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12552
  • 作      者:
    李锦宏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锦宏,1968年9月生,侗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第六届“科技兴农人才奖”、贵州省第五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获得者;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区域经济学硕士点领衔导师,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经济学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团队负责人,贵州大学人文社科科技创新团队领衔负责人。现任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贵阳市城市经济圈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专家。长期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先后在《统计研究》、《当代经济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改革与战略》、《农业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教材3部,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级、省级与地方政府资助科研项目2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基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视角》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统一,将多学科的理论引入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分析框架,扩大了研究视野,突破了传统分析的局限性,进一步充实了区域规划与发展理论。系统地提出了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研究的理论体系,构造了一个具有多学科理论耦合性的区域规划的分析框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明确地界定了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该书为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统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表现出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指导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问题及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2)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按照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要求,雷山县专业和群众业余文艺队伍总量偏少、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偏低、文艺拔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主要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3)体系不够完备,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投资小、产业设施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文化市场不发达、文化经济政策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致使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优化与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4)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等多元文化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县、乡政府对公益性文化单位投资总量较小、比例偏低。由于缺少资金投入、设备老化、政策要求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文化事业较经济发展相对迟缓,造成了文化事业步履维艰的困难局面。
    (3)“十一五”期间雷山文化事业发展的构想和主要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改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雷山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经济发展的进程相适应。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雷山县建成文化旅游名县为奋斗目标,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门类齐全、项目多、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不断增加、文化经营网点遍布城乡、文化消费层次众多的文化市场体系新格局。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图书藏书增加、文博事业发展、文化馆(站)规范化建设上台阶,文化市场繁荣,全县文化氛围和环境良好。
    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构建结构合理、繁荣健康的文化市场体系,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大,以旅游为纽带、桥梁是雷山县“走出去,引进来”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雷山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开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积极打造和策划民族村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完善“旅游招商”模式,力争把雷山县打造成为省、州优秀旅游城市,把雷山县建成东南旅游网络的重要连接点。到2010年,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人大幅度提高,旅游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
1.3.1 主要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观点
2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2.1 区位理论
2.1.1 区位及区位理论的内涵
2.1.2 区位理论体系的研究进展
2.1.3 区位理论的主要派别
2.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核心一边缘理论
2.2.3 点一轴渐进扩散理论
2.2.4 圈层结构理论
2.2.5 产业转移理论
2.3 后发优势理论
2.3.1 后发优势理论的基本内涵
2.3.2 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进程
2.3.3 对后发优势理论的评价
2.3.4 后发优势实现的条件
2.3.5 后发优势理论对我国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规划的现实指导意义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进程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规划
2.5 循环经济理论
2.5.1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2.5.2 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
2.5.3 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与基本模式
2.5.4 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2.6 空间管制理论
2.6.1 区域空间管制的内涵
2.6.2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空间管制
2.6.3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制
3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界定与识别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1.1 区域
3.1.2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
3.2 识别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3.2.2 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
3.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2.4 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
3.2.5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与结论
4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
4.1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内涵
4.1.1 区域规划
4.1.2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
4.2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区域特点
4.2.1 经济发展滞后
4.2.2 社会问题复杂
4.2.3 文化特性显著
4.2.4 自然环境特殊
4.2.5 资源优势明显
4.3 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区域规划的基本要求
4.3.1 合理规划,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
4.3.2 把握重点,逐步推进工作进程
4.3.3 立足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关系
4.3.4 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

第二篇 方法篇
第三篇 实践篇(应用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