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故乡和童年蜿蜒秀丽的闽江,滔滔东流而下。这条古老的河流以它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八闽大地。在它的下游,有一座经济、文化的重镇——福州。福州,古时候又称“闽侯”。据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的汉高帝时,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闽越王,在这里设建“冶城”,尔后历经晋、唐、五代、宋、明各朝的修缮扩建,到北宋时,已成为雄踞东南沿海的重要都市。元朝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马可·波罗曾率船队到达过这里。他还在所著的游记中描绘了当时“珍珠宝石的商业很盛”、“许多船只从印度载着商人,来到这里”的情景。
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发展,他们以“船坚炮利”显示其赫赫威势。为了寻找海外的原料市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19世纪末叶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他们发动了一次次的鸦片进攻,打开了古老封闭的中华帝国的大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曾是外国殖民者人侵中国的重要口岸,早在1844年就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西学东渐”,西方列强经济文化的不断浸入,这里得风气之先,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福州就出现了像林则徐、严复、林纾等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我国当代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诗人、杂文家邓拓就出生在这里。
在“第一山房”福州俗称“三山”,有所谓“三山藏、三山现”之说。“三山”即城东的于山、城北的屏山和城西的乌石山。三山鼎足而驻,成犄角之势,又似三支长剑守护着古老城池。进得乌山脚下道山路口,穿过一片茂林修竹,可以看到一个刻有“第一山房”的石碑,相对雄峙威视的“三山现”来说,“第一山房”是所谓“藏”者。这里多是一些依山而傍的小院落和低平的房屋。
1912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九)清晨,邓拓诞生在“第一山房”树木葱郁的小院里。这时,正是春节后的不几天,屋檐下纸灯笼和院子里飘洒的爆竹屑,让人感到新春喜庆犹存。邓拓降临人世,给家人平添了几分欣喜。当教员的父亲给小儿取乳名“旭初”,意为“生在旭日初升之时”。
“旭初”便成了邓拓上学前所用的名字。
同家庭增丁添口的欢乐气氛不同的是人间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严峻。
邓拓的祖家在宋代时从外乡迁居到福州。至今,福州城东郊的竹屿乡邓家是邓拓祖上的同一族姓。祖父邓燮香常年以做酱菜生意谋生,为人正直,家务操持得辛勤节俭。他受时务的影响,把读书看成是进身仕途之道,对子女“读书习文”很是看重,常常催促邓拓的父亲求学上进。他用自己勤俭的劳动和精明的操持,供给孩子们读书。邓拓的父亲邓鸥予在老父亲的指教下,读书上进好强争胜,先后多次参加考试。
1903年,他在一次考试中中榜,成为清代最末一科举人。
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父亲邓鸥予继承祖辈清廉洁身的传统,无多嗜好,却喜欢读书,曾开玩笑说:“鱼与熊掌吾不求也,独取书中之乐。”按当时规定,中举后的读书人要担任一定官职,他被委任到广西名叫土中外的地方任县官。他在任职时期,一次外出时遭到土匪的抢劫,被抢去一些财物。后来,他有感于兵燹匪祸灾难,愤然辞职,跑回家来,在福州道山路中学担任国文教员。虽远离官场,他对于急迫的政治形势,也多为关注。
这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福州城里革命党人组织集会,欢迎孙中山到福州,他任教的学校离孙中山演讲的会场不远。他听说之后,即向家人传递了这个消息,并说:“有幸、有幸,乃吾国人之大幸。”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帝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中华民族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革命不彻底性,“赶跑了一个皇帝”,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消弥灾难战祸的根源,黎民百姓仍饱受贫困动乱的祸害。
辛亥革命后第二年,邓拓出生。来到这个家庭,父母膝下共有三男二女五个孩子。作为家中最小的成员,他感受到长辈们爱的温暖,但一个九口之家,长辈们要终日为生活事务操劳。邓拓出世后,如果说最早的人生体味的话,那就是同父兄们一样,过早地承受生活的担子,尝到人生的艰辛滋味。他在后来上大学时,曾同一位同乡谈到过:我们家孩子多,家底很薄,生活过得艰窘,因此,我也就学会了干许多活计。
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教薪来维持。邓拓刚懂事,哥哥们常带他到屋前屋后的竹林、菜地干活。乌石山的北端有风景秀丽的小西湖,那里长年流过来的小溪经乌石山下转流而过,形成了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水沼地,农民们在这里种上了稻子、芋头之类的庄稼。
庄稼地和一些小水沟有不少蟛蜞(即小螃蟹),能做一种味道鲜美的菜肴。每每在雨后,邓拓和哥哥们便去捕捞回来做菜。除此,他还到山上拣拾树枝,到屋前园地上剥竹笋。在这些儿时的劳动中,他结识了一些小伙伴,有些是附近农民家的孩子,他们教会邓拓不少的活计。
邓拓的儿时劳动是多方面的,种菜、挖野菜、钓鱼蟹、剥竹笋、打柴禾,有时也帮助母亲从店铺里租来手工活等。在邓家附近,居住的多是些做小买卖的生意人,早出晚归,忙于生计,这样一个生活环境,对他质朴、坚韧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里,邓拓很早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刚刚懂事时,祖母拿来许多枣仁杏核教他练习“心算”,开启他的童知。有时候,家里收了南瓜,摘了豆角,祖母也让邓拓数数。这些潜心的辅导,使邓拓接触了众多有趣的知识。
祖母识字不多,却能看画本,会记账,是一精明干练的老太太。她爱给孙儿们讲故事,每每在夏夜,暮霭初合,晚风习习,一轮澄净的明月悬在天边,萤火虫飞来扑去的时候,奶奶就搬来一把竹椅放到院子里,手中摇着大蒲扇,向围过来的孙儿们“说古”。而哥哥们的发问又往往在小小的邓拓心灵里引发出一些新奇的联想。从这些口头文学中邓拓开始吮吸文学的乳计,向着丰富而广阔的知识世界跨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