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画同源.文徵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314813
  • 作      者:
    梁培先著
  • 出 版 社 :
    荣宝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梁培先,1969年9月出生于江苏赣榆。本科和研究生学习阶段分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追随、受益于尉天池、马士达、邱振中、王冬龄诸先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师兼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纪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美术》栏目主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白水激涧——海雨楼书画论丛》《当代书法十家·梁培先卷》。
展开
内容介绍
  天地不言,大美俱现。生活万象,足以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自然,不仅是书画家们匠心的依据和创造的源泉,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精神的载体。“书画本一律”,自宋以来,讲究的不再仅仅是“形”的客观问题,而是通过笔墨如何表达“意”,表达书画的象外人生!
  《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文徵明)》是“中国画研究丛书”之一,对文徵明的绘画艺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兰竹画走向彻底书法化的开端
  中国文人画到了明代逐步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训练手段和路径,这就是由宋人开始的梅、兰、竹、菊的基本功训练方法。由这些近于毛笔书写的花卉题材开始,训练毛笔在绘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驾驭造型的能力,以作为书法和绘画之间自然过渡的桥梁。即使无意成为一名文人画家,梅、兰、竹、菊也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偶尔的弄墨也不失风雅之趣。所以,明代擅长此技的文人非常多,而且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未必就是著名的画家。
  对于文徵明这位性情儒雅的正统文人来说,这个方面的表现白是不可或缺。而且,文徵明对于这个题材的喜爱似乎还超过了其他的吴门画家,从而表现出他们没有的特殊关注之情。文徵明早年“他自己的兰竹,于赵孟頫的兰竹,是直接宗派的。”这种师法有学者认为是文徵明处处模仿赵孟頫的结果,因为赵喜欢画兰竹、枯木竹石,文徵明似乎有踵继之意。其实,赵孟頫的影响在吴门画派一直是存在的,并非文徵明一人如此。最重要的是文入画中的兰竹在前代大师如黄筌、文与可等人那里尚未摆脱具象的限制,而只有到了赵孟頫才真正实现由画到写的自觉转变,即书法笔法对于兰竹这个题材的彻底改造,使其完全摆脱了此前双勾写实的画法——赵孟頫为后世文人画兰竹提供了最佳的师法典范。因而,文徵明之学习赵孟頫兰竹只是遵从了吴门画家的惯例而已,并无特别可以惊讶之处。
  通过一些史料,我们发现文徵明学习赵之兰竹并不完全凭借真迹,有时刻本也是可以的。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文徵明临摹赵孟頫的《兰石图卷》,上面的题款处说到:“偶阅松雪翁事兰石本,漫临一本,真可发一笑也。徵明。”文徵明临摹的赵作是昆山陶姓的人挖出的元人编《乐善堂法帖》的拓本,是当时的出土文物,陶姓的人将拓本送与文徵明一本。刻本没有任何墨色变化可言,临摹时完全凭借着经验和认知。此时的文徵明已年过六十,对于赵之兰竹的熟悉程度已不是问题,所以,款语中的自谦之辞颇为轻松洒落。但所言之“漫临”却不是什么自谦之辞,此时的文徵明的确已经不再像早年那样严谨地追寻古人的笔路做认真的临写,而是以自己的习惯、笔性来临写古画,所谓临摹已带有某种草草逸兴的意思了。这种作风并不始白于他,之前的沈周晚年临摹古画已然如此。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徵明艺术人生的基本概况
生平简介
文徵明的书画学习经历

第二章 吴门画派“引书入画”的具体表现
吴门画派“引书入画”传统的渊源出处
吴门画派“引书入画”的观念与认识
吴门画派“引书入画”的一般性做法

第三章 文徵明“引书入画”的创作表现
文徵明的绘画创作理念
兰竹画走向彻底书法化的开端
“粗文”的雅意挥洒
精工雅逸的“细文”
青绿的改造与兼能
维持文人正统的人物画创作
注释
文徵明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