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洋务运动时期关于西方音乐的记录,见于斌椿的《乘槎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_沂有鉴于“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况,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决定派遣同文馆学生凤仪、德明等人随同准备回英国的总税务司赫德一起赴欧美各国考察,因担心这些弱冠之年的学生“少不更事,贻笑外邦”,便委派当时为赫德办理文案、年已63岁的斌椿担任考察团的团长。
斌椿(1804-1871),字友松,是汉军正白旗人,由科举入仕。性喜诗文,好旅游,做地方官时曾经“遍游中国”,尚不满足,“久有浮海心”。1866年3月(同治五年正月),考察团扬帆起航,历时达8个月,途经法、英、荷、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普鲁士、汉诺威、比利时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这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个赴欧考察团。回国后,斌椿撰写了《乘槎笔记》和《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等考察日记和诗文集,自称是“中土西来第一人”。
出国前的斌椿对西方并非一无所知,他曾与美国驻北京使馆参赞威廉士、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等“西儒”有过交往,初步接触了“地圆说”等一些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也从李善兰那儿得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资料,但这都比不上真正身临其境时的视觉冲击。他在赴巴黎的航程中,第一次见到了小型的西洋乐队——由“日耳曼男女乐工八人”组成。见惯了丝竹乐器的封建士大夫斌椿,虽然觉得这些西洋乐器,“形制诡异,不可名状”,还是赞扬乐曲“节奏尚可听”,独唱更是“歌喉清越,婉转可听”。在伦敦时,他还多次参加了西方宴会,观赏了歌舞、戏剧、马戏等。在他笔下,西方歌舞表演是神奇的,“女优登台,多者五六十人,美丽居其半,率裸半身跳舞。剧中能作山水瀑布,日月光辉,倏而见佛像,或神女数十人自中降,祥光射人,奇妙不可思议”;戏剧是奇特的,在瑞典时“夜即于花园中观剧,诡异不可名状”;宫廷宴会是奢华的,“各官夫人,珊珊其来,无不长裾华服,珠宝耀目,皆袒臂及胸。罗绮盈庭,烛光掩映,疑在贝阙珠官也”。
……
展开