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8359
  • 作      者:
    彭清华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编写主要适合中西医结合眼科研究生使用,同时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使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力求保持中西医结合的特点,体现继承性、科学性、权威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既保持全书的系统性,又注重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深入的疾病、热点问题浓墨重彩。本着研究不多者少写,研究较深入者多介绍的原则,以反映中西医眼科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内容和编写体例从体现素质教育人手,重于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编写原则是“夯实基础,贴近临床”,坚持基础与临床并举,从而能够适应科研型和临床型研究生两者的实际要求。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为体现全书的系统性,将其分为了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大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西医眼科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
    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眼科学是其中一个分支,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医学其他各科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认为,以中医眼科的发展状况及学术特点来看,它可以划分为南北朝以前的萌芽时期、隋唐时期的奠基阶段、宋元时期的独立发展阶段、明清时期的兴盛阶段以及鸦片战争至今的衰落与蓬勃发展阶段。
    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这一时期,从遥远的上古至南北朝,经历了夏、商、周、秦、汉诸代,历时甚久。这一时期,古人虽然开始对眼的生理功能、大体解剖,乃至辨证论治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仍缺乏系统的眼科资料,主要是作为内科杂病的一部分而散见于各科文献中。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祈祷辞和卜辞可知,早在武丁时代(约公元前13~14世纪),我们的祖先已将眼睛这一感觉器官命名为“目”,将眼病称“疾目”,将因眼病导致的失明称为“丧明”。如甲骨文卜辞别中载有“贞王弗疾目”、“大目不丧明”、“其丧明”等。这是我国有关眼病的最早史料。
    春秋时期,古人将盲人称为瞽人,并根据眼部不同症状把盲人分为“蒙”和“瞍”两类。如《书经》载有“瞽奏鼓”,《诗经》载有“蒙瞍奏公”。据《集传》解释:“有眸子而无见日蒙,无眸子日瞍”,即盲而目珠完好者,称为矇;而目珠塌陷者,称为瞍。此外,《苟子·非相》谓“尧舜参瞳子”,《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亦重瞳子”,这是世界上关于先天性瞳孔异常的最早记载。《春秋·左传·室公二年》载有“晖其目”,晖,即眼球突出之状,这是眼球突出的最早描述。北魏高僧宋云在《行纪》中指出“雪有白光,照耀人眼,令人闭目,茫然无所见”,这是对雪盲症状的最早概括。
    战国末期,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已开始对眼的生理、解剖、病机等方面做了探讨,该书对中医眼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眼的解剖与生理方面,该书最早从解剖学角度认识眼组织结构,如书中提及目、眼、眶、内眦、外眦(锐眦)、约束、络、白眼、黑眼、瞳子、目系等11个解剖名称;该书还详细论述了眼的解剖结构与整体的关系,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展开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西医眼科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发展史
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二、奠基时期(隋~唐)
三、独立发展时期(宋~元)
四、兴盛时期(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五、衰落与复兴时期(清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第二节 西医眼科学发展史
一、16~18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二、19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三、20世纪的西医眼科学
四、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发展史

第二章 眼的胚胎与发育
第一节 胚眼的形成
第二节 眼的发育
一、神经外胚叶的发育
二、表面外胚叶的发育
三、玻璃体和晶体悬韧带的发育
四、中胚叶的发育
五、巩膜的发育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发育
一、眼睑和结膜的发育
二、泪器的发育
三、眼外肌的发育
四、眼球筋膜的发育
五、眼眶的发育
六、眼在胚胎时期的发育顺序
第四节 眼部组织的发育来源
第五节 眼在出生后的发育

第三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眼球
一、眼球壁
二、眼球内容物
第二节 视路及瞳孔反射通路
一、视路
二、瞳孔反射
第三节 眼附属器
一、眼眶
二、眼睑
三、结膜
四、泪器
五、眼外肌
第四节 眼部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
一、血液供应
二、神经支配
第五节 中医对眼解剖及生理的认识
第六节 研究进展
一、人工眼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二、角膜组织体外构建的研究进展
三、眼外肌研究进展

第四章 眼与全身的关系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
第二节 五轮八廓学说
一、五轮学说
二、八廓学说
附:玄府学说
第三节 眼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眼与气的关系
二、眼与血的关系
三、津液与眼的关系
第四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二、眼与经别的关系
三、眼与十二经筋的关系
四、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第五章 眼病的病因病理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病机
第二节 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二、病理
第三节 研究进展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二、西医病因病理

第六章 眼科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眼科问诊
一、眼科问诊的方法
二、问病史
三、问现在症状及体征
第二节 眼科常规检查
一、中心视力检查
二、眼附属器检查
三、眼前段检查
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五、眼底镜检查
第三节 视功能检查
一、Amsler表检查
二、视野检查
三、色觉检查
四、光觉检查
五、对比敏感度检查
六、立体视觉检查
七、眼电图
八、视网膜电图
九、视觉诱发电位
十、多焦视网膜电图
十一、多焦视诱发电位
第四节 眼压检查及青光眼相关检查
一、眼压测量法
二、前房角镜检查
三、青光眼诱发试验
四、青光眼特殊检查
第五节 眼科影像检查
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二、视网膜厚度分析
三、超声波检查
四、X线检查
五、CT检查
六、磁共振(MRI)检查
第六节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三、共焦图像血管造影

第七章 眼科辨证
第一节 外障内障辨证
一、辨外障
二、辨内障
第二节 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辨证
一、辨视觉
二、辨目痛
三、辨目痒目涩
四、辨羞明
五、辨眵泪
六、辨红肿
七、辨翳膜
八、辨眼位改变
九、辨眼珠瞤动
第三节 五轮辨证
一、肉轮辨证
二、血轮辨证
三、气轮辨证
四、风轮辨证
五、水轮辨证
第四节 八廓辨证
第五节 眼底病辨证
一、眼底组织的脏腑、经络分属
……
第八章 眼科症状学
第九章 眼科治法
第十章 眼科激光治疗
第十一章 眼科常用药物
第十二章 眼科常用方剂

下篇 各论
第十三章 眼睑病
第十四章 泪器病
第十五章 眼表疾病
第十六章 结膜病
第十七章 角膜病
第十八章 巩膜病
第十九章 晶状体病
第二十章 玻璃体病
第二十一章 青光眼
第二十二章 葡萄膜病
第二十三章 视网膜病
第二十四章 视神经和视路疾病
第二十五章 眼视光学
第二十六章 眼外肌病
第二十七章 眼眶疾病
第二十八章 眼外伤
第二十九章 眼部先天异常
第三十章 眼部肿瘤
第三十一章 全身疾病的常见眼部表现
第三十二章 防盲治盲
第三十三章 眼科研究动物模型
第三十四章 眼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附录
附录一 眼科相关正常值
附录二 眼科解剖名称中西医对照
附录三 眼科疾病名称中西医对照
附录四 国内外主要眼科学期刊
附录五 眼科学网络信息资源
附录六 常用方剂索引
附录七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