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06227
  • 作      者:
    王文雄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将涵盖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微量金属的重要性体现在生命的各个方面,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也发挥多种作用。对环境科学家和管理者而言,微量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活度和流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微量金属一方面是生物体的必需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的有毒物质。许多微量金属具有重要的氧化还原特性,可调节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转运和归宿。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可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后果。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文雄,男,1965年生于福建惠安,1984年和1987年分别获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1991年在英国普里茅斯海洋研究所(Plymouth Marine Lab.)做访问研究,1996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近岸海洋学博士学位。1997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任助理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态毒理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迄今为止,已在环境科学或海洋科学相关的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在国际顶级海洋学杂志(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和环境科学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共发表了46篇论文,研究成果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创新性。2003年获得日本琵琶湖生态学奖,2009年以独立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外还担任9本国际主流海洋和环境科学杂志的责任编辑或编委。目前是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主办的期刊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的责任编辑之一。已培养7名博士后、13名博士、5名硕士。
展开
内容介绍
    《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重点介绍了过去10余年间作者实验室对于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作者王文雄以生态毒理学的三大框架,即环境运输、生物累积、生物毒性与风险评估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构筑成《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之主体结构。随着新的思想方法的引入,生态毒理学科在近20年中得到迅猛发展。《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写作目的之一即是介绍这些新的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对于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此外,鉴于汞和铁在环境科学与海洋科学中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亦成为作者主要的研究对象,两种金属的研究成果在书中分章予以介绍。同时,《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专门介绍了微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
    《微量金属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可作为海洋科学、环境科学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微量金属的环境运输与分布
1.1  微量元素的分类
1.2  水体中金属的浓度及其测定
1.3  金属的形态
1.4  金属的亚细胞分布
1.5  生物活跃和非活跃金属
1.6  金属亚细胞分布的动力学变化
1.7  金属的颗粒分布
参考文献
第2章  微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
2.1  金属的海洋化学形态
2.2  生物对金属的吸收与再生
2.3  金属的颗粒运输
2.4  金属与主要营养盐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量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3.1  生物吸收金属的基本模式
3.2  水相中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3.3  胶体的生物可利用性
3.4  浮游植物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3.5  金属在其他食物链传递的生物可利用性
3.6  沉积物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
3.7  测定生物可利用性的其他方法:肠液萃取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微量金属生物累积
4.1  生物累积的过程
4.2  生物累积模型
4.3  动力学参数:ku和a
4.4  动力学参数:同化率
4.5  动力学参数:金属的排出速率
参考文献
第5章  影响生物累积的其他因子
5.1  金属的预暴露
5.2  金属的适应和驯化
5.3  株系的差别
5.4  个体大小
5.5  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6.1  动力学模型的意义
6.2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金属浓度的预测
6.3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金属的暴露途径
6.4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金属的毒性
6.5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食物链传递因子
6.6  金属的食物链传递和生物放大
6.7  稳定同位素方法应用和金属生物放大的证据
参考文献
第7章  金属的毒性预测
7.1  生物配位体模型
7.2  亚细胞分布模型
7.3  金属比量法模式
7.4  食物相的金属毒性
7.5  食物相金属毒性的影响因子
7.6  水相和食物相金属毒性的比较
7.7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物监测
8.1  监测生物的选择
8.2  生物监测金属时空变化的实例
8.3  其他考虑因素
8.4  生物监测数据的解释和异常
8.5  主动生物监测
8.6  生物指示监测
参考文献
第9章  金属的风险评估
9.1  风险评估的几个框架
9.2  金属风险评估案例:污染底泥的生物累积评估
参考文献
第10章  汞的生态毒理学与地球化学
10.1  汞的来源
10.2  汞的化学形态
10.3  汞的生物累积
10.4  汞的生物放大
10.5  汞的生物毒性
参考文献
第11章  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1.1  铁的来源和分布
11.2  铁的形态与溶解废
11.3  铁的生物吸收
11.4  铁的生物循环与再生
11.5  铁的限制初级生产力作用和铁施肥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