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三国最枭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92470
  • 作      者:
    司马路[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九州鼎裂,群雄并起,汉失其鹿,天下逐之!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能被复制的时代!
    汉末五十年,是它奠定了三国的格局。风云往事,黯淡了刀光剑影,历史已然沉寂。袁绍、公孙瓒、吕布、曹操、孙策、孙权、刘备、诸葛亮、司马懿……英雄——中国历史的最枭雄,他们依旧年轻,比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更会讲故事,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会品三国!
展开
内容介绍
    东汉末年,曹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他问当时大名鼎鼎的名士评论家许劭:“你看我是个怎样的人?”许劭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区区十个字让曹操很是困惑:“我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我所生活的时代,将会是治世?还是成为乱世?”
    曹操最后还是明白了,他大笑而去。
    所谓治世,就是太平盛世,自古以来,没有人不渴望盛世的。皇帝渴望自己治下的年代是盛世,因为只有创造盛世的天子,才会被冠以明君、圣主的赞誉,百姓传诵、汗青铭记、千古流芳;百姓渴望自己生活的年代是盛世,唯有盛世,可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读书人也渴望盛世,因为盛世,政治清明、官场廉洁、程序透明、野无遗贤。传说中的明君,亲贤臣,远小人,青睐孤直刚正,厌恶阿谀奉承。
    生活在汉末的诸葛亮,曾经泪流满面地写下这样的字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其实诸葛亮的归纳,未免有些武断。盛世,可不仅仅是“亲贤臣,远小人”可以造就,也不单单是“亲小人,远贤臣”可以终结,更何况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从来就是一道说不清楚的是非题。
    汉帝国的史册上,盛世如夜空中的巨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星光灿烂、青史流芳。《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也就是盛世十分形象的描述。至于东汉,到明帝、章帝时代,“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牛马被野”,也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时代。
    汉章帝死于公元88年,距离本书所述历史的起点公元168年,足足80年。那么这个时代,又是什么世道呢?
    浊世的初见,仿佛还沉浸在昔日的繁荣,到了浊世的末尾,渐渐露出乱世的迹象。公元2世纪60、70年代之交,东汉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上刚刚平定了西部的羌乱,西域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井然有序,从外表上看,东汉帝国是个强大的巨人,谁也不敢惹他不高兴,更别提谁要或谁能摧毁他。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远在万里之外的大秦国国君安敦派遣使者取道东南亚,来到汉帝国的南方边城——日南郡,献上象牙、犀牛角、玳瑁作为国礼。这个大秦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安敦,就是东罗马皇帝安东尼·比乌斯,有人说这使者其实是假冒的。这且不去管他,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在外人的眼中,“汉”这个名词,意味着富有、强大,这就好比19世纪的人提及大不列颠,20世纪的人说起美利坚,道理一样!
    华丽的外衣之下,又是如何?东汉末年,盛世已经是遥远的记忆,甜蜜而不真实;乱世则是末日预言般的远景,模糊而令人畏惧。在盛世之后,乱世之前,是浊世、衰世!如果把清平之世比喻为一杯清茶,那么浊世就是一碗泥浆中的浑水,无论清浊,生存在世上的人都没得选择,因为口渴,我们必须喝这水,哪怕是一碗浑水。正如生于浊世的人们,不得不在泥沼中挣扎,所求者,不过是生存而已。喝着浑水的人加倍思念清水的甘甜,生活在浊世者也更加渴望治世,只是世事往往不尽人意,浊世之后,常常是更为痛苦不堪的乱世。
    袁绍生于浊世之尾,却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身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他英俊潇洒却又态度谦卑,能礼贤下士而得众人之心。当袁绍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营救被迫害的党人、声望溢于朝野之时,初登仕途的曹操仿佛一只丑小鸭,青涩得到处碰壁。自古以来“成者英雄败者寇”,袁绍的形象因他的失败而在史书上大打折扣,可是在汉末这个大时代,袁绍毫无疑问是一时的俊杰。
展开
精彩书评
    三国的历史家喻户晓,但三国破晓前那段悲壮的史章,却并不为人所熟知。司马路兄用他一如既往的洒脱文风,妙笔刻画出一个个久远而鲜活的身影,带我们走进如梦如幻的东汉末年。历史写作最难在于既要尊重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又要写得如同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能将这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称之为一部好作品,司马路兄在这一点上显然做得很好。
    ——姜郎豺尽
    
    东汉末年的那段历史黑暗动荡,外戚与宦官轮番把持朝政,士大夫阶层奋力抗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咋舌。本书正是对那段历史的精彩再现,其讲述时而波澜开阖,时而诡谲多变,方以为奇忽复为正,出神入化,不可几极,诚为不可多得的重述那段世事的好书。
    ——万华茹(虹桥明珠)
    
    司马路以其独特的冷静和深邃解析三国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入浅出的描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沈枕(灿烂海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谁阻断了曹操的能臣之路?
