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38711
  • 作      者:
    李翰卿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翰卿(1892~1972),名希缙,字翰卿,号华轩。山西省灵丘县人。自幼聪慧,师承其舅父,15岁即悬壶救人。一生治学严谨,以《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奠基,而尤精于伤寒、金匮两籍。他博通医籍经典,然而非但不泥古,且能与时俱进,非常注重古为今用,中西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能达阴阳之理,善攻内妇之症。擅用经方、小剂,拯黎救赢,屡起沉疴,被誉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且为我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之一。
    李映淮,幼承家训,随父学医,后参加工作又随其父临床,耳濡目染,朝夕论道,得其父之真传,使虚者钜,弱者强。其医德医风一如其父,求诊者络绎不绝而远近闻名。生前为整理《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书稿而耗尽心血,为使后人能准确地理解传承《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之真谛,参考多家学说及临证体悟,以映淮按的形式对书稿予以补注,可谓锦上添花。
    闫云科,为李映准先生之高徒。原山西忻州市中医医院院长。行医四十年,擅长治痰饮顽症,用催吐、泻水二法,疗效卓著。喜用经方,辨证准确,用方简、用药精。长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摸索了一套应用经方的方法。《经方躬行录》即是闰先生40年来研究经方、应用经方的心得实录。闫先生为《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一书的主要整理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系李翰卿先生耳提面命,李映淮先生躬录、整理而成。书中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及其113方的临床实践及经验,反映作者博通医籍经典,但不泥古、与时俱进,注重古为今用,中西结合,能达阴阳之理,擅用经方、小剂。李映淮先生在撰著书稿时,为使后人能准确地理解传承《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之真谛,参考多家学说,添加了不少按语,闫云科先生在整理校订书稿时,又附载了所存之李翰卿先生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三份讲稿,可以说是三代人的心血铸就一部伤寒论临证录。
展开
精彩书摘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1.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本汤主之。(69)
    翰卿按:此证应与真武汤证互相体会,因真武汤证在临床上需要加人参的地方相当多,只有通过体会,才能把这些关键搞清楚。
    周连山谓本方温肾燥湿,补虚回阳,只要证见四肢厥冷,脉沉微欲绝,或浮弦,面青黑无华,舌白多津即可用之。
    2.治四逆加人参汤证,而心下悸,小便不利,身瞤动,烦躁者;霍乱重证吐泻后,厥冷筋惕,烦躁,不热不渴,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微细者,可用此方,服后小便利者得救;治诸久病精气衰惫,干呕不食,腹痛溏泻而恶寒,面部四肢微肿者,产后失于调摄者多有此证;治慢惊风,搐搦上窜,下利不止,烦躁怵惕,小便不利,脉微数者。(《类聚方广义》)
    3.茯苓,前辈称其益阴,余谓渗利之品,恐无其功。盖脾胃喜燥恶湿,其燥必暖,阳气以旺;其湿必冷,阳气以衰。水谷淤溜,津液不行,苓之渗利,能去水湿,此所以佐姜附以逐内寒,与理中之术,其理相近矣。(《伤寒论述义》)
    4.此方君茯苓,以烦躁为目的。凡四逆汤证,而汗出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方函口诀》)
    5.厌闻人声,畏见生客,时怒小儿啼哭,或忽喜观览书藉,不数行辄弃去,是之谓烦;……欲卧不得,欲坐不得,欲行不得,反复颠倒,倾刻间屡迁其所,而手足不得暂停,是之谓躁。……烦躁不定是少阴阴虚,阳气外浮,此与昼日烦躁夜而安静者并责之虚。但前证阴虚不甚,故不用人参,而但用干姜附子汤;此证阴虚太甚,故用人参为小异耳。(《伤寒发微》)
    ……
展开
目录
桂枝汤
桂枝汤的使用法——太原市中医学会第二次学术讲座讲题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小建中汤
桂枝人参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麻黄汤
麻黄汤的用法——太原市中医学会第一次学术讲座讲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升麻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小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柏皮汤
枳实栀子豉汤
……
医师人师,恩泽绵绵——回忆恩师李映淮先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