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艺术相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35913
  • 作      者:
    (美)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基础全面《与艺术相伴(插图第8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和三维艺术形式,第二部分按照年代顺序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对艺术的剖析从平面转向纵深,使读者获得全方位的立体认识。
  ★史论结合本书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作者为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结论配以最为恰适的作为例证的艺术品,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为读者讲解每件艺术品的妙处,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理解抽象概念;这些艺术品又将在艺术史部分中获得历史坐标,使掌握了概念的读者能够在历史语境中领略艺术品的精神内涵。
  ★图文并茂书中配有插图近700幅,都是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而且有机的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结合了起来。
  ★视野开阔本书不只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介绍,而且设有专章讲解非洲、东方、大洋洲、美洲的艺术传统。作者始终保持着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敏锐的嗅觉,在每一版的更新中,作者都会更替更具说服力的图例,并且报道与艺术有关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最新进展状况,引领读者融入最鲜活的艺术生活。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原本在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但他很快就被纽约的艺术活动和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深深地迷住了。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和策划编辑,他参与开发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大学文学与艺术课本,包括《艺术史》、《非洲艺术史》、《哈珀柯林斯世界文学》、《朗曼英国文学选》和《朗曼世界文学选》等,本书是作者独立编写的最有名的艺术基础概论课本。
展开
内容介绍

  《与艺术相伴(插图第8版)》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第二部分则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这种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近700幅, 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与艺术相伴
  专题  谁是买主?
  艺术品收藏家很有钱。艺术品收藏家富有魅力。艺术品收藏家是上流社会或贵族阶层的成员,要不然就是有权有势的商界领袖。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事实,但显然没有人会费心去告诉纽约市的多萝西(Dorothy)和赫伯特·沃格尔(Herbert Vogel)。沃格尔夫妇--妻子是退休的图书馆管理员,丈夫是退休的邮局职员--并不富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老派正统。他们是那种必然会被形容成"普通"的人。但关于沃格尔夫妇,有一个事实确实不普通:他们已经以一种雄心勃勃的规模进行艺术品收藏活动超过35年的时间。
  时髦的纽约艺术圈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熟悉不时髦的赫伯特和多萝西。沃格尔夫妇尽可能多地参加开幕展。他们定期拜访几位艺术家的工作室。他们认真地研究艺术品--而且他们购买艺术品。他们位于曼哈顿的小公寓最终被一直堆到天花板的约1700件艺术品原作塞满。收藏的重点是极简、观念和后现代艺术家。这些藏品几乎全都是靠赫伯特的邮局薪水购得的。多萝西的收入则用于支付两人的生活费用。