    袁绍虽然潜伏,却没有放弃对时局的观察。当他目睹帝国的官场渐渐变成一个杀戮场,人人都杀红了眼,帝国的法律准则、儒家的道德说教几乎成了笑话。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帝国已经病入膏肓,而病根就在宫廷!
    此时青涩少年曹操却抱着天真的理想进入这个战场,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对国家有用、流芳百世的能臣!若干年后他回忆当初的青涩岁月说:“我自知不是什么隐居名士,害怕被人们看轻,所以想当一个郡守,狠狠干出一番事业来,让世人好好看看!”
    谁阻断了曹孟德的能臣之路?
    皇帝原来只是一把杀人的刀!
    建宁三年,小皇帝刘宏已经十五岁了,在新太傅胡广的辅导下,他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贤明之君。
    刘宏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做贤明之君的第一件事竟然是一纸诏书要了舅舅董宠的命。事情的经过大抵如下:舅舅董宠责令有关部门为他办一件私事,说是妹妹董太后的懿旨。然而一查下来,纯属子虚乌有,董太后从来不曾下过这样的懿旨,也没有这样的口谕。
    令刘宏感到奇妙的是:宦官们对此事颇为积极,他们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直至把国舅。爷送进监狱。论刑的时候,刘宏感到茫然,他问身边的曹节、王甫,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当论死!”
    刘宏吓了一跳,舅舅这点事,不至于死罪吧,他把求助的眼光投向太傅胡广。胡广给小皇帝讲了个汉文帝的故事,汉文帝的舅舅叫薄昭,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杀死了朝廷派去的使者,汉文帝为了维护国法,赐毒酒给舅舅喝,薄昭不肯喝。于是汉文帝让大臣穿着丧服去薄昭府上哭丧,薄昭无奈,只好自刎以谢罪。
    刘宏听明白了,这是让他学汉文帝杀薄昭那样,杀自己的舅舅董宠。
    “非杀不可么?”
    “非死不足谢天下!”太傅胡广和宦官们群口一致地回答。
    “那就杀吧!”
    九月秋后,国舅董宠被押赴刑场问斩。为了这件事,刘宏与母亲董太后陷入了漫长的冷战。
    与生母一闹翻,刘宏莫名地又想起另一位曾经被他叫做“母后”的女人——窦太后。毕竟,是这个女人提携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进京之后,她也待他不错。冬季的某日,刘宏心血来潮之间,带着文武百官去南宫晋见、问候这位窦太后。
    一年多不见,昔日雍容华贵如牡丹花的窦妙如一支枯萎的菊花,容颜凋零、神色憔悴,完全是一个乡间老农家皱巴巴的老妇人,见到小皇帝,她掩面啜泣,悲不自胜。令刘宏也不禁感到一阵阵的酸楚,他亲自端上酒菜,为窦太后祈福。
    回到北宫,小皇帝闷闷不乐,他对刚接替王甫做黄门令不久的董萌述说自己的苦闷。曹节、王甫恰好不在场,董萌悄悄告诉小皇帝,窦太后和大将军自始至终都没有废黜陛下的意思,这都是曹节、王甫的诬陷。董萌接着又说,他们为什么执意逼陛下杀国舅董宠,陛下可知其中曲折?
