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固”是不知变通的意思。人的习惯,不论在思想或者行为上,一旦形成之后,就不易改,僵化而不知变通。但是时代变了,趋势变了,如果一味坚持以前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孔子“毋固”,懂得变通,鼓励大家不断学习,因为“学而不固’’见多识广之后,可以避免顽固执著,自己的心情也会比以前开朗。
最后,“毋我”是指不自以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跟别人来往,很容易自我膨胀,稍微有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超过别人。孔子不自我膨胀,因为儒家对于人我关系首重“恕”字,“如心为恕”,就是将心比心,为人设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牵涉到别人的言论,都要谨慎为之,以免自我膨胀而否定别人,形成各种不必要的困境。
“意、必、固、我”是连续发展的步骤,一步走错,陷于主观的臆测,坚持己见,不知变通,就很可能自以为是,把想象当做一个信念来坚持,反而看不清事理的发展。一块钱的铜板虽小,若是紧靠眼睛,也会遮蔽一切阳光。所以君子修养,主要是化解我执。因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越高,越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困局。他所见的一切,都由自己的角度出发,同时可以形成合理的系统,看起来无懈可击;面对别人的质疑,也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孔子是天资极高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努力超越自我中心的困局,“意、必、固、我”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在修养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他被孟子推为“圣之时者”,就是不陷于自我执著,随着“时机”改变而调整观念与行为。
有个小寓言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有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沙漠吧!”当决定越过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身体已经渐渐地消失在泥沙当中了,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浩瀚的大海了。”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来,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因为你坚持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说道。小河流从来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不是等于自我毁灭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