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开启门扉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3074526
  • 作      者:
    于漪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批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年的教学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斜学,着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精心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思想素质、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她的教育理忿、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晌,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蒲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1年因杰出校友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于漪教育视点丛书:开启门扉的智慧》告诉我们要学习、宣传于漪老师对教育改革的执著追求。于漪老师把教育事业当作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几十年来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不懈探索、锐意创新、率先改革。于漪老师上过上千节公开课,但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三遍,也绝不重复。她的课每一堂都精彩,每一堂都能打动人心。于漪老师的成功奥秘,就在于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把知识传授和情操熏陶、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就在于永不自满、永不止步,不断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于漪老师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至今还在不辞辛劳地指导上海课程教材改革,为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以及语文学科和德育实训基地带教青年教师。上海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应该不辜负于漪老师和前辈教育家的期望,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执著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学习先进经验,掌握先进理念,运用先进方法,追求教育卓越。
    学习、宣传于漪老师的事迹,重在深入,贵在行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开展学习宣传于漪老师的活动,与学习贯彻全国和上海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认识“教师的责任大于天”,让于漪成为上海教师的共同标杆和共同形象,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全社会的尊重。
展开
精彩书摘
    比如,在讲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于老师描绘道:“回春以后是什么情景,不管是山呀,水呀,草呀,树呀,花呀……大自然的一切情景,都万象更新--万象都披上了新装。”这样的语言,比一个抽象的“万象更新”就鲜活得多。这样的语言,既是形象化的文学语言,又是口语化的教学语言,其中的情感真切挚诚,所以虽然朴素,但是却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王晓燕:于老师的语言虽不华丽但却精致、清丽,极富诗意,她用文字带领学生把春的美丽细细地绘成了一幅工笔画,慢慢品来,韵味悠然。这是其情感性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语言的“情”之深还表现在语言的亲和力上。于老师主张语文课要“以情激情”,没有“情”的课堂是冷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气,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而教师语言的亲切、自然恰是心中“深情”的自然流露。我们常常看到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和蔼地启发学生“注意呀”、“看到吧”,这些话语频繁使用了句末语气词,看似重复,但在学生听来却十分亲切,丝毫没有权威的指向,没有生硬的告诫和机械的耳提面命,有的只是亲切温婉的引导和关切及时的问询,这小小的细节中蕴涵了深深的情感。当师生的交流平等而热烈时,智慧的火花才可能闪现美丽的光彩。
    王希明: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道理。语文教学文本常常是文学作品,美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要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黏”住学生,才能使教学语言典雅而又富于表现力,亦足以怡情。语文教学要能够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感情上真正领悟。知道和领悟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于老师上《春》,成功之处就在于她不是空洞地说春天多美多美,让学生背下来春怎么美,而是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觉出春天的美来。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不只是指向知识的传授,而且直接指向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育。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于漪老师的阅读智慧
发现: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读出文本在“此一课堂”的“独特价值
通达:语文教师文本阅读的尺度
生发:教师须知“出入法

第二编 于漪老师的备课智慧
文化胸襟:语文老师立体化备课的智慧
巧妙构思:一堂好课的前奏
导入:开好课堂教学的大门
“留白”的教学智慧与艺术

第三编 于漪老师的课堂智慧
唤醒: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激发:教师要善于“推波助澜”
机变:创造“灵活无恒”的课堂
合作:语文教师要有一种平等的姿态

第四编 于漪老师的语言智慧
情与理: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怡情启智
形神兼备水乳交融
教师课堂语言的“控制力”
“言之有文”与“言之有魂”

第五编 于漪老师的评价智慧
“目中有人”:评价智慧的起点与终点
在唤醒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
关注“三情”:使课堂评价闪现智慧之光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作文评价的一个研究视角

第六编 于漪老师的反思智慧
反思与重建:教师心灵的“文化苦旅
反思的智慧:“一登一陟一回顾”
以研究的视角反思
在反思中求精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