    刘宏一听大惊,难道其中还有什么机关么?董萌说,国舅所犯过失,其实罪不至死,但是曹节、王甫担心他会成为朝廷委任下一个大将军的人选,所以要借机杀人而已。
    刘宏登时明白了,如果要任命大将军,新的外戚董宠将是首选,曹节、王甫设局害死舅舅,正是为了确保不出现下一个窦武。
    刘宏痛心地想,自己果然被他们当刀使了。所谓皇帝,原来就是一把杀人的刀,谁把这把刀握在手里,便可以正义凛然地干掉所有你不喜欢的人! 第二年的夏天,从越南传来了窦太后母亲病逝的消息,据说她是因为水土不服、饮食不济而死。刘宏下令封锁这个消息,以免窦太后听了伤心。然而消息还是很快走漏了,窦太后听后果然一病不起。六月某日,她也追随父亲和母亲而去,她死了。
    窦妙去世的消息让刘宏倍感痛心,他怀疑是有人故意走漏了消息来刺激窦太后,但是他不能确定。另外,那天董萌与他的对话不知何故也泄密了,不久有关部门便控诉董萌诽谤董太后,罪该万死。生母董太后也被人挑拨得非要置董萌于死地不可。
    结果董萌也被处死了,下诏的自然又是皇帝自己。只是刘宏越来越怀疑,窦武死后,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解脱了,为什么他感觉自己仍然想个牵线木偶被人耍个没完。
    刘宏又想去问太傅胡广,可惜他立刻想起胡广不久前也去世了。他开始怀念老太傅陈蕃,虽然他唠叨又严厉,可是现在刘宏回想起来。似乎每一件事他说得都蛮有道理。如果他还在,一定能告诉自己该怎么办。
    刘宏常常想起早死的父亲,如果他在自己这个位子上,该怎么做呢?老实说,父亲的印象实在不深,刘宏常常不自觉地用大将军窦武的形象取代父亲的头像在脑海中回旋,惊醒之后他才发现,其实记忆之中的这位大将军也是一个很可亲的老夫子。
    深宫之中刘宏落泪了,他的泪不是为了死去的老太傅、大将军、窦太后流的,他是为自己而流,为不知该怎么做而流。
    六月下旬某日,大殿朝会的论题是关于窦太后的丧事该如何置办。曹节、王甫力主降低窦妙的丧礼规格,以“贵人”的待遇埋葬,大臣则主张按照太后的规格落葬。
    大殿上的辩论很激烈,刘宏心情复杂地看着那些大臣们为了窦太后的葬礼规格,冒死与曹节、王甫争论,他想这些士大夫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为了什么,不惜得罪宫廷,争这些貌似与他们无关的东西。说实话,他开始有点佩服他们了。
    最后小皇帝作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相信的决定,他违背了曹节、王甫的意愿,批准以太后规格安葬死者。
    ……
展开
目录
楔子:汉末浊世
第一章 人生初见:风暴来临之前的驿动十年
第一节 袁绍的“潜伏”岁月
谁可以拯救这个国家?
这是什么世道?
九月辛亥之变
落幕的夜火
帝国西疆的军人们
诡异的末日风情
自救与救人
第二节 谁阻断了曹操的能臣之路?
皇帝原来只是一把杀人的刀!
天下之大,何处可以自由呼吸
曹阿瞒的成人仪式
曹操的仕途初体验
娶个新娘让这小子消停点!
第三节 迷惘:曹操心中偶像的倒塌!
酷吏阳球
官场定律: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
文人的抗争:蔡邕密奏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酷吏风暴:阳球一个人的战争
焦尾琴的叹息

第二章 大危机有大机会:狂风暴雨之中的乱舞十年
第一节 光和七年的一声春雷:危机也是一种机遇
风暴前夕的平静夏天
曹操很烦,刘备很苦!
别怪我骗人,是世道太乱!
