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历齐梁陈隋四代的丘明所传《幽兰》一曲是现存唯一的一件唐人手抄的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录下来的古琴专用谱,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乐谱。此谱传到日本,被日本视为国宝,清代晚期才有复制本传回我国。唐代出现的目前所知“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准备之下改进形成的,这种记录演奏指法的谱子是把演奏指法的名称、术语减化成笔画很少的类似符号而组合的字谱,一直沿用到今天。大量的数百年上千年的古琴曲正是用它记录流传下来的。唐代有不少造琴名家,如雷威、雷霄以及郭亮、张越等。从传到今天的唐琴看,工艺、造型、音响都令人叹服。这个时期能弹琴的诗人、文学家不少,职业性的琴家也不少。从不少著名诗人写下的许多描写古琴的诗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琴的水平是高的。然而很可惜的是当时的琴谱(即收录古琴曲谱的专书),竟然一种也没有留下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印刷书籍出现,但不可忽视的是官方的典礼雅乐排斥古琴,使它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则残唐五代社会动乱,文化被破坏,书籍散失严重。所幸在史料方面尚有宋人记下的宝贵的文字。例如记下了薛易简这位盛唐时期的琴家,并说他曾在宫中供职。僧人颖师更是一位高手,李贺曾有诗赠他。尤其是韩愈的诗,写出颖师所奏的琴曲的深度和难度,反映了颖师高度的艺术造诣。
南宋的不朽琴家郭楚望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他一方面有高超的琴艺,培养了造诣甚高的弟子;一方面能创作,并有寄托爱国思想的作品《潇湘水云》传世。再有文学家姜白石,特意创作的琴歌《古怨》,传到今天。这是一首个性鲜明、音乐优美的声乐作品。由于有姜白石自己谱写的古琴指法,可以说比他另外的那些“俗字谱”记下来的创作,对其原貌的探求要容易些,所以也很可贵。
元代耶律楚材是一个极爱古琴的人。他遇见了一位琴艺很高的琴家:姓苗,号栖岩老人。栖岩老人对《广陵散》的演奏使耶律楚材叹服。
明代古琴有很大发展。朱权虽是一个藩王(朱元璋第十七子),却对古琴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刊行),为我们保存了音乐史中的至宝。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它所收的四十多首器乐化琴曲,多是唐宋以前的珍品。就其历史价值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现在世界上,这些是最古的器乐曲了。声乐派(琴歌派)的代表杨抡所著《伯牙心法》(公元1609年前刊印)收了大量的琴歌。琴歌派一直与器乐派并存,并且有许多珍品。
清代琴艺由兴盛走向衰落。《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中许多明代以前的琴曲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更深刻细致的作品了。但到了晚清,则弹琴人减少,演奏曲目范围日窄,演奏水平高的人日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