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戏院为谭鑫培打出了“伶界大王”的称号,在上海演艺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显示了南北梨园界在民国时代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格局上的矛盾。谭鑫培在北京原就声誉极盛,“谭贝勒”之名在清代就传诵一时。清末,谭已经是精忠庙首。民国元年春天,谭鑫培和田际云倡议废除私寓,六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成立“正乐育化会”,替代精忠庙,谭被选为会长。无论从哪方面看,谭鑫培在北京梨园的领袖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称为“伶界大王”不是毫无道理的。
但上海情况不同。上海梨园行会自成体系。民国元年,也就是北京“正乐育化会”成立的同一年二月,“上海伶界联合会”核准成立,宗旨为“改良旧曲、排演新戏、表扬革命真诠,发阐共和原理”。这个联合会还包括新剧界在内。同时因为经营体制上与北京不同,所以南北梨园在很多方面存在矛盾。谭鑫培“伶界大王”的称号,给了上海梨园界巨大的刺激。所有这些矛盾都在“《盗魂铃》事件”中爆发出来。
《盗魂铃》演出第二天,上海各报群起而攻之,批评戏园老板欺负观众,非要赔礼道歉。当然也有人为谭鑫培鸣不平,说这个观众是外行,不懂戏,确有捣乱之嫌。但是主流的意见,却是号召大家出于人道批评,都不去看谭鑫培的戏。这样一来,剧院上座一泻千里,只好暂停。事情到了这一步,再去讨论谭鑫培的《盗魂铃》是否符合剧情、是否符合角色,李本初那个倒好叫得是否有道理,都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于是由戏园园主黄楚九和前台经理孙玉声向各方疏通。最后由戏院和谭鑫培分别登报道歉,谭鑫培并取消“伶界大王”称号才算了事。一场由观剧习惯、水平不同而引起的纠纷,最终演变为“大王”称号的存废之争。
终谭鑫培一生,曾六次来到江南第一京剧重镇的上海,写下了南北京剧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页。谭鑫培南来,不仅展示了其本人的艺术,同时,也从南方名伶身上吸取了大量的长处。如,他第一次来沪,遇到的孙舂恒。孙春恒原来是程长庚三庆班的演员,他脑子灵活,擅编新腔。如唱词中加入垫字,就是一个特点。虽然北方有人反对,管他叫鸡鸭鹅,但是观众很欢迎。另外孙春恒倒仓以后嗓音一直没有恢复,所以根据自身条件,另辟蹊径,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唱法。谭鑫培嗓子在当时居于劣势,所以对孙春恒的唱法很为重视,特地向孙请教。孙春恒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了谭,对谭鑫培后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外,谭鑫培和上海梨园界也有着密切的交往,谭的大女儿嫁给了上海京剧名家夏月润。
总之,谭鑫培南来,既带来了北京京剧成熟的表演规范,也不断受到上海京剧的影响。既是南北京剧交流的特殊事例,也是南北京剧在表演、观剧、经营等模式上冲突的焦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