曹操的沙场初体验
张角虽死,黄巾不灭
第二节 平乱之后:最危险的时刻就在风暴空隙
天灾人祸
五百万司徒
清廉在浊世是一宗罪
刘备的沙场初体验
来客许攸
孟德咏叹调
北方夜空的赤气
第三节 本初的理想
鞭打上司:刘备的愤怒
皇帝驾崩是个好消息
为何你不懂我的心?
在下刘备
狼烟滚滚,谁是英雄?
残阳如血,照在宫墙
萤火北邙,谁将入土?
第四节 这一回很真的来了:终结者董卓!
谁是谁的棋子?
谁能阻挡凉州兵?
“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第三章 艰难创业:一地碎片的韬晦十年
第一节 反董同盟为何虎头蛇尾?
从朝廷命官到在逃通缉犯
众望所归、当上盟主:袁绍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旁观者众,唯有孟德向前冲!
各怀心事,作鸟兽散!
第二节 各奔前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
袁绍在冀州创业
曹操在兖州创业
刘备在平原起步
荀彧的选择
赵云的选择
第三节 徐州攻略
流言与噩耗
孟德的躁狂报复:襟州大屠杀
曹操的后院起火
躁狂之后的冷静反省
入主徐州:早熟的果实并不甘甜
得而复失:刘备拿不住烫手的徐州
刘备、吕布、袁术的三角关系
第四节 曹操的奋斗:行进在上坡路上
苦命天子历险记
袁绍:天子是个累赘?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初尝甜头
致命诱惑:风骚的张家寡妇
一夜情的代价
阿丁的愤怒
第五节 官渡!官渡!——恐惧猛于袁绍
袁绍来了?袁绍没有来
刘备:吕布必须死!
站队决定前程:落跑的皇叔
官渡刺客:气氛空前紧张
袁绍真的来了
大战前夕的袁营乌啼
第六节 大碰撞:到最后一刻才决出胜负
先拿刘备热身
河北总动员
孙策的叹息——两强僵持是第三者的福音
关羽的突击:左右为难,不如顺势而为!
玄德游击队:远离是非之地
乌巢!乌巢!——尖峰时刻不容后退!

第四章 大翻盘:风云流变的逆转十年
第一节 新野时期:刘备的自裁反省
刘表与他的世外桃源
不速之客
规划人生
试探刘备
第二节 长扳噩梦:梦醒时分能否否极泰来?
东临碣石:曹操作诗为自己打气
汉相曹操:南下前体制大改革
长坂坡:刘备的噩梦
江东来客:刘备等来了大救星
第三节 战与降:“富二代”孙权的人生抉择
会猎于吴:曹操的黑色幽默
诸葛亮智激孙仲谋
“富二代”也不好当
第四节 一把火烧了曹操二十年的努力!
月明星稀、乌鹊高飞
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
第五节 后赤壁时代:孙刘联盟的蜜月期
打江陵周瑜很辛苦
取四郡刘备很轻松
孙小姐让老刘又爱又怕
周瑜之死:孙权的不幸、刘备的大幸

第五章 江山亦老:枭雄人生的夕阳十年
第一节 走向成都:刘备钓黄金时代
不让孙权打益州
不要怪我狠,是你太天真
你现在知道我来干什么了
相持不下,叫人来帮忙!
拿下益州:刘备忙着分红包
第二节 同床畀梦:这场婚姻还能维持多久?
单刀会上谁更牛?
为了汉中,我忍了
第三节 英雄日暮:曹操的头痛与心伤
被原配夫人厌弃:阿瞒的最痛
杀害华佗:曹操自寻死路
谁夺走了曹操的仓舒儿
荀或与曹操:越相知、越遥远
空盒子:挥之不散的是荀彧的余香!
曹操人生的最后课题:做不做皇帝?
忠汉派的最后一击:许都之火焰
第四节 夕阳残照:照在关云长的刀上
关羽北伐
没有刘备,江东可以活得更滋润!
关公之死:谁该负责?
尾声:曹操生命的最后一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