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今人第一反应多是盛唐,而对于盛唐之前 的 隋王朝,后人的评价也大多贬多于褒。在许多人眼里,隋朝,只是一个两世 而 亡的短命王朝。在其昙花一现的行程里,充满了诡异莫测的宫廷丑闻,滥用 民 力的斑斑劣迹,对外战争的连战连败,夭下大乱的糟糕局面。拜《隋唐演义 》 等民间文学所赐,隋朝,早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垃圾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 是 一个是非不分的糊涂蛋,亡国之君隋炀帝更与商纣王等暴君井列,成为葬送 天 下的元凶。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翻翻真实的历史资料,虽然经过唐朝人无数次的修饰加工,但我们依然 可 以看到,隋王朝,是一个与唐王朝同样伟大的王朝,它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政 治 功勋,不但一度缔造了一个辉煌的国家,更为代隋而起的唐王朝奠定了基业 。 隋朝,其实是一块沉默的基石,基石之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代。贞 观 开元,显赫盛世,有相当多是拜隋王朝所赐,无论是结束了南北分裂的隋文 帝, 还是之后留下“暴虐之君”恶名的隋炀帝,他们的赫赫功业,不但造福于当 时, 更深切地影响了后人,他们的成就,不应因成王败寇的法则而被埋没。隋朝 , 不是留给盛唐开基的一个烂摊子,相反,对于缔造贞观盛世的李世民来说, 隋 朝,是一笔极其丰厚的遗产。 且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个贬多于褒的隋朝,究竟是一副怎样的真实模样 。 一 说隋朝,不能不先说隋王朝的开国者——隋文帝杨坚。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有的江山是打下来的,也有的江山是夺下来的,说 到杨坚的称帝,隋朝的开国,世人却多有微词:他的江山是篡来的。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北周王朝的末代皇帝北周静帝下诏,将皇位“禅 让” 给丞相,他的外祖父杨坚,雄踞中国北方24年的北周王朝就此灭亡。中国 北方在经过了几个世纪各少数民族政权轮流坐庄后,一个叫杨坚的汉人成为 了中国北方的最高统治者。他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史载这 一 天长安城上空有祥云升起,预示着一个强大的王朝将从此诞生、壮大,开创 空前的盛世——隋朝。 如果就此说杨坚是靠谋朝篡位得国,以下犯上窃取高位的,却也有些 “冤”。在这场最高权力的“和平交接”之前,40岁的杨坚已经几经沉浮, 立 功无数,多少次九死一生。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是水到渠成。 杨坚,陕西弘农华阴人,其家族身世显赫,是当年西魏宇文氏打天下时 期的“八柱国”之一。其父杨忠当年跟随北周太祖起兵关中,为北周王朝的 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事后因功封为“隋国公”,更被北周王朝赐鲜卑姓“普 六茹”。到杨坚承袭爵位后,其长女杨丽华又被立为太子妃,和北周皇室成 了亲家,可谓位高权重。而杨坚本人也不简单,史载他“深沉严重”,属于 性格冷静不怒自威的类型。有许多史书说他相貌奇特,比如他幼年的时候, 宇文泰就曾赞他说“此儿风骨,不似当代人”。相貌奇伟外加处事冷静,又 带有皇室亲上加亲的血统,这样的杨坚,想不飞黄腾达都难。杨坚早年,历 经了北周王朝的24年,先是北周王朝权臣宇文护当道,几个小皇帝轮流坐庄 , 终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对内剪除权臣,励精图治,对外征伐四夷, 平灭了雄踞东方的北齐王朝,终于一统北方。杨坚在此期间鞍前马后,出力 颇多。特别是征伐北齐时,杨坚统筹谋划,奇招迭出,助宇文邕一举统一北 方。 不过,杨坚也因此颇遭忌惮。 今天历史书上所说颇多的,就是杨坚在事宇文邕时险些被杀的掌故,通 常的说法是:宇文邕忌惮杨坚的才能,更兼他相貌奇伟,深恐将来难治,故 屡生杀心。但宇文邕宠信的星相家赵昭为杨坚看相,断定杨坚无富贵命,才 让宇文邕安心。后来内史王轨又劝宇文邕下决心,说杨坚“恐有反相”,宇 文邕反回答说:“若如此,实天命也。”屡遭猜忌的杨坚终于化险为夷。而 实 际的情况是,彼时志在一统天下的北周,其实内外矛盾不断,北方有突厥犯 边, 南方南陈王朝未平,何况彼时宇文邕为整顿内部,正大行“灭佛令”,已激 得反对声四起。在这种局面下,轻戮重臣势必会引起国事动荡,任何有头脑 的政治家都不会贸然动手。当然,如果历史的结果是由北周一统天下,位高 权重的杨坚是否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这就很难说了。 杨坚是幸运的,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在北伐突厥的路上溘然长逝, 年仅36岁。其子宇文赞即位,史称北周宣帝。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被立为皇后 , 杨坚作为国丈,被立为大司马,成为手握北周兵权的重臣。比起励精图治 的宇文邕,这位宇文贺可谓“子不类父”。每日沉迷于享乐游玩,国家大事 几乎荒废,对杨坚、宇文赞起先信任有加。他每次出外巡游时,都命杨坚 在朝中留守,酌情处理国家大事。彼时杨坚,也就成了位高权重的驻国大臣 。 宣帝宇文赟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怒无常,更兼后来杨坚女儿失宠,且有传言 说杨坚有“不臣之心”,一次宇文赞宣召杨坚,在宫中埋下刀斧手,下令杨 坚如果神色大变就下手杀之。 危急时刻,杨坚的冷静再次救了他,他“行礼趋拜,一如往日”,终消 解了宇文赟的杀心。两年后,这位喜怒无常的荒唐皇帝病逝,他年仅8岁 的幼子宇文阐即位,史称“北周静帝”。帝国的权力刹那间出现了真空,杨 坚的女儿成了太后,作为皇帝外公的杨坚自然地位攀升,成为执掌朝政的 辅政大臣。 而此时的杨坚,在“镇定自若”数十年后,终于开始了夺权行动。就 在北周宣帝过世前后的5天里,他先是设计命镇守在外的北周皇帝五宗王 入京,将5人软禁,踢掉了掌权的绊脚石,继而平定青州、勋州、益州三 地叛乱。到公元581年春,杨坚先以北周静帝名义加封自己为隋王,几天后 , 就以“禅让”把戏,成功地代周而起,建立了最终一统四海的大隋王朝。 杨坚的夺权,看似运气颇好,而其伏笔,早在宇文赟任命他为大司马时 就已埋下。北周实行府兵制,剥夺宗室兵权,目的为强干弱枝,防范宗室叛 乱, 保证军权集于皇帝之手,但人算不如天算,北周宣帝荒淫,北周静帝更是不 懂事的小孩子,权力真空下,宗室诸王无兵权,最终只能束手待毙。杨坚代 隋,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最终水到渠成。 P1-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