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轻狂
家塾吹进新风
就在郭开贞随着沈先生在绥山山馆摇头晃脑地念诵古书,或是无忧无虑地在大渡河畔戏耍的时候,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正经受着剧烈的变动。
先是戊戌年(1898),北京城里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极力鼓动下,决定施行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衰颓的大清国国运。然而,慈禧太后所代表的保守势力太强大了,新政颁布不过百日便告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刘光第等维新派人士被腰斩菜市口,康梁二人则流亡海外。接着庚子年(1900),兴起了义和团运动,山东、直隶和京畿一带闹得天翻地覆。借此机会,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早就轰开了中国海关的洋枪洋炮,这一次轰开了紫禁城的朱漆大门,掌握着朝政的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这被称作庚子之变,大清帝国曾经华丽无比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当疲惫不堪而又惶惶不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终于得返紫禁城后,他们至少是明白了,那些靠做八股文章选拔出来的秀才、举人、进士们,许多只是些书蛀虫、书呆子,根本治理不了国家。他们所需要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应该是能提出治国之策的人,于是颁下一道圣谕: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做策论。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沙湾场上,作为书塾教席的沈焕章先生最先意识到,并且顺应了这一变化,也是因为职责所在。绥山山馆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以前,家塾里只读那些圣人先贤的古书,而且是死读书,圣贤之外是没有学问的,这时则开始注重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几岁的学童们也知道了“洋书”这个概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