  两个如此……嗯……普通的人成为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赫伯特是一个裁缝的儿子,他在纽约长大,中学毕业和从军队退役后开始在邮局工作。多萝西出生在纽约州的埃尔迈拉市,她获得了图书馆学的硕士学位,在布鲁克林找到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这两个人在一个单身聚会上相遇,约会了一年后,他们于1962年结婚。他们中先投身于艺术领域的是赫伯特,他在纽约大学上过一些艺术课程,结交年轻的艺术家,还渴望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不久,赫伯特把多萝西也吸引进来,二人认定,收藏更符合自己的兴趣。
  沃格尔夫妇的起步是缓慢的。晚上,他们会从各自的工作岗位赶往一个地铁站会合,然后前往一个画廊研究艺术品,并考虑可以购买的作品。起先,商家和画廊的常客觉得好奇:"那两个究竟是什么人?"沃格尔夫妇的外表并不符合常人心目中收藏家的形象。但是很快,他们明智而坚持不懈的购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久,他们在画廊中的露面会引起一阵骚动。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加,他们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艺术家们把他们当作朋友来接待,因为他们对艺术品的热爱是那么真挚。
  沃格尔夫妇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无疑是他们的专一。多萝西和赫伯特没有孩子,虽然他们养了大量乌龟、鱼和猫。他们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收藏上。他们是精明的买家,会尽力节省有限的预算。
  沃格尔夫妇的收藏的价值在1992年得到了证明,这一年,位于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宣布将通过部分购买、部分捐赠的方式获得这批藏品。等到藏品被移出房间、送去编目,沃格尔夫妇就让人把公寓漆了一遍--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然后恢复了购买艺术品的生活。
  大多数人基本上过的是注定要过的生活,但赫伯特和多萝西显然是用更坚固的物质做成的。邮局职员与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一起为自己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生活,一种与艺术相伴的生活。看着他们,跟他们交谈,你不会怀疑,他们享受着这种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
  毕加索的两幅画画的显然都是可见世界,但两者与它的关系不同。《第一次圣餐》是具象(representational)的。毕加索试图以一种使人觉得逼真的方式再现--即再次呈现--可见世界。"具象"一词涵盖了多种处理方法。《第一次圣餐》非常忠实于视觉体验,记录下人和物的外形如何在光影中显现,人体如何反映出内部的骨骼和肌肉组织,织物如何在人体和物品表面形成褶皱,以及重力如何使人感觉到重量。我们说,这种手法是自然主义(naturalistic)的。
  《坐着手持扇子的女人》是抽象(abstract)的。毕加索只把世界的外表当作一个起点,很像一名爵士乐手以一个规范的曲调起头。他从所见情景中挑出某些部分,然后通过对它们的简化或夸张来作画。在这个例子里,毕加索从扇子中得到了启发。扇子的下边缘是一个简单的弧形。毕加索把这个弧形主题用于塑造女人的眉毛、鼻子、乳房,以及绕上她肩头的衣服线条。扇子的顶部是一个角或楔形。在其他地方,毕加索几乎处处用到了这个角-楔主题:扇子下方的阴影、女人的左手和它投下的影子、椅子的扶手和它们从背景中划分出来的灰色区域,如此等等。
  与具象一样,抽象所包含的手法范围也很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用借助标题就能辨认出《坐着手持扇子的女人》所表现的主题,但抽象的过程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很远,直至出发点不再能够辨认。在《拎包的女人》(Woman with Packages,2.14)中,路易丝·布儒瓦(Louise Bourgeois)把对一个站立的女人的视觉印象抽象成一根顶部有一个蛋形构件的细长的直立柱子。《拎包的女人》属于一组被艺术家称为"人物"的雕塑。一个人物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就像在小说或戏剧中一样。布儒瓦如作家一般,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组人物。她常常成对或分组展示"人物"系列,暗示它们之间发生了某种故事。
  在与布儒瓦极端简化的造型对立的另一端是这样一种具象作品:它们栩栩如生到了令人信服的地步,以至于有那么一刹那,我们会受到它们的欺骗,以为它们是真的。用来形容这种极度的视觉逼真的词是"错视画"(trompe l'oeil),杜安·汉森(Duane Hanson)是精通这种技法的现代艺术家之一。汉森的雕塑刻画的是正在做着普通的事的普通人--清洁女工和旅游者、博物馆警卫和粉刷匠(2.15)。汉森就像一个搜寻长相适合某个角色的演员的电影导演,四处寻找他心目中那类角色的理想的"扮演"者。一发现合适的模特(而且--我们可以猜想--说服他或她跟自己合作),他就设定姿势,直接从模特身上取模。涂上逼真的皮肤色,配上头发、衣服,装上支柱,这样做出来的雕像令我们感到疑惑:我们实际上希望艺术与生活之间保持多大的距离?
