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摘要
序论
a.要旨与意义
b.观念之“变”及选题“心路”
c.民族音乐学方法
d.研究“现状”及可资的“借鉴”
e.内容述略
f.向师友及家人致谢
1 名实考辨
1.1 此口琴非彼口琴
1.2 彼口琴非此口琴
1.3 口琴的种类及实际演奏效果
1.4 依自海上来
Ⅱ 中华口琴会“前景”
2.1 天津的口琴(1922-)
2.2 台湾的口琴(1925-)
2.3 北京的口琴(1919-)
2.4 江南口琴先驱
2.5 不应(却被)“遗忘”
Ⅲ 中华口琴会之初(1930-1935)
3.1 王庆勋其人及中华口琴会
3.2 起因、性质、章程、方针、设制、构想
3.3 文化定位
3.4 移易风俗
Ⅳ 参与(1931-1935)
4.1 重要音乐活动
4.2 政治及公益事业
4.3 内外关系之协调
4.4 家族化、会址、阋墙及鼎立三足
4.5 厚重记略
V 中华口琴模式
5.1 收支平衡
5.2 庞杂成分
5.3 口琴交响乐队及花样组合
5.4 多姿的口琴改编曲
5.5 双重景观
Ⅵ 中华口琴会“后景”(1936-1950s)
6.1 点将台
6.2 1940年代口琴人口及口琴产量
6.3 口琴现象衍展
6.4 口琴运动及对国人的影响
6.5 口琴创作
Ⅶ 眚与德
7.1 媚日倾向
7.2 王庆勋的历史定位
7.3 王庆勋性格分析
结论
附录I 参考文献总目
附录Ⅱ 谱例索引
附录Ⅲ 图片索引
附录Ⅳ 表索引
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