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家的夜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4971
  • 作      者:
    艾绍强编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艾绍强编著的《谁家的夜郎》这本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某些王朝进行了片段解读,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寻访,探寻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说的虽然是历史,但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从一些历史的细节我们或许可以发现许多今天问题的所在。
展开
内容介绍
  风沙湮没了故事,历史不断重构。探索古楚王国,我们会见到一个民族青春勃发的创造;穿越明代,我们去体验商业时代世俗生活的万千世界:登临齐长城,我们得知更久远的长城原是在齐鲁大地:寻访丝绸之路,我们听闻了被风沙湮没的故事……重述历史,在那些形神毕现的细节中,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古远,还有今天。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一行的第一站是卫国。初到卫国不久便受到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召见,并且按照孔子在鲁国的俸禄给了他每年6万斗粟的待遇,但是没有给他任何官职。无功受禄当然遭人嫉妒,于是待了不到一年,孔子决定离开卫国另谋出路,结果一路上麻烦不断,只好重返卫国。卫灵公对他不辞而别不仅没有怪罪,反而亲率文臣武将到城外举行郊迎仪式欢迎他。
  到了卫国孔子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有信心,他说:“如果有人用我治国,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子路问他:“要让您去治理国家,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问:“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卫灵公虽然对孔子以礼相待,却仍不委以重任,只是不时召人宫中伴坐交谈而已。一次,卫灵公请孔子陪他游玩,夫子高兴而去,结果卫灵公与风流夫人坐第一辆车,安排夫子坐第二辆车跟在后面,孔子以此为耻,败兴而归,大骂:“知德者鲜矣!”过一会儿又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但是卫灵公并无意于任用孔子。后来,由于诸侯间矛盾,卫国需要用兵,卫灵公向孔子请教领兵布阵事,结果夫子说国君应该“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不应动辄用武,卫灵公大失所望,第二次见面时就表情冷淡了。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只好在客居4年后,以59岁高龄离开卫国继续奔波。
  我们从巨野继续南下,经定陶而至商丘,便进入进河南境内。人人都知道孔子是山东鲁国人,其实其祖先是避乱的宋人,孔子的祖籍在河南夏邑。夏邑距离商丘约两小时车程,虽然跟曲阜一样都有孔子故里之分,跟游人如织的曲阜比起来,此地要冷清许多。孔子生前曾多次到夏邑祭祖和考察殷礼,现已无迹可寻,只有城郊由孔子77代后裔孔德懋等集资修建的孔子还乡祠,可以粗略地还原孔子祖籍的旧貌。
  我们到达孔子还乡祠时正是中午,这里没有一个游人。景点售票员锁了院门不知到哪里睡觉去了。还是当地人唤了她来,买五元一张的门票,扭开门锁任我们人内参观。
  孔子还乡祠的结构与孔庙相仿,也有大成门、金声、玉振门、杏坛碑亭、大成殿等景观,大成门两侧立着清雍正册封碑亭以及孔德懋题词碑亭。崇圣殿前立有孔子祖先正考父、孔父嘉以及弗父何的墓碑,荒草已及半膝。
  孔子离开卫国到了宋国。宋国是孔子祖先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故乡,本来他是想多停留一段时间,结果宋国君臣对他的到来不理不睬,加上他听说宋国大司马奢靡,便直言这样的人该速朽。孔子师徒住处有一大树,他们常在树下讲学礼仪,大司马怪其多嘴,便派人伐倒大树,孔子知道自己得罪了人,宋国不宜久留,只好再度仓皇逃亡,所留下的树坑遗迹在今商丘城郊文雅台大门侧。
  孔子与弟子从宋国逃往郑国途中,师徒走散,弟子子贡到处寻找,有郑国人告诉他东门有一个人,狼狈不堪、没精打采,像一条丧家之犬。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孔子,孔子欣然道:“他形容我的相貌,倒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像极了!像极了。”
  ……
展开
目录
孔子归来,儒学中国的复兴
寻访齐长城
寻找被遗忘的丝绸之路
匈奴到哪里去了
谁家的夜郎
高句丽,陌生的王朝
赤壁,走失的历史
寻找唐长安城
狂欢时代——生活在明朝
郑成功:英雄本色
圆明园,重生或者死亡?
皇家园林中南海
纽卡斯尔的龙旗舰队
千年龙脉魂归邙山
七情六欲十三陵
重返滇缅战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