  20世纪的艺术家使西方艺术开始与可见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搭建了一座通往其他艺术传统的理解之桥。比方说,许多个世纪以前,伊费(在今天的尼日利亚境内)的约鲁巴王国的雕塑家们也使用自然主义和抽象风格。自然主义风格的黄铜雕像是为纪念王国的统治者而制作的(2.16)。这些头像被摆放在供奉皇家先人的祭坛上,每一尊旁边都有一个更小的抽象风格的头像(2.17)。这两种头像与一些仍然在当今约鲁巴人的思想中流行的概念有关。自然主义风格的头像象征着可被感官感知的外在物质现实,而抽象风格的头像则代表只能被想象力感知的内在精神现实。类似地,路易丝·布儒瓦的《拎包的女人》可以说表现了主体的内在本质,而杜安·汉森的《粉刷匠》则体现了"粉刷匠"这样的抽象概念是怎样植根于个体的特定细节之中的。
  位于自然主义和抽象之间的是程式化。"程式化"(stylized)形容的是这样一种具象艺术:它遵照某种早已确定的风格或套路来描绘世界。大部分古埃及艺术是高度程式化的,就像这件描绘女神哈托尔(Hathor)在冥界迎接统治者塞蒂(Sety)的情景的作品(2.18)。请注意他们的手。除大拇指以外的手指被刻得一样长,而且紧靠在一起,像是一根手指重复了四次。它们呈优美的弯曲状,在指甲处翘起。大拇指被置于最靠近观众的那个侧面,结果就是,塞蒂看上去仿佛有两只右手,哈托尔则有两只左手。在将近3000年的时间里,艺术家在学艺时,就是根据这些传统手法学习画手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绘画老师告诉他们的不是"看着手,观察它是怎样活动的,并从每个想得到的角度画它",而是"这是画手的唯一方法;画一排手,向我证明你们已经理解了"。
  非具象艺术
  当毕加索和其他一些艺术家在抽象方面进行试验,要看看在不切断与可见世界的联系的情况下,艺术能走多远时,20世纪初的其余艺术家则完全抛弃了作为艺术出发点的可见世界。我们称这类艺术为非具象(nonrepresentational)或非客观(nonobjective)艺术。与抽象艺术一样,非具象艺术的根源也是随着摄影提出的挑战而来的对艺术本质的探求。
  ……
展开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导 论
第一章 与艺术相伴 
艺术冲动 
艺术家的工作是什么?
创造与创造力 
观看与反应 
艺术家
林 璎 
文森特·凡·高 
思考艺术
谁是买主?
第二章 艺术是什么? 
艺术家与观众 
艺术与美 
艺术与表象 
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 
非具象艺术 
风 格 
艺术与意义 
形式与内容 
图像志 
情 境 
艺术与物品 
思考艺术
艺术家是什么人?
艺术家
路易丝·布儒瓦 
思考艺术
美 学 
第三章 艺术的主题 
视觉愉悦与日常生活艺术 
神 界 
政治和社会制度 
故事和历史 
向外看:此时此地 
向内看:人类体验 
虚构和幻想 
艺术与自然 
艺术与艺术 
思考艺术
圣像破坏运动 
艺术家
罗伯特·劳申伯格 
葛饰北斋 
第二部分 艺术语汇
第四章 视觉元素 
线 条 
外形与轮廓 
方向与运动 
暗 线 
图形与体块 
暗 形 
光 
间接表现的光:在二维艺术中塑造体块 
色 彩 
色彩理论 
色彩属性 
光与色料 
配 色 
色彩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情感效果 
质地与图案 
真实质地 
视觉质感 
图 案 
空 间 
三维空间 
间接空间:在二维艺术中表现深度 
时间和运动 
跨文化
日本版画 
思考艺术
修 复 
第五章 设计原则 
统一与多样 
平 衡 
对称平衡 
非对称平衡 
重点与次要 
尺度与比例 
节 奏 
元素与原则:小结 
艺术家
乔治娅·奥基夫 
思考艺术
观 点 
第三部分 二维媒介
第六章 素 描 
素描工具 
固体工具 
液体工具 
新方向:走向墙面 
艺术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 
跨文化

第七章 绘 画 
蜡 画 
湿壁画 
蛋彩画 
油 画 
水彩画 
水 粉 
丙 烯 
模糊边界 
拼 贴 
脱离墙面!
