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画同源.张大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314790
  • 作      者:
    韩刚著
  • 出 版 社 :
    荣宝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韩刚,四川仪陇人,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师从黄宗贤教授研习中国美术史论,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金维诺教授研习中国美术史论,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宋及以前书画史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拓展、深化乾嘉考证之法。现已出版《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谢赫“六法”义证》等学术专著,在国内美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共计6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天地不言,大美俱现。生活万象,足以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自然,不仅是书画家们匠心的依据和创造的源泉,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精神的载体。“书画本一律”,自宋以来,讲究的不再仅仅是“形”的客观问题,而是通过笔墨如何表达“意”,表达书画的象外人生!
  《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张大千)》是“中国画研究丛书”之一,对张大千的绘画艺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千体
  大千书法臻于刚柔相济、心手相应的理想状态约出现在50年代后期,经50年代初在印度大吉岭的沉潜反复,至后来行遍“欧西南北美”,在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心胸的同时,书风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大干体”开一新境。在致内江老家亲人与台北友人信札书风最具特色,如《致张目寒信札》(图六十六)、约1968年《致内江亲人信札》(图六十七)等,时而气势凝重,时而韵致飘然,渐臻无法、无意极境。
  1977年5月,遨游海外的大干率家人回台北定居,生活安定,“年纪大了,总是思乡”的情感也得到了慰藉,“大干体”一扫法、我,逐渐进入茂厚拙朴、平淡天真之境了。书风凝重、气势内蕴、苍润浑茫;无心于安排而安排自现,无意于经营而经营白显。“从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谓乎!如果将大干八十一岁(1979)所作题为“戏效冬心书”的《且与少年饮美酒》轴(图六十八)与上文提及的四十岁左右所作题为“戏为冬心书”的《明月肯身》稍作对比,便可见大干晚年凝重、苍润书风与早年确实是大异其趣的。又如画题“江妃出浴”(图六十九)、1979年《行书》联“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图七十)、1980年《行书》轴“一尺轮困霜蟹美,十分潋滟社酷浓”(图七十一)等均有这个特点.
  大千1981年秋冬之际忆写的《大吉岭诗稿》为此期书风代表作:用笔挺利清健、奇崛峻拔、飘逸隽秀,时轻时重,变化丰富(图七十二);用墨时浓时淡,爽快随意,不拘格套(图七十三);布局时疏时密,应变无方,自然随意(图七十四)。非苏轼、非魏碑、非山谷、非吴兴;亦苏轼,亦魏碑,亦山谷,亦吴兴,非篆、非隶、非草、非行、非真;亦篆、亦隶、亦草、亦行、亦真,无迹可寻,这就是臻于成熟期的“大干体”(图七十五)。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张大千的绘画经历与画风变化
张大千的人生经历述略
民间画风
明清文人画风
敦煌与“南北宗”画风
泼墨泼彩画风

第二章 张大千的书法经历与书风变化
苏体
碑学书风
帖学书风
大千体

第三章 张大千的“引书入画”
书画同源
引书入画
引画入书
书画相济
注释
张大千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