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00898
  • 作      者:
    刘厚丽编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刘厚丽编著的《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旨在让读者初步了解南北朝的历史,回顾那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的年代。<br>    《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以导致南北割据的西晋末年的纷乱为始,再写曾尝试统一南北的苻坚和淝水之战失败后南北彻底的对峙。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厚丽,女,自幼爱读史书,并以此为乐。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这一个个历史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展开
内容介绍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鼎立,一归于晋,然而仅仅三十余年的短暂统一,天下重归纷争……五胡十六国之后,南北朝对峙,南方的士族豪强,北方的胡马铁骑,乱世之中,英雄辈出,谁能再次定鼎天下?<br>    翻开这本由刘厚丽编著的《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让我们重温南北朝的历史,解读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一起看光明破茧而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谢安“东山再起”<br>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先秦军,当时东晋的君主孝武帝司马曜可着了慌,急忙让丞相谢安拿主意。这个谢安,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当时与王猛齐名的贤相。关于他,还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故事。<br>    唐朝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中有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是东晋最大的名门望族。谢安就成长在这样一个显赫的世家——陈郡谢氏家族。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曹魏时的大儒。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br>    谢安虽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但却比他的兄长们更有名气。他自幼聪明多智。4岁时,有一天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东晋权臣桓温之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出落得聪慧敏悟,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br>    谢氏渡江后,寓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清水秀,从来就是一方名士乐居的沃土;而此地的东山就因为谢安年轻时隐居于此而声名大振。然而谢安年青时却无意仕途,每天跟一些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与谢家齐名的王家的子弟、“书圣”王羲之就是谢安的好朋友。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谢安等一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当时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br>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浓,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的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回。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br>    青年谢安确实以其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就在他流连于会稽山水的时候,也曾多次接到举荐信,请他出山做官。第一次是当他年仅弱冠时,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作自己的属下。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乐土前去赴召。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在七年后,大将军桓温征伐蜀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作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原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兄弟辈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谢家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说:“恐怕我也不免要这样。”<br>    尽管他知道自己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却仍旧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当时有人很有感慨地说:“谢安不肯出山,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人认为不尊重朝廷,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面对外界的种种反应,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淡若池水,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万出事。谢万是西中郎将,并监管青、豫、冀、并四州军事,但他自高自大,不懂得亲待部将。谢安虽然多次劝说j他仍不听忠告,最后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谢万被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以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直至宰相,短短数年间,谢安由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宰相。可谓是仕途辉煌,一路顺风。<br>    在谢安任相期间,东晋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前秦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东晋虽然衰微,但不曾“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可以说是江南的伟才、东晋的能人。<br>    然而稳定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当时间来到公元383年,苻坚统帅先秦大军开到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古战场——淝水,誓取东晋。这一战,可以说是关乎东晋存亡的生死之战。<br>    淝水,在现今安徽寿县,古称寿州,寿阳,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三国的时候,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br>    在这个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东晋以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br>    ……
展开
目录
南北分裂的开始--<br>第一节 傻子皇帝<br>第二节 丑女皇后<br>第三节 八王之乱<br>差点儿统一天下的君臣--<br>第一节 “大秦天王”苻坚<br>第二节 “十六国第一贤相”王猛<br>改变历史进程的淝水之战--<br>第一节 王猛临终嘱咐<br>第二节 符坚“投鞭断流”<br>第三节 谢安“东山再起”<br>第四节 谢玄“草木皆兵”<br>第一节 跟刘备一样卖过草鞋的皇帝<br>第二节 力敌千人的传奇<br>第三节 “气吞万里如虎”<br>第四节 大摆“却月阵”<br>拓跋焘与北朝的崛起--<br>第一节 拓跋珪复国建魏<br>第二节 参合陂之战<br>第三节 拓跋焘一统北方<br>第四节 崔浩惨遭灭族<br>南朝盛世的草草收场--<br>第一节 喜欢玩“过家家”的宋少帝<br>第二节 元嘉之治<br>第三节 檀道济量沙充粮<br>第四节 “元嘉草草,仓皇北顾”<br>“千古第一后”文明太后--<br>第一节 兴风作浪的太监<br>第二节 贤内助冯后<br>第三节 临朝听政<br>第四节 太和改制<br>崇尚汉文化的鲜卑皇帝元宏--<br>第一节 孝文帝亲政<br>第二节 迁都洛阳<br>第三节 推行汉化<br>荒淫残暴的宋末皇帝--<br>第一节 前有子弑父<br>第二节 后有弟杀兄<br>第三节 公主与面首<br>第四节 猪王刘或<br>第五节 “混混”皇帝<br>萧道成亡宋建齐--<br>第一节 出身将门<br>第二节 萧道成亡宋<br>第三节 皇帝轮流做<br>和尚皇帝萧衍--<br>第一节 萧衍起家<br>第二节 代齐建梁<br>第三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r>南北大战钟离之战--<br>第一节 “武侯遗风”韦睿<br>第二节 合肥之战<br>第三节 猛将杨大眼<br>白袍将军陈庆之--<br>第一节 皇帝的棋童<br>第二节 初次带兵显峥嵘<br>第三节 “千军万马避白袍”<br>北魏的亡国祸首--<br>第一节 毒死亲生儿子的胡太后<br>第二节 屠杀两千大臣的尔朱荣<br>北魏分裂,东成西就--<br>第一节 “第二个曹操”权臣高欢<br>第二节 宇文泰崛起<br>北朝双雄会--<br>第一节 小关之战<br>第二节 沙苑之战<br>第三节 邙山之战<br>第四节 玉璧之战<br>侯景之乱--<br>第一节 屡当叛将<br>第二节 乱世中的乱世<br>从村官到皇帝的陈霸先--<br>第一节 小试牛刀<br>第二节 率军平乱<br>第三节 建康保卫战<br>第四节 建立南陈<br>东西魏对峙的延续--<br>第一节 变态家族北齐高家<br>第二节 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br>北周灭北齐--<br>第一节 “无愁天子”<br>第二节 “落雕都督”斛律光<br>第三节 兰陵王高长恭<br>第四节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人晋阳”<br>第一节 杨坚篡权建隋<br>第二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br>第三节 统一之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