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1319464
  • 作      者:
    徐万民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论题广泛,内容精辟,体现了当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新水平。为了保存这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其广泛流传,发挥更大的作用,研讨会秘书处决定将其结集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临时政府惟一目的在速定共和,本总统受职誓言,即以专制倾覆,民国成立为解职之条件,所以示为民服务之本心也。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按:指北方提出的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谈判条件)自无不能。”④所以有的学者说,孙中山后来的卸任交印实属“还位”于袁世凯而非“让位”⑤,有其一定的道理。
    第二,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掌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一再拒绝对其予以承认,而对袁世凯上台执政则表示信任与支持。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当时明确“告诫上海的共和领袖们”:“指望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孙逸仙去争取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尽早承认是痴心妄想。……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外国的信任。”⑥孙中山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在我就职后不久,我便辞职让位于袁世凯,因为我所完全信赖的一些朋友们,在当时对中国内部关系有更确切的知识,他们以袁世凯得到外国列强信任、能统一全国和确保民国的巩固来说服我。”⑦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他当时所感受到的帝国主义压力的存在。
    第三,南京临时政府处境艰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内部的诸多矛盾,在政治上、财政上、军事上都面临着相当巨大的困难。它名义上是独立各省的中央政府,但是政令难于下达,各地自以为政。孙中山虽为临时大总统,手中却并无多少权力,自谓“忝为总统,乃同木偶”⑧。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武装北伐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希望甚小。作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的黄兴就表示:“假若完全靠武力解决,将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和议若不成,自度不能下动员令,惟有割腹以谢天下。”⑨既然北伐难于进行,只能寄希望于和谈。
    ……
展开
目录
从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战看双方民主思想的准备
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观初探
武昌起义与革命宣传
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
从江英华档案看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漫论辛亥时期的服饰
世纪的觉醒——19、20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
孙中山与辛亥南北议和
孙中山的祖国统一思想
评孙中山的自由观
孙中山晚年政治思想发展阐述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之比较研究
孙中山的妇权思想
比较审视:民初孙中山与张謇的开放主义
孙中山宗教思想初探
从进步主义理念看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振兴实业思想
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国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一一兼论黄埔建军
论孙中山民族政策中的内外主张
孙中山“容共”政策之研究
孙中山建设广东“模范省”的思想与主张
接二连三在艰弥励——孙中山先生策动第三欢革命的历程
为改革国计民生而奔走——孙中山先生民国元年言论分析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再探讨
孙中山与民初议会政治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青年孙中山的革命想像——以乙未举事为中心的考察
孙中山和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力量的凝聚与辛亥革命的胜利①
论中山先生的平民性格
马君武结识孙中山之动因及其意义
孙中山与唐群英
孙中山与美洲洪门致公堂
清政府查缉孙中山革命活动述论
港督卜力与革命党人——试析港英政府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态度
美国政府眼中的孙中山先生——以美国与“南方政府”的外交关系为中心
美国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孙中山的启示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