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皇五帝探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195398
  • 作      者:
    任乃荣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任乃荣,山西省汾阳市人。1973年以前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十五年,后调入山西省吕梁市教育局,先后担任科长、行署教育督学等职。1999年退休后专门从事中华上古史研究。曾发表《两个帝舜陵考辩》等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三皇五帝探源》讲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殷墟发现甲骨,以及李济先生在夏县寻找夏墟,这算是我国田野考古事业的发端。在此基础上,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考古工作者继续开展了夏文化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并取得了重要成果。郑州商城的发现,偃师商城的发现,二里头和东下冯遗址的发现,登封禹都阳城遗址的发现,促成了上世纪末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成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我国的农业起源于何时?这是史学界的重大课题。以前我们曾经认为:我国的农业起源于炎帝神农氏时代。我们称神农时代为农业时代。因为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北首岭遗址,均发现粟和黍的种籽。但是现在看来这一结论并不准确,以后的一系列地下考古新发现,证明我国农业的发生,远远早于这个时代。1976年在河北发掘了磁山遗址,发现了粮食窖穴88个。内藏碳化了的粟作物种子约十万斤,其时间为距今8500年至7300年。八十年代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也发现黍和粟作物的种子,还有油菜籽,时间为距今8200年至7300年。这些显然都是人工栽培作物的种子积存,而年代早于炎帝神农时代二千年以上。南方稻作农业比北方旱作农业发源更早。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稻种子遗存,年代为距今七千年;贾湖遗址发现的人工栽培稻种子,时间为距今九千年;岭南的人工栽培稻种遗存,距今一万年左右。
  那么中国农业的起源是否定格在距今一万年呢?这仍需从考古发掘中寻找答案。1978年在山西沁水县发掘下川遗址,共发现六处旧石器晚期遗址,年代为距今1.6 万年至2.4 万年;出土了石磨盘三件、磨锤两件、钵形器七件,以及砍砸器、磨骨器等。这些工具大部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先民采集天然谷物,加工研磨成粮食的用具。这一发现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证明了我国的石磨在1.6 万年前便有了,而前此中国并未发现过其他原始采集农业遗址,说明这时我国已由原始采集向原始农业过渡。它的更深远意义在于,在下川以前,考古界确定的我国农业发生年代,在距今1.1 万年。因为那时是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在此以前,冰期严寒,发生农作物生长是不可能的。现在这一结论要被打破了。我国农业方面的学者把中国农业的发生划分为三个阶段;采集文化,高级采集文化,到采集农业。这一过渡期何时才结束的呢?1987年,在河北徐水又发掘了南庄头遗址,也发现有石磨盘、磨棒、兽骨等,年代为距今9875年至9690年。这证明我国农业在距今一万年的时候才完成了采集农业向种植农业的过度。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从疑古思潮的阴影下走出来
第二节 正确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第三节 充分发挥古代文献典籍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要高度重视考古发现在上古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 是“一元论”?还是“多元论”?
第六节 当前学术界的混乱局面应当扭转
第二章 华夏文明肇启于伏羲时代
第一节 中国的上古史为什么从伏羲写起?
第二节 中国的文明史为什么不能从燧人氏写起
第三节 太吴伏羲源流及其考古学证据
第四节 太昊伏羲的历史地位、世系传承、年代界定
第五节 太昊伏羲都宛丘、葬于陈考实
第六节 伏羲画卦将中华文明推向第一个高峰
第三章 炎帝神农氏时代
第一节 炎帝神农氏的称谓
第二节 炎帝神农氏源流及主要活动地域
第三节 炎帝世系及炎帝断代
第四节 《神农本草经》将中华文明推向第二个高峰
第五节 “红崖丹书”是炎帝的族谱吗?
第四章 黄帝轩辕氏时代
第一节 黄帝源流
第二节 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
第三节 黄帝世系
第四节 黄帝崩葬
第五节 黄帝的年代
第六节 《黄帝四经》将中华文明推向第三个高峰
第七节 黄帝功德永垂不朽
第五章 少昊金天氏时代
第一节 先秦典籍对少昊金天氏的记载含混不清
第二节 少昊金天氏的考古学证据
第三节 将军崖岩画的启示
第四节 少昊族源
第五节 少昊的年代和崩葬
第六章 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时代
第一节 颛顼高阳氏时代
第二节 帝喾高辛氏时代
第七章 帝尧陶唐氏时代
第一节 帝尧的身世及践位
第二节 帝尧的主要活动地域
第三节 帝尧的光辉业绩
第四节 尧庙、尧陵考实
第五节 帝尧的年代
第八章 帝舜有虞氏时代
第一节 帝舜的身世、主要活动地域
第二节 帝舜的崩葬与舜陵之争
第三节 帝舜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第九章 伯禹夏后氏时代
第一节 伯禹夏后氏源流
第二节 伯禹夏后氏业绩
第三节 禹都阳城
第四节 伯禹之崩葬与伯禹之年代
第五节 尧舜禹的年代与“三代”年代的衔接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