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对地形地貌的因地制宜以外,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村庄面广量大,各地的地形地貌、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文化传承、建设模式各不相同,同时,村庄的建设与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村庄规划需要统筹兼顾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并与村庄的实际需求和可能相适应,做到经济、适用,便于实施。这就要求规划编制人员深入基层,加深研究,切实提高规划的针对性,从而能够切合实际地指导村庄建设整治。
如江苏近年来在指导各地进行村庄建设中,通过制定《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将村庄类型分为城郊型、乡村型、种植型、养殖型、旅游型、工业型、保护型等,各地还结合不同村庄的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了分类指导。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结合工业集中与农业产业化,完善规划保留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使村庄人居环境质量高于周边散居地区,吸引农民集中居住;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对于经济薄弱村庄,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本地经济实力和社会支持潜力,从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道路、排水、河道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状况入手,开展村庄整治;对于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一步到位地按照城市的标准要求规划建造居住小区,积极推动农民居住向城镇转移;对于特色鲜明或有乡村旅游潜质的村庄,加强绿化、建筑出新、水岸生态处理、利用乡土建筑材料,不推山、不填塘、不截弯取直,做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着力保护村庄乡土文化风情。
(2)保护历史文化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幅员辽阔,历史村落众多,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结晶,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近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不少村落忽略了对历史文脉的保护,或一味拆旧建新,或简单仿古营建,或将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居民生活割裂对待,都不同程度地对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村庄历史文化的保护,首先,是保护历史文化的原真性。对村庄历史文化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环境风貌的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