重逢他们二人便都爱煞了彼此。
话说,有一年的上元佳节。那日,正好是明诚回家探望的日子。明诚急匆匆地赶回家刚到书房中坐定,就有丫鬟匆忙来报,说有一位太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话音未落间,就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公子翩然走进书房。只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蓝色棉袍,足登一双粉色底的缎靴。其风度,绝然翩翩。
明诚忙起身,于茫然中询问其尊姓大名。因为,他从未曾有如此风貌的同学。那公子并未直接答他的话,只举止潇洒地还了一揖,说:“小生和兄台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
这时,明诚定睛细看下,才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起来。之后,便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清照,用抓痒的方式来 “惩罚”恶作剧的妻子。
经清照如此一恶作剧之后,明诚便最喜带着女扮男装的清照逛大相国寺了。因为,这样带着貌若海棠的妻子省却了许多麻烦。而清照自己,亦觉得十分自在,玩得亦十分的尽兴。
关于他们甜蜜的婚姻生活,清照曾在《<金石录>后序》中如是记载: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花美,而人更美,“怕郎猜道”,无理中含娇嗔,“徒要叫郎比并看”。
如此,清照在娇嗔中将自己初婚时的心绪予以和盘托出。
试想,若不是郎君可意,两情相悦,又怎会心生出此等好情绪呢!
我想,他们二人当时应是,“妾如花绽放,君似雨露滋。两情和缱绻,缠绵自有时”。
不然,那时的清照怎会写出如此酥香的词句呢?看: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采桑子》
曾有道学家,认为这样露骨直白的词句,绝不会是出自端庄的“易安”之手的。可是,他们道貌岸然的心性内里,却不知沉浸在蜜意情浓之中的女子,都是那“低至尘埃的花朵”。情绪,感知,是自然的一触即发的。
想,她和他在情愫浓稠的好年纪里,连理相结。时相伴外出搜寻金石书画,时相依闺房内斗智赌茶、诗词唱和。如此缱绻旖旎,怎不会写出如此两情相悦的缠绵词句呢!
云鬓斜簪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倾泻出徒要教郎比并看的骄横和娇柔,是这样被娇宠的可人儿。那时节,她还未曾要承受来自于世俗生活的琐碎和家庭的纷扰,一切刚刚好,一切皆惬意。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才深刻领会到《诗经·木瓜》中的深意。原是字字锦: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
亦深刻明了《诗经·邶风·击鼓》中的诗句,皆是字字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因,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所诉诸的全然是那闪烁的璀璨星辰,流溢而出的全然是那甜美的暖意的光点。你蓦然回首,发觉能有一人在侧,并可两情相悦地携手走过无可测定的漫漫人生旅途时,心底涌动的将是怎样的甜腻眷恋呵!
想,那时新婚后的清照,心绪应是如此吧!
要不,她怎会写出这样完满的词句呢——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她把自己融幻为寒梅,在明月分辉、花月相照时,将自己美好婚姻寓于花好月圆之中。而她和明诚间的两情相悦,便也给隐喻在了其间。
……
清照亦在《<金石录>后序》中如是间接地叙述了他们夫妇的生活:他们二人每夜都会在工作完成后点燃一支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有时加以题签,时不时还以工作来打赌。譬如,他们让对方猜出某一件事出现在某书的某页甚至某行,若是谁说错了,就必须要为对方敬茶以示惩罚。
这真是世间最别具风趣的闺中之乐事呵!
定,艳羡了许多的红尘有爱的男男女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