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学以致用,“经世之学,日‘法后王’”。他们的为学方针是为了济世,为了实用,为了有利于“兴浙”这一总目标。这一思想在章程中是贯穿始终的。他们盛赞管墨之学,并以苟学持衡诸子,原因就在于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其核心思想的墨子学说,比较接近社会大众;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是靠了管仲之谋成了霸业的;苟子学说则是在对诸子学说进行批判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集众家之长,在中国建立封建大一统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章太炎等正是着眼于它们的社会功能,才加以赞扬并提倡的。他们提倡学习“官制、兵学、政法、商务”,是因为这些学科“三年有成,无待粹掌”,学得快,用得上,“急则治标,斯为当务”。换句话说,这些学科是“兴浙”的当务之急。于此可以看出,这批读书人已开始摆脱所谓“士大夫不思经世之业”的书呆子习气,他们的思想方法在向着现代化前进。
从《兴浙会序》及《兴浙会章程》可以看出,章太炎等通过兴浙会的组织活动,力图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与身体素质,提高文化水平,激励民族正气,并以近代科学武装自己,把浙江建设成“用武之国”。这实际上也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个科学发达,富强兴盛的理想王国。从教育的角度看,他们提出了德、智、体并重的主张。在道德修养上,树立了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楷模。在为学指导思想方面,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倡新学以经世致用。综观全貌,《兴浙会章程》贯穿着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
建立兴浙会不久,章太炎又与宋恕、陈虬等创办《经世报》。总馆设在杭州,在上海设立分馆。于1897年8月2日创刊,每旬出刊一期。杂志上辟有《皇言》、《庶政》、《学政》、《交涉》、《中外近事》、《格致》、《通人著述》、《本馆论说》等12个栏目。这份旬刊其实就是兴浙会的会报。正如宋恕所说,“今赤县之民,渐知耻矣。夫不耻者昏,徒耻者懦,耻莫若学,学莫若会,立学会,莫属基报馆”,“故辄奋笔为陈故破俗,证邻颂献,以表四科一学,以表儒嫡在浙,以表斯馆乃基学会,斯报非逐市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