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下江南:苏州大学海外汉学演讲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82012
  • 作      者:
    王尧,季进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苏州大学邀请了一批海外汉学界声誉卓著的学者来此访问演讲,产生了很大反响。《下江南:苏州大学海外汉学演讲录》精选汇集了多位海外汉学名家在苏州大学的演讲。这些演讲论题新颖,视角独到,以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最前沿的成果呈现于我们面前,为我们打开了海外汉学的崭新空间,为我们考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建构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维度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元朝政府不仅修改了关于再婚财产的法律,还积极提倡寡妇守节。朝廷命地方官查找民间的节妇上报朝廷,然后由官方认可和表彰这些节妇:在她们的门楣上悬挂匾额,并免除她们的徭役。政府对旌表的条件也有明确规定:可获旌表者必须是三十岁之前就开始守寡并公开宣誓守节,然后保持贞节直到五十岁的寡妇。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化地推行寡妇守节的相关法令。元朝的这些措施在明清两朝也被继续施行。除了旌表和免除徭役等利益之外,元朝政府还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以避免寡妇再婚。在妇女财产和婚姻的控制权被极大削弱这一状况下,寡妇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保持婚后财产的所有权,那就是宣誓守节并继续留在前夫家里。这也是她能够避免嫁给一个非自主选择或非父母选择的丈夫的唯一途径。
    同时,在1330年,兄弟与寡嫂结婚在全国范围内被禁止。因此,选择留在前夫家中的寡妇无需担心她会被强迫与前夫的兄弟结婚。面对权益与自由的极大削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样多的寡妇选择了在新法令下屈服,宣誓终生守节。第二个阶段出现于明朝后期。学者们一般认为,15世纪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运动是文人们对明代早期中央集权的一种反应,他们试图借此巩固参政的基础,以加强本阶层对国家政权和政治的影响力。
    哲学家和文人学者们希望按照儒家思想来重新建构政治,并强调儒家五伦在这一建构中的重要性。随后,各地开始大量修建祠堂,这一潮流开始于15世纪晚期,到了16世纪,声势更加浩大。地方官员热衷于建造祠堂的目的是显示他们对礼教的拥护。祠堂是为了纪念那些符合儒家道德理想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那些以其高尚行为或自我牺牲获得令名的男性,也有少量的祠堂用来纪念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女性,这使儒学复兴运动显得更加全面和完整。
    被立祠纪念的男性,无论有无官位,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而对于女性来说,则大多数是烈女——为保持少女的贞洁或寡妇的贞节而死的女性。凯瑟琳·卡利茨(Katherine Carlitz)研究了明朝中期为节妇而建的祠堂,她翻阅地方志调查了江南地区这类祠堂数量的增长。 
    ……
展开
目录
编者序言
柳枝听到了什么:《燕台》诗与中唐浪漫文化
下江南:关于东晋平民的幻想
明清学者为捍卫李清照的名誉所作的辩解
李清照的调情词
失乐园与复乐园:法显的天竺之行与早期中古时代
天堂/地狱的文化叙事结构
“观想”:东晋时代对世界的观看与想象
中西交汇与钱锺书的治学方法
求异还是趋同:谈比较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
帝制末日的喧哗——晚清文学重探
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
论三部中国现代颓废主义戏剧中的畸恋与暴力
逆潮而游——朱瘦菊的上海
从护花人到知音——清末民初北京文人的文化活动与旦角的明星化
许寿裳与台湾(1946-1948)
现代汉诗:翻译与可译性
家庭/社会变动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通往“抒情传统论”之路——陈世骧论中国文学
“文化大革命”的美学景观
孩子·院子·一九七五:上海向阳院运动中的文字和音像
鲁迅……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流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