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及其发展
一 汉中堰渠水利之初起
二 宋元时期汉中堰渠水利的发展
三 明清时期汉中堰渠水利之发展及其管理体制
(一)山河堰
(二)湑水五堰
(三)濂水七堰
(四)冷水五堰
(五)旧州河山河堰与黄沙水天分堰
(六)漾家河八堰
(七)溢水三堰
(八)黨水三堰
(九)汉中盆地边缘的较小堰渠
四 结语与讨论
五门堰:“宁管五门堰,不坐城固县”
五门堰灌溉系统之形成与发展
五门堰灌区的管理体制
(一)明代的堰长制
(二)清代前中期的堰首一堰长一渠头制
(三)清末的田赋局一堰局制
《水册》的意义:五门堰灌区的用水分配和水利纠纷
(一)上、下坝的矛盾与纠纷
(二)西高渠与四里灌区的矛盾纠纷
四 结语
杨填堰:“一渠浇灌两县田亩”
一 杨填堰灌溉系统之形成与发展
二 杨填堰灌区的管理体制及其变化
(一)“城三洋七”的来历及其意义
(二)杨填堰灌区的管理机构:七分堰公局与三分堰公局
(三)七分堰灌区的“编夫”与“按户出丁”的渊源和实质
三 杨填堰的水利纠纷与官府之介入
(一)康熙中期城、洋二邑修渠负担之争
(二)同治间三、七分堰分摊堰渠工费之争
(三)光绪二十四年西营村村民置飞槽引水而引发的纠纷
四 杨公庙、杨公祠与智果寺
(一)城固水北村杨公庙(杨侯庙)与洋县池南村杨公祠
(二)智果寺
五 结语与讨论
金洋堰:“祠临高渚报先贤”
金洋堰灌溉系统及其管理体制之形成与变动
堰庙的演变及其意义
三结语
传统中国农田水利领域的“国家”与“社会”
一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
二 国家对水利事务的干预及水利事业的“民间化”
三 “官法”还是“民约”?
四 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灌区是否可视作“水利共同体”?
主要征引文献
附录 汉中水利碑刻辑存
整理说明
一 五门堰水利碑刻
二 杨填堰水利碑刻
三 金洋堰水利碑刻
四 城固县水利碑刻(五门、杨填堰除外)
五 南郑县水利碑刻
六 勉县水利碑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