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磨损
磨损是指由于摩擦而使零件表面物质不断损失的现象,是摩擦副相互作用的结果。磨损是汽车零件损坏的主要原因。根据表面物质损失的机理,磨损分为以下4类。(1)黏着磨损表面比较粗糙的零件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局部突起点刺破油膜而使接触点在摩擦高温下黏着、再撕裂,使一个零件表面的金属转移到另一个零件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黏着磨损。
黏着磨损的磨损量与黏着点撕裂时的剪切位置有关。
如果黏着点的结合强度比摩擦副任何一方的材料强度都低,则剪断将发生在黏着点的界面处。此时材料的转移极轻微,滑磨面也较平滑,只有轻微的擦伤,此种情况称为外部黏着磨损。汽车发动机中的气缸与活塞环、气门挺杆与凸轮轴凸轮处的润滑油膜遭到破坏时,即可发生这种外部黏着磨损情况。
如果黏着点的结合强度比摩擦副中任何一方的材料强度高,则剪断将发生在材料强度较低的零件内部,此时就必然伴随着金属从一个摩擦表面转移到另一个摩擦表面,且金属的转移量较大,此种情况称为内部黏着。例如,由于发动机过热或配合间隙太小,所产生的“烧瓦抱轴”以及主减速器锥齿轮由于用油不当,调整欠妥而引起的剧烈磨损都是典型的内部黏着磨损。
汽车工作中,轻微的外部黏着磨损允许存在,而内部黏着磨损一般会引起恶性故障,必须尽力避免。
黏着磨损的发生与材料特性、零件表面粗糙度、润滑油、零件运动速度和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等因素有关。为了减少黏着磨损,在汽车维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保证配合副合理的装配间隙(如气缸与活塞间隙等)。
②不轻易使用不同材质的汽车配件。
③旧件修理后应达到规定的表面粗糙度。
④发生过黏着磨损的旧件修理后不能留有黏着残余。
⑤认真做好发动机润滑系与冷却系的维护工作,按规定的润滑油品种进行适时的润滑,并在使用中注意添加或更新润滑油。
(2)磨料磨损
在摩擦表面间,由于硬质固体颗粒使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产生磨损,称为磨料磨损。这些硬质固体颗粒称为磨料。
磨料来自空气中的尘埃、燃油及润滑油中的杂质及黏着磨损脱落的金属颗粒。磨料磨损使两个零件工作表面出现许多直线槽,它们可以是很轻的擦痕或是很深的沟槽。例如,发动机“拉缸”,这种磨损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磨料磨损是汽车零件最常见的磨损形式。在汽车维修中应做好零件清洁存放,加强零件装配前的清洁工作和密封工作,防止外界磨料进入总成内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