艺术家
雅各布·劳伦斯 
第八章 版 画 
凸 印 
木 刻 
木口木刻 
麻胶版画 
凹 印 
雕 版 
干 刻 
网纹刻法 
蚀 刻 
凹版蚀刻 
石 印 
网 印 
单版画 
新方向:计算机与版画制作 
艺术家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艺术家
克特·珂勒惠支 
第九章 摄影机艺术与计算机艺术 
摄 影 
照相机及其起源 
见证和纪实 
摄影与艺术 
电 影 
电影的起源 
探索可能性 
大制片厂制度 
艺术家与电影 
独立电影 
数字革命 
视 频 
互联网 
艺术家
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伦 
思考艺术
审查: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第十章 平面设计 
标识和符号 
排字设计和版面设计 
文字与图像 
运动和交互 
第四部分 三维媒介
第十一章 雕塑和装置 
雕塑方法和材料 
塑 造 
铸 造 
雕 刻 
集 合 
雕塑与第三维度 
雕塑中人的形象 
与时间和地点合作 
艺术家
伊塞的奥洛维 
跨文化
原始主义 
思考艺术
公共艺术 
艺术家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 
第十二章 手工艺 
黏 土 
玻 璃 
金 属 
木 头 
纤 维 
玉和漆 
模糊边界:艺术家与手工艺 
艺术家
玛丽亚·马丁内斯 
第十三章 建筑 
建筑中的结构体系 
承重结构 
柱楣结构 
圆拱和圆拱顶 
尖拱和尖拱顶 
穹 顶 
挑托拱和挑托穹顶 
铸铁结构 
轻质木骨架结构 
钢架结构 
悬 吊 
钢筋混凝土 
网格穹顶 
建筑的用途 
三座博物馆 
三栋办公楼 
三所住宅 
新方向:环保建筑 
艺术家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塞缪尔·莫克比 
第五部分 艺术史
第十四章 古代地中海世界 
最古老的艺术 
美索不达米亚 
埃 及 
爱琴海 
古典世界:希腊和罗马 
希 腊 
罗 马 
思考艺术
谁的坟墓? 
思考艺术
大理石雕与博物馆 
第十五章 基督教与欧洲的形成 
基督教的兴起 
拜占庭 
欧洲的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盛期 
走向文艺复兴 
第十六章 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 
北方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 
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 
第十七章 17世纪和18世纪 
巴洛克时期 
18世纪 
革 命 
艺术家
伦勃朗 
思考艺术
学 院 
艺术家
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 
第十八章 伊斯兰艺术和非洲艺术 
伊斯兰艺术 
建筑:清真寺和宫殿 
书籍艺术 
日常生活艺术 
非洲艺术 
跨文化
非洲回头看 
第十九章 东亚艺术:印度、中国和日本 
印度艺术 
印度河流域文明 
佛教及其艺术 
印度教及其艺术 
耆那教艺术 
莫卧儿艺术及其影响 
中国艺术 
形成期:从商到秦 
儒家与道家:汉和六朝 
佛教时代:唐 
山水画的崛起:宋 
文人及其他画家:元和明 
日本艺术 
新思想及其影响:飞鸟时代 
宫廷的精雅:平安时代 
武士文化: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绚丽与空寂:桃山时代 
大众艺术:江户时代 
跨文化
早期佛像 
抢救吴哥窟 
第二十章 太平洋和美洲艺术 
太平洋文明 
美 洲 
中部美洲 
南美洲和中美洲 
北美洲 
思考艺术
神圣与世俗 
第二十一章 现代世界:1800-1945年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马奈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横渡大西洋:19世纪的美国 
进入20世纪:先锋派 
解放色彩:野兽派和表现主义 
粉碎形体:立体主义 
狂想与未来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两次大战之间:建设新社会 
思考艺术
呈现过去 
艺术家
亨利·马蒂斯 
巴勃罗·毕加索 
第二十二章 1945年以来的艺术 
纽约画派 
进入60年代: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 
60年代和70年代的艺术 
波普艺术 
极少艺术和地景艺术 
真实,超级真实 
观念艺术 
女权主义与女权主义艺术 
80年代以来的艺术:后现代世界?
涂绘式绘画 
文字与图像,争端与身份 
走向剧场:表演和装置 
电子领域 
身为人类: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 
向世界开放 
艺术家
杰克逊·波洛克 
安迪·沃霍尔 
艾丽斯·尼尔 
思考艺术
游击队女孩 
相关网上资源 
延伸阅读 
术语表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