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惊心动魄,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没有引发像1930年那样全球大萧条。2010年,中国率先复苏,世界各国也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但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太多,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所以这个复苏过程相当漫长。这个复苏过程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从2009年和2010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并不是十全十美,有正面影响,也一定有负面影响,从战略到策略还需要调整。中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我们要做的工作的确很多,很繁重。
比如调整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国务院要求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金融、交通、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也到了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中国有一个实际情况,就是工业化还没完成,中国还没有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先是在欧洲,后来到美国,又到日本,现在转移到中国。这次金融危机发达国家都在反思一个问题,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美国又开始强调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可能马上跟美国一样,服务业占70%,那样中国经济就麻烦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又如城镇化,这里涉及城乡关系,现在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工业化过程中,已有1.5亿农民进了城,还有大量农民要转移,所以中国的城镇化非常快,很多小的城市已经变成了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变成了大城市,有些城市已经变成了城市群、城市网络。城市化的发展,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到了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政府必须要考虑怎么样进一步来满足这种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城市需求。按国际经验,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要从30%下降到1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每年需要新增岗位800万~1000万,要用20~30年才能完成,